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宫的灯光暗下,巨大的银幕亮起,《老无所依》开始放映了。
吕文坐在主创团队中,身边是汤米·李·琼斯、乔什·布洛林,以及乔尔和伊桑两兄弟。
汤米·李·琼斯和乔什·布洛林是在昨天晚上到的,明天就要离开,算是来打个酱油。
柏林电影节主席、评审团成员也悉数在座,整个放映厅鸦雀无声,不是电影不精彩,而是太精彩了,他们都被荒凉的景色、电影中令人窒息的暴力美学和宿命般的荒诞感牢牢地扼住了喉咙。
吕文顶着一个怪异的发型,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每一次出现都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压迫感。
他勒死了副警长,用高压气罐随机杀人,和猎物玩“猜硬币”游戏……精准地诠释了什么叫“毫无缘由的邪恶”。
几乎所有观众都在想,警察呢?他们什么时候神兵天降?至少也得给吕文制造一点麻烦吧?
结果什么都没有。
老汤米饰演的老警长埃德·贝尔,他确实出场了,但他只是代表了面对吕文这种无序蔓延的暴力时,传统秩序的无力与困惑……
真正能给吕文带来点麻烦的,反而是灭霸演的牛仔,这让观众无法接受。
更无法接受的就是灭霸的死,他就像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似的,直接倒在了终点之前……
而电影最后,吕文杀了灭霸的老婆,从容离开的时候,电影院里爆发了一阵抽气声,这就完了?
当然没完,吕文的车直接出了车祸……
就在观众觉得恶有恶报的时候,吕文却给自己包扎了一下,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整部电影弥漫着一种令人绝望的宿命感,仿佛那个抛向空中的硬币,早已决定了每个人的结局……
电影结束,灯光亮起。
放映厅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仿佛观众还沉浸在吕文那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围中。
不过随即,就爆发出了一阵远超《苹果》首映时,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喝彩!掌声持续了足有五分钟,许多观众激动地站了起来。
“bravo!”
“masterpiece!”
“科恩兄弟最好的作品之一!”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记者们疯狂地按着快门,闪光灯将主创席映照得如同白昼。评审团成员们相互交换着眼神,难掩眼中的欣赏。
吕文跟着主创团队走上台,他显然是众人眼中的焦点。
虽然安东只是一个配角,但谁都知道,《老无所依》这部电影,就是给安东写的,他才是最出彩的那个!
记者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没等主持人宣布互动提问开始呢,就有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记者问道,“吕,你的表演令人窒息!安东·齐格这个角色绝对会成为影史经典反派之一。他那种毫无动机、纯粹又高效的邪恶感是如何塑造的?特别是他那标志性几乎毫无波动的眼神和语气,你是如何找到这种状态的?”
吕文乐了,没想到这个记者还挺会看电影,该不会是找的托儿吧?
不过吕文还是一本正经地回复道,“谢谢你。塑造安东……确实是个挑战,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过程。乔尔和伊桑的剧本本身就提供了极其强大的基础,安东就像一股自然力量,一场飓风,没有理由,只是存在和破坏。对我来说,关键不在于表演邪恶,而在于找到安东内在的逻辑,一种扭曲到极致的平静。他的眼神和语气……我想源于他对自己原则的绝对确信。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冰冷的、公式化的,没有情感干扰。他不是在表演冷酷,他就是那样存在。我尝试清空自己,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波动,让那种存在感本身成为压迫……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没等金发碧眼的女记者回复,就有一个意大利记者站了起来,他挥舞着双手,表情非常丰富,“吕,安东的武器,就是那个高压气罐枪,还有那个决定人生死的猜硬币游戏,简直天才又令人毛骨悚然的设计!你能说说这些设定是如何诞生的吗?在表演中,你又是如何利用这些道具和仪式来强化角色恐怖感的?”
“道具是乔尔和伊桑无与伦比想象力的体现。那个气罐……它既普通又致命,毫无浪漫色彩,非常符合安东实用主义的杀戮方式。它制造的不是枪声的戏剧性,而是一种沉闷的、工业化的终结感,更恐怖。至于硬币…… ”
吕文停顿了一下,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那是安东的神谕,是他将自身意志凌驾于命运之上的方式。或者说,是他将自己伪装成命运本身的方式。表演时,这些道具和仪式就是他的锚点。握着气罐,进行那个硬币游戏……这些动作本身就带有一种病态的专注和仪式感,它们帮助我进入那种绝对掌控的状态。每一次抛硬币,每一次举起气罐,都不是表演,而是执行安东扭曲宇宙中的某种程序。”
这次提问的是一个德国记者,“吕,安东似乎没有任何恐惧或犹豫。你认为他内心深处有哪怕一丝人性的残留吗?或者他完全就是邪恶的化身?你在表演时,是如何理解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的?”
吕文的眉头皱了起来,思考了片刻,才说道,“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我认为……试图在安东身上寻找人性的残留,可能是一种徒劳,或者说,是我们作为正常人的一种投射需求。乔尔和伊桑创造了他,他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关于混沌、关于纯粹机会和冷酷逻辑的象征。他存在的意义?也许就像是一场无法预测、无法阻止的灾难,用以测试和摧毁他所遇到的一切秩序和人性的幻想。表演时,我不能去想他为什么这样或者他是否痛苦,那么做会削弱他的力量。我必须相信他的世界观是自洽的,他的行为对他自己而言是合理甚至必要的。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本身,并执行他那套冰冷无情的法则,尽可能纯粹地呈现这种存在的恐怖。”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带着明显挑衅意味的记者站了起来,“吕文先生!首先恭喜您参演了如此出色的电影。但我的问题是关于您主演的另一部电影《苹果》。目前国际上对《苹果》赞誉有加,认为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的社会问题。但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您和您的电影正遭受猛烈的批评,指责您为了迎合西方电影节评委,刻意展示‘阴暗面’和‘奇观’。您对此有何回应?您是否认为《苹果》的争议会影响您在《老无所依》中获得的评价?或者说,这是否是您进军国际影坛的一种策略?”
问题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在吕文身上,或者说,一直都没有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