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两位少女,祁同伟继续在文山街错综复杂的街巷中穿行。
不时有人向他推销枪支毒品,仿佛他们卖的只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大白菜。
祁同伟一边闲逛,暗中却用挎着的相机,巧妙地将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一一记录下来。
走到一处相对僻静的街角,一阵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淡雅茶香忽然飘来,沁人心脾。
祁同伟循香望去,只见一个爬满青翠常春藤的旧墙角,露出一扇低调的木质门扉。
门楣上悬着一块未上漆的原木匾额,上面以清秀的字体刻着“芳华”二字。
这抹意外的雅致勾起了祁同伟的好奇。他略一迟疑,推门而入。
门内竟别有洞天。一个小巧的院落,布置得清新淡雅。
青砖铺就的小径蜿蜒通向里屋,两侧栽种的茉莉正吐露着芬芳。
老梨树下,藤椅空摇,茶烟袅袅散入初夏的风里,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
角落的花几上面摆着一个素白瓷瓶和几枝刚剪下的花材,前面站着一个身着靛青色棉麻长裙的女子。
女子侧对着他,乌黑的长发用一支木簪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颈边,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剪刀轻响,她将山茶花枝斜剪出一个角度,然后插入瓷瓶,手指轻轻调整着花枝的角度。
这画面与门外那个混乱疯狂的世界形成了极致反差。祁同伟几乎是下意识地举起相机,迅速调整焦距,按下了快门。
轻微的“咔嚓”声似乎惊扰了这份静谧。
那女子没有回头,却仿佛背后长眼一般,声音里带着一丝被打扰的薄嗔,清冷地响起:
“你看够了没有?”
这声音……祁同伟立刻辨认出来,正是那位毒枭夫人——秦芳!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女毒枭,私下竟有如此……雅致娴静的一面。
就在这时,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从正屋传来。三姐扭着腰肢走了出来:
“哈哈,别说浩南兄弟了,就连我一个女的都看不够啊!主要是妹子你太美了,插个花都跟画儿似的!”
祁同伟笑道:“实在抱歉,我在街边闲逛。顺着茶香就走到这里来了,无意中打扰到了两位姐姐,可不要见怪啊!”
“不怪不怪!”三姐大手一挥,很是豪爽,“我这妹子就爱鼓捣这些花啊草啊茶的,浩南兄弟你来得正好,有人欣赏她了!”
这时,祁同伟才注意到三姐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男子。这人穿着花哨的衬衫,戴着墨镜,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正漫不经心地打量着自己。
“哦,这位是?”祁同伟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哦,这是我香港来的一个客户!我们聊完了,妹子你和浩南兄弟喝茶,晚上喝酒!”三姐说完,径直带着年轻男子离去。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祁同伟强大的记忆库立刻检索出了这个年轻男子的信息,是后世坑了港岛首富十亿的世纪贼王。
他怎么会在文山街?是来买军火的?祁同伟心中瞬间闪过猜测。
不过转念一想,管他呢,反正祸害的只是港岛那些富商。
“浩南兄弟,还有拍照的雅兴啊?”秦芳的声音将祁同伟的思绪拉了回来。
她已转过身,目光落在祁同伟的相机上,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都拍了些什么好东西啊?”
祁同伟哈哈一笑:“无非是些美食、美景,还有就是……偶然遇到的美人。”
“哈哈,美景美人最是迷人眼,也最容易让人……看不清路呢。”秦芳意有所指地轻笑一声,伸出手,语气自然地说道:
“要不要姐姐帮你把照片洗出来?这穷乡僻壤的,可没几家像样的照相馆。”
祁同伟心中明镜似的,这哪里是要帮忙,分明是想查验他到底拍了些什么。
但他早有准备,空间里还有一部一模一样的备用相机,里面装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素材。
他当下毫不犹豫地摘下相机,爽快地递了过去:
“那就先谢谢四嫂了!正好我也懒得去找地方。”
秦芳接过相机,随手放在旁边的花几上,似乎真的只是随口一提,并不急于查看。
“进屋喝杯茶吧,刚沏的普洱。”
两人走进正屋。屋内陈设同样雅致,与外面的喧嚣仿佛是两个世界。
秦芳娴熟地烫杯、冲泡,将一盏橙红透亮的茶汤推到祁同伟面前。
祁同伟端起茶盏,先观其色,再闻其香,最后浅啜一口,在口中稍作停留品味,然后才缓缓咽下。
一套动作做得行云流水,俨然深谙此道。
“柔中带刚、蜜韵悠长!好茶!”
“哦,你还懂茶?”秦芳眼放异彩。
“略懂,家父比较喜欢品茶,尤好普洱!”祁同伟的父亲懂什么茶,这是前世为了讨好如赵立春之流的一些高管,刻意钻研过的。
秦芳似乎来了兴致,追问道:“那浩南兄弟能否品出,这是什么茶?大概什么年份?”
祁同伟再次端起茶杯,仔细品了一口,沉吟道:
“这茶……初品温柔似水,细品则暗藏锋芒!蜜韵浓烈,散发药香!如果我没猜错,这应该是易武茶区的弯弓寨料,而且……陈化时间至少五年以上了……”
说到这里,祁同伟的声音戛然而止,脑中仿佛有一道闪电骤然劈过!
他想起了前世在某个极高规格的拍卖场合听闻过的名词,普洱古董茶!
在中国茶文化的浩瀚长卷中,普洱古董茶犹如一部活着的史书。
清末民初,滇南易武、倚邦等茶山兴起一批以家族商号为核心的茶庄,如赫赫有名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
这些茶庄以姓氏或吉祥字命名,用绵纸包裹茶饼,手写商号并加盖朱砂印,形成了最早的普洱茶品牌体系。
例如宋聘号以\"蓝标\"为极品,茶汤陈化后呈现罕见的参药香;福元昌号的紫票茶则以绵厚如膏的汤感着称,饮后喉韵如檀香缭绕。
这些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沧桑的老茶,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成为融合历史、艺术与收藏价值的文化符号。
由于战乱与社会变革,存世的真品号级茶尤为稀少,祁同伟记得后世的拍卖会上,一片宋聘号以2600万元成交,创下茶叶拍卖纪录。
而1950年代的红印圆茶被视为印级茶标杆,现存世量约千筒,单片价格可达数百万元。
其中\"88青饼\"更创造了普洱茶收藏的神话,价格从几十元一饼飙升至数十万元一饼。
翻了万倍!
这意味着,如果他此刻能投入一万块收购这些如今还不算起眼的茶饼,二十年后,其价值将膨胀到一个亿!
发大财了!祁同伟心想。
pS:前文有修改,第一卷里本章说里的一些图片可能和章节不太对应了,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