张浩带着彭艳秋和丁一军,首先去给车子加满了油。
随后,依照丁一军提供的路线,一行人朝着西郊出发,准备去看看保定的工业情况。
在这个时期,保定已经有颇具规模的八大厂,这八大企业是保定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张浩此次调研的重点目标。
车子沿着并不宽敞的道路行驶,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的街道变为工厂聚集的西郊景象。
沿途,能看到高耸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机器的轰鸣声隐隐传来,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脉搏。
1. 保定钞票纸厂(六〇四):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第一家专业钞票纸生产企业。
2. 保定化纤厂:1957年10月兴建,1960年7月1日正式投产,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化学纤维联合企业。
3. 保定热电厂:1958年动工兴建,是新中国“一五”期间由国家确定兴建的华北地区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联产厂。
4. 保定第一棉纺织厂:1958年5月8日开始兴建,填补了保定地区不能用机器生产纱布的空白。
5. 保定第一胶片厂:1958年7月1日破土动工,1959年7月1日生产出首批黑白电影正片,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电影胶片的历史。
6. 保定变压器厂:1958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1960年8月1日正式投产运营,是全国三大大型变压器产地之一。
7. 保定蓄电池厂(四八二):1958年10月兴建,1961年正式批量生产,是全国唯一的陆海空三军起动铅酸蓄电池定点生产厂。
8. 保定铸造机械厂:始建于1957年,是国家机械委铸造机械大型骨干企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制造机械生产厂家。
当他们抵达第一家工厂时,张浩立刻被眼前忙碌的景象所吸引。工人们在车间里穿梭,各种机器有序地运转着。
张浩走进车间,仔细观察着生产流程,并不时向身边的工人询问生产细节、遇到的困难等问题。
工人们对这位突然到来的副市长感到有些新奇,但都热情地回答着他的问题。
彭艳秋和丁一军紧跟在张浩身后,手中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张浩询问到的信息以及他的指示。
他们看到张浩对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质量把控,都问得十分细致。
厂里的领导们都很热情,要留张浩吃饭,但是他还是婉拒了。
离开这家工厂后,张浩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家企业。
在途中,他和彭艳秋、丁一军交流着对刚才那家工厂的看法,分析着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丁一军偶尔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彭艳秋则认真倾听,同时将他们的讨论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这一天,他们接连走访了几家工厂。
每到一处,张浩都深入了解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染上一抹橙红色的余晖,张浩望着西郊这片工业区域,心中对保定的工业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也深知,要想推动保定工业进一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今天的走访,仅仅是个开始。
张浩三人回到市委,钱市长的秘书小万急匆匆地跑过来,说道:“张副市长,我找了您一下午了,后来听门岗说您出去了。有个事跟您汇报一下,就是住房的事儿,您看您有什么要求?”
张浩笑了笑,说道:“住房的话我没什么要求,宿舍也行,院子也可以。”
小万有些尴尬地说:“那张副市长,给您分一套院子吧,您看行不行?”
张浩点点头,说道:“可以可以,挺好的。我在京城也是住院子。”
“行,那张副市长您先忙着,我去给您落实这个事。”
张浩看了看身后的丁一军,说道:“小丁,你去和万秘书对接一下,安排好我的房子。”
丁一军连忙从外面匆匆往里面走去。张浩又对着彭艳秋说:“小彭啊,你也累了一下午了,回去休息吧。我去办公室看看资料。”
回到办公室后,张浩又仔细地把市委的一些架构、人员资料翻看了一遍。
虽不能说对所有信息都了然于心,但起码做到了大致了解。
正当他把资料归还给彭艳秋时,丁一军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说道:“张副市长,院子给您收拾出来了。离这儿不远,是个一进院。”
张浩问道:“小丁啊,我不会是和别人住在一起吧?”
丁一军尴尬了一下,解释道:“张副市长,本来是要给您分到钱市长那个院子,但是前院有点破旧,需要修缮一下,所以就没安排您过去。这个一进小院比较安静,离工作地点也不是特别远,所以就给您选了这儿。”
张浩点点头,说道:“行行行,行的。你把地址告诉我,我自己回去就行。”
丁一军连忙把钥匙递过去,还拿出一份文件,说道:“这是组织流程,需要您签一下字。”
张浩签完字,拿过钥匙,对彭艳秋和丁一军说道:“你俩要是没什么事就下班吧,我这就回去了,还得准备准备生活物资。”
丁一军赶忙说道:“张副市长,那些东西您就不用准备了,那边都有。”
张浩拿着钥匙,告别两人后,朝着新分配的院子走去。
此时天色渐暗,街道上的路灯陆续亮起。
他心中想着今天走访西郊工厂的所见所闻,又思考着接下来在保定的工作规划。
新的住处,新的环境,一切都意味着新的开始。而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傍晚,张浩的保定生活,正缓缓拉开新的序幕,等待他的,将是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张浩拿着钥匙,依照地址顺利找到了分给自己的一进小院。
踏入院子,干净整洁的环境映入眼帘,院子中间安置着水龙头,西南角还有个厕所,他不禁暗自赞叹:“不错不错。”从外观上看,房子维护得相当好,只是不清楚此前的住户是谁。
走进屋内,他看到被褥、床单等用品一应俱全,三个房间的物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桌面上还残留着些许水渍,显然是刚刚精心整理过。
再到厨房查看,各种生活用品倒是完备,唯独缺少粮食。
张浩对此颇为满意,点点头后,从自己的空间里拿出一些肉类和粮食,简单做了份红烧肉,煮了一碗面条。
第二天,天还未亮透,张浩便早早起床。
洗漱完毕后,他在院子里打起了拳,一套拳打完,浑身舒畅。
随后,他来到街上,此时街上做生意的人寥寥无几,行人也是稀稀拉拉。他走到一个早餐摊前,说道:“师傅,来个火烧。”
拿到火烧一尝,味道还挺不错。在那个时期,这样的小摊大多是公私合营的,做小生意的人本就不多。他付了钱票后,便开车前往市委大院。
经过昨天对市内企业的参观,张浩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尚不完善的思路,但还没来得及记录下来。
他打算今天去乡下看看。没过多久,彭艳秋和丁一军也早早来到了市委。
两人一见到张浩,彭艳秋惊讶地说道:“张副市长,您怎么这么早呀?”
说罢,彭艳秋便去打水,开始仔细打扫张浩办公室的里里外外。丁一军则去打了开水,为张浩泡了一杯茶。
张浩微笑着说道:“以后这些事,可就麻烦你们俩了。今天我有个计划,咱们准备去乡下看看。”
丁一军和彭艳秋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彭艳秋说道:“张副市长,乡下还是别去了吧,去了恐怕会让您失望的。”
张浩微微一笑,说道:“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业要服务人民,农业同样如此。我必须了解保定市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你也别说了,咱们准备准备就出发。”
张浩深知,要想全面推动保定的发展,农业这一环至关重要。
尽管彭艳秋和丁一军有所顾虑,但他决心已定,要亲自去乡下探寻真实情况,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收集第一手资料,为保定的发展谋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