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苏晚工作室,只剩下三盏灯还亮着。苏晚趴在会议桌上,指尖捏着一支铅笔,在光伏幕墙的结构节点图上反复涂抹——屏幕里刚算出的承重数据让她心头发紧:光伏组件的重量比最初预估多了8公斤\/平方米,按整个南立面1200平方米的面积算,总重量要多9.6吨,这会导致主体结构的梁体配筋量需要重新调整。
“苏工,算出来了!”老周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过来,声音里带着疲惫却又兴奋,“我把梁体的截面尺寸从400mmx800mm调整到450mmx850mm,再增加两根直径25mm的受力钢筋,承重就能满足要求,而且不会影响室内净高!”
苏晚立刻直起身,凑到屏幕前:“挠度值呢?按这个截面算,梁体的最大挠度会不会超规范限值?”
“我用pKpm软件算了三次,最大挠度12.3毫米,规范限值是15毫米,还留了安全余量。”老周指着屏幕上的计算结果,眼底的红血丝像细密的蛛网,“就是得把之前画好的梁体施工图重新改一遍,至少要两小时。”
旁边的林晓雅打了个哈欠,手里的资料散落了几张:“我来改施工图!你们俩再核对一下光伏幕墙的发电效率计算——刚才财务说,要是发电效率能再提高2%,五年收回成本的周期就能缩短到四年零八个月,竞标时更有说服力。”
苏晚点点头,拿起桌上的咖啡灌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才压下涌上的困意。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只有远处工地的塔吊还亮着灯,像巨人的眼睛,静静注视着这片熬夜的角落。她看着桌上摊开的竞标方案大纲,从核心筒结构修正,到bIm全周期应用,再到光伏幕墙加入,每一项都是团队熬了无数个夜才敲定的,容不得半点差错。
清晨六点,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梁体施工图终于改完。林晓雅把打印好的图纸铺在桌上,伸了个懒腰:“终于弄完了!现在就差把所有文件整合到一个pdF里,检查一遍格式,就能提交了。”
苏晚揉了揉僵硬的肩膀,刚想说话,工作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陈特助拎着两个保温袋走进来,额头上带着薄汗:“苏小姐,没打扰你们吧?顾总让我把‘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的最新申报指南送过来,还说……你们可能需要点热乎的早餐。”
他把保温袋打开,里面是热腾腾的豆浆、包子,还有几份三明治:“顾氏食堂刚做好的,我特意让师傅多放了点糖,熬夜应该需要补充点能量。”
苏晚看着保温袋里冒着的热气,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想起昨天顾沉舟通过陈特助转达的光伏幕墙节点建议,今天又让送早餐和认证指南,这份关心藏得恰到好处,不越界,却足够让人安心。
“谢谢陈特助,也替我们谢谢顾总。”苏晚拿起一份豆浆,递给老周和林晓雅,“正好我们饿了,吃完早餐就整合文件。”
陈特助环顾了一圈工作室,看到桌上散落的图纸和空咖啡杯,忍不住说:“你们熬了一整晚?顾总说,竞标方案重要,但身体也得注意——他让我转告你,要是整合文件时遇到格式问题,可以联系顾氏的技术部,他们有专业的排版软件。”
“好,我们会注意的。”苏晚笑着点头,心里却忍不住想:顾沉舟到底是怎么知道他们在熬夜的?是陈特助汇报的,还是他自己也在关注项目进度?
陈特助没多留,放下资料就准备走:“那你们先忙,我下午再过来一趟,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顾总交代了,要确保你们能顺利提交方案。”
陈特助走后,林晓雅咬着包子,小声对苏晚说:“苏工,你觉不觉得,顾总对咱们也太照顾了?又是帮忙贷款,又是送资料,现在还送早餐……他不会是对你有意思吧?”
苏晚瞪了她一眼,拿起一份认证指南:“别瞎想,顾总是看重项目质量,咱们的方案能帮他省成本、做标杆,他自然愿意提供支持。赶紧吃,吃完整合文件,下午三点前必须提交,不能出任何岔子。”
林晓雅吐了吐舌头,没再说话,但眼里的八卦光芒却没藏住。老周倒是没掺和,认真翻看着绿色建筑认证指南:“苏工,你看这个‘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要求,咱们的光伏幕墙发电量能满足18%,比认证要求的15%还高3个百分点,要是加上雨水回收系统,说不定能拿满分!”
“雨水回收系统?”苏晚眼前一亮,“咱们之前只考虑了光伏,没加雨水回收——现在加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老周立刻打开电脑,“我找个成熟的雨水回收模块,算一下水箱体积和管道排布,不用改主体结构,只需要在地下车库加个蓄水池,半小时就能出方案!”
就在团队忙着加雨水回收系统时,工作室的门又被推开了。这次进来的是两个穿着西装的男人,为首的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华建设计院的项目负责人,张涛。他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脸上带着傲慢的笑容:“苏小姐,久仰大名。我是华建的张涛,过来跟你聊聊顾氏总部项目的竞标情况。”
苏晚皱了皱眉——她和张涛在之前的行业会议上见过,对方一直看不起他们这种小工作室,现在突然上门,肯定没好事。
“张总,有什么事吗?我们正在忙方案整合,时间比较紧张。”苏晚语气平淡,没打算让他们坐。
张涛却自顾自地拉了把椅子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苏小姐,明人不说暗话。顾氏这个项目,华建志在必得——你们工作室成立才两年,就算有几个不错的想法,也没能力落地超高层项目。不如这样,你们把光伏幕墙和bIm的思路卖给我们,我们给你们一笔咨询费,再帮你们介绍几个小项目,怎么样?”
老周气得脸都红了:“张总,你这是什么意思?抢别人的设计思路还这么理直气壮?”
张涛冷笑一声:“老周,别激动。我这是为你们好——你们就算提交了方案,也赢不了华建。与其最后白忙活一场,不如拿点实际的好处。再说了,你们的光伏幕墙方案,我看了网上的初步披露,承重计算有问题吧?别到时候在竞标会上被顾总指出问题,丢了面子。”
苏晚看着张涛得意的样子,突然笑了:“张总,首先,我们的光伏幕墙承重计算没问题,刚才已经调整完梁体结构,满足规范要求;其次,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团队熬夜做出来的,不会卖;最后,能不能赢,竞标会上见分晓,就不劳张总操心了。”
她走到门口,做了个“请”的手势:“张总,我们要忙了,就不送你了。”
张涛脸色一沉,站起来:“苏晚,你别给脸不要脸!华建在顾氏有长期合作,顾总更信任我们的实力——你们这点小伎俩,在绝对的资源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资源不是底气,专业才是。”苏晚眼神坚定,“张总要是有时间在这说闲话,不如回去多核对一下自己的方案,别到时候在结构安全上出问题。”
张涛气得说不出话,狠狠瞪了苏晚一眼,转身摔门而去。
林晓雅拍着胸口:“吓死我了!这个张涛也太嚣张了!他怎么知道咱们的光伏幕墙方案?难道是顾氏泄露的?”
“应该不是。”苏晚摇了摇头,“顾氏对竞标方案保密很严,张涛可能是在行业会议上听咱们提过一嘴,就想过来打探虚实。别管他,咱们赶紧整合文件。”
中午十二点,文件终于整合完毕。苏晚从头到尾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格式错误、数据偏差后,才把pdF文件发给顾氏的竞标邮箱。可刚发送成功,电脑突然弹出一个提示:“文件传输中断,部分数据丢失,请重新上传。”
苏晚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距离提交截止时间只有三个小时,重新上传需要时间,可现在文件却出了问题!
“怎么回事?”林晓雅凑过来,看到提示后脸色发白,“是不是网络问题?我赶紧连手机热点试试!”
老周也急了,拿出自己的电脑:“我把备份文件拷到我电脑上,同时上传,双保险!”
可试了好几次,无论是热点还是备份文件,上传到90%时都会中断。苏晚看着电脑屏幕,额头上渗出冷汗——她突然想起陈特助早上说的话:“遇到格式问题可以联系顾氏技术部。”
她立刻拨通陈特助的电话,声音带着一丝急促:“陈特助,我们上传竞标文件时遇到了问题,多次中断,距离截止时间只有三个小时了,能不能帮忙协调一下?”
“别急,苏小姐。”陈特助的声音很稳,“我马上联系技术部,他们有内部传输通道,你把文件拷到U盘里,送到顾氏总部,直接用技术部的电脑上传,肯定没问题。我在楼下等你。”
挂了电话,苏晚抓起U盘,跟老周、林晓雅交代了几句,就往顾氏总部赶。一路上,她紧握着U盘,心里不停祈祷:千万别出意外,一定要按时提交。
下午一点半,苏晚赶到顾氏总部。陈特助已经在楼下等着,接过U盘就往技术部带:“技术部的人已经准备好了,你跟我来。”
技术部在十楼,办公室里很安静。工作人员接过U盘,插入电脑,开始上传文件。苏晚站在旁边,眼睛紧紧盯着进度条——10%、50%、90%、100%!当“上传成功”的提示弹出时,苏晚终于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太谢谢你们了!”苏晚对着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人员笑着说,“顾总特意交代过,你们的文件要是出问题,要优先处理。”
苏晚心里一动,刚想说话,就听到走廊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她转头一看,顾沉舟正陪着一个外国专家走过来,应该是刚结束技术交流。
顾沉舟也看到了她,脚步顿了顿,对外国专家说了句“失陪一下”,就朝她走过来。
“文件提交好了?”他的声音很淡,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空U盘上。
“好了,谢谢顾总帮忙协调。”苏晚点点头,心跳莫名快了几分——这是她第二次见到顾沉舟,第一次是在他办公室,隔着办公桌;这次在走廊里,距离很近,她能清楚看到他衬衫领口的纽扣,还有眼底淡淡的疲惫。
顾沉舟“嗯”了一声,目光扫过技术部电脑屏幕上的方案封面:“雨水回收系统是新增的?”
“是,早上刚加的,能提高绿色建筑认证的分数。”苏晚没想到他一眼就注意到了新增内容。
“梁体配筋调整了?”顾沉舟又问,语气里听不出情绪。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肯定看过她方案的初稿,知道光伏幕墙的承重问题。她点头:“调整了截面尺寸和配筋量,挠度值符合规范。”
顾沉舟看着她,嘴角微微动了动,像是想说什么,最终却只说了句:“辛苦了,回去休息吧。竞标会定在下周三,会提前通知你。”
说完,他转身回到外国专家身边,继续往前走。苏晚看着他的背影,手里还残留着握U盘时的紧张感,心里却暖暖的——他明明那么忙,却还关注着她方案里的细节,甚至知道她调整了梁体配筋。
陈特助送苏晚下楼时,递过来一瓶矿泉水:“苏小姐,顾总其实一直在关注你们的方案进度,昨天看了你们的初稿,还特意让技术部核对了光伏幕墙的承重数据,怕你们没注意到重量偏差。”
苏晚接过矿泉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却让心里更暖了。她终于明白,顾沉舟的关心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项目的专业把控,对她能力的认可——这种藏在专业里的温柔,比任何直白的表达都更让人心动。
回到工作室时,老周和林晓雅早就等在门口。看到她回来,林晓雅立刻冲过来:“怎么样?提交成功了吗?”
“成功了,多亏了顾氏技术部帮忙。”苏晚笑着举起空U盘,“咱们可以好好休息两天,等着下周三的竞标会了。”
工作室里顿时响起欢呼声。老周拿出手机,提议:“今天晚上我请客,咱们去吃火锅,庆祝一下!”
“好啊!”林晓雅举双手赞成,转头看向苏晚,“苏工,你也一起去,别再想着工作了!”
苏晚看着眼前兴奋的团队,点了点头:“好,一起去。”
晚上的火锅店里,热气腾腾。苏晚看着老周和林晓雅说说笑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想起三年前,自己辞职时的迷茫;想起工作室快撑不下去时的绝望;想起这次竞标,从发现结构漏洞,到解决bIm问题,再到加光伏幕墙、雨水回收系统,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也收获了很多——专业上的认可,团队的信任,还有顾沉舟那份隐晦却真诚的支持。
她拿出手机,翻到下午在顾氏走廊里拍下的照片——照片里没有顾沉舟,只有走廊尽头的窗户,窗外是湛蓝的天空。她编辑了一条朋友圈:“终稿提交,不负昼夜。期待下一场交锋。”
刚发送出去,手机就震动了一下。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竞标会资料已发你邮箱,提前准备。”
苏晚看着号码,心里大概猜到是谁。她回了两个字:“谢谢。”
没过多久,对方又发来一条:“好好休息。”
苏晚握着手机,看着火锅里翻滚的肉片,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她知道,下周三的竞标会,将会是一场更激烈的交锋;而她和顾沉舟之间,那份始于图纸与决策的交集,也会在这场交锋里,慢慢长出更清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