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十六年的春天,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氛围中。虽然流寇在陕西一带暂时受挫,但关外后金虎视眈眈,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各地灾异不断,让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愈发焦躁易怒。

这一日的早朝,气氛格外凝重。通政司呈上的各地奏报,几乎全是坏消息:湖广饥荒请求赈济、河南蝗灾请求减免赋税、宣大防线请求增拨粮饷……每一本奏章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崇祯和满朝文武的心头。

龙椅上的崇祯,眼窝深陷,面色蜡黄,握着奏章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他强忍着怒气,听着朝臣们互相推诿、空洞无物的奏对,只觉得一股邪火在胸中翻腾,几乎要冲破喉咙。

就在朝会陷入僵局,众臣噤若寒蝉之际,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手捧一份来自北直隶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快步走到御阶之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皇爷,北直隶巡抚陈远,八百里加急奏报!”

朝堂之上顿时一阵轻微的骚动。陈远!这个名字如今在朝堂之上,可谓如雷贯耳,毁誉参半。支持者赞其能臣干吏,整饬地方、练兵御虏、开拓财源;反对者则攻讦其跋扈专权、结交内侍、擅改祖制。

崇祯精神一振,对于这个远在北地、却总能搞出大动静的年轻巡抚,他的感情极为复杂。既倚重其能力,又忌惮其权势。

“念!”崇祯沉声道。

王承恩展开奏报,清朗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臣北直隶巡抚陈远谨奏:自去岁虏酋皇太极行‘绝户’毒计,驱数十万流民入关,臣遵陛下固本安民之圣意,于大名府等地设卡接纳,力行‘以工代赈’之策。经数月艰苦,现已初步安置流民五十三万七千余口,疏浚卫河、永定河等河道三百余里,新修、加固官道八百余里,增筑边境烽燧屯堡二十七座……所耗钱粮,除动用本地府库积存及发行‘平籴债券’、‘工分券’周转外,未向朝廷请拨一分一毫……”

随着王承恩的诵读,朝堂上的骚动越来越大。安置五十多万流民!兴修如此浩大工程!未请朝廷拨款!这任何一项,在往常都是足以轰动朝野的大功,如今却集中出现在一份奏报中!

然而,更让所有人震惊的内容还在后面。

“……然,北地历经虏患、流民冲击,原有官府体系支离破碎,政令不畅,效率低下,已难应对非常之局,更遑论统筹三省(北直隶、山东、河南)御虏安民之重任。为整合资源,提升效率,集中事权,以应对虏酋之下次入寇,臣斗胆恳请陛下,于北直隶巡抚之上,特设‘北地三省总督’一职,总揽军、政、财大权,以便宜行事……”

“三省总督?!”

“总揽军、政、财大权?!”

“这……这岂非是唐代节度使再现?!”

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震惊、质疑和愤怒。陈远此举,无异于要求裂土封疆,自成体系!这触碰了文官集团和皇帝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

“狂妄!”

“僭越!”

“此例一开,国将不国!”

几名御史言官立刻出列,情绪激动地大声反对,引经据典,痛陈藩镇割据之祸。

崇祯的脸色也阴沉得可怕。陈远的功劳他承认,但要求如此大的权力,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接受的底线。他正要开口斥责,却见王承恩微微摇头,示意他继续听下去。

王承恩深吸一口气,念出了奏报最后,也是最石破天惊的一段:

“……若陛下忧心‘总督’之名权重,臣另有一议。可仿古制,设‘首席执政官’一职,位列巡抚之上,内阁之下,专司北地三省战时统筹及重建事宜。此职非世袭,非常设,事毕即撤,权责范围由陛下明旨限定,受朝廷监察。臣愿立军令状,若任此职一年之内,不能使北地民生恢复,边防巩固,财政自给,甘受任何处置!”

“首席执政官?”

这个前所未闻的官职名称,让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龙椅上的崇祯。

不同于充满藩镇色彩的“总督”,“首席执政官”这个称呼显得更加……现代,更加侧重于行政管理和执行效率,并且陈远主动提出了限制条件——非世袭、事毕即撤、接受监察,甚至还立下了军令状!

这展现出的姿态,并非要割据,而是要在一个明确的框架内,获得更高的授权以解决问题。

支持陈远的官员,如倪元璐等人,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出列力陈:

“陛下!陈远所奏,实为无奈之下,救时之良策!北地糜烂,非寻常手段所能挽回。‘首席执政官’之名,重在‘执政’,意在‘效率’,且有时限,有监督,绝非藩镇可比!”

“是啊陛下!陈远已证明其能力,安置流民数十万而未生大乱,此等大功,当重赏!如今北地危局,正需此等敢作敢为、能作能为的干臣力挽狂澜!若因虚名而弃实利,恐寒了忠臣之心,误了社稷大事!”

反对者则依旧坚持:

“陛下,万万不可!名器不可假人!今日许他‘首席执政官’,明日他就敢要‘摄政王’!”

“此乃陈远以退为进之策,切不可中其圈套!”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争吵不休。

崇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和挣扎之中。他既渴望北地局面能够彻底扭转,减轻朝廷的压力,又极度恐惧权力失控,重蹈前朝覆辙。陈远的能力和忠诚,他部分认可;但陈远的行事风格和不断膨胀的势力,又让他寝食难安。

看着下方吵成一团的臣子,听着那些或慷慨激昂或危言耸听的言论,崇祯只觉得头痛欲裂。他知道,无论是否同意陈远的请求,这个决定都将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终,在长达数个时辰的激烈争论和内心煎熬后,心力交瘁的崇祯,带着一丝妥协和深深的疲惫,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传朕旨意……”崇祯的声音沙哑而无力,“北地局势特殊,准陈远所请第二部分。特设‘北地三省首席执政官’一职,总览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政、财一切事宜,专司御虏、安民、重建,便宜行事。暂定任期一年,到期视成效再议。着其即刻进京面圣,朕要亲自训诫!”

圣旨一下,满朝哗然!

尽管加了诸多限制,但“首席执政官”这个前所未有的职位,及其所能动用的权力,已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这意味着,在帝国的北方,一个权力高度集中、几乎独立于原有文官体系之外的新权力核心,正式诞生了!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陈远,这个崛起于微末的年轻官员,终于踏上了通往权力之巅的关键一步。然而,加冕之路,从来都布满了荆棘与陷阱。北京的漩涡,各方势力的觊觎,皇帝的猜疑,都将在他踏入紫禁城的那一刻,汹涌而来。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嫁,前夫们都是旺妻命!离婚后,总裁前夫天天想复婚周杰,林晓晓的校园生活快穿之攻略男主:绿茶心计人形武器在七零娘娘假死后,陛下杀疯了娇妾媚骨末世重生,我有灵珠空间绑定修仙系统,泼天富贵轮到我了女户传奇双重生后,他想结婚,她偏不嫁夫妻一起玩穿越体验人生不好了!尚书府嫡女被退婚了警察,你别过来啊!人在鎏金:从销冠开始无限流:胆小鬼误入恐怖游戏带着系统的我在如懿传里当街溜子开局十连抽,我在万界纵横遗风之月去古代捞个男人回来夜幕下的广场舞穿进虐文的我无所不能快穿炮灰之宿主是个美貌小废物奥特:我获得了银河维克特利之光快穿:毛绒绒拯救黑化BOSS斗罗:穿越斗罗成为武魂殿二小姐爆宠!六个哥哥跪着榴莲求抱抱快穿之女配翻身独美娇气大小姐的末世预知梦碎裂掌控蓝锁监狱平行世界之邓为原来你这么爱我大秦:天崩开局,横推西域特工的年代生涯王爷走开,王妃她只想发财盗墓:齐先生的玫瑰花崩坏:开局觉醒幸运值系统旅行在全职猎人嫁渣男毁半生,大小姐要逆袭山君家的山头是座珍宝库不许追我姐,不是让你来追我啊!一人:我,唐门偃师,铁血川王!惊!卑微丫鬟竟是霸道君主穿越之陈皇后盼盼不语崩坏世界的【正常】科学家们别小看兔子末世拒绝基建,带着闺蜜一起苟我给李白做书童记得牵起我的手
骑士书屋搜藏榜:怎么办?穿成修仙文大魔头的亲妹我带着八卦去异界凡儒带着物资在古代逃荒十九年只要系统出得起,996也干到底总裁又在套路少夫人绝世医妃:腹黑王爷爱上我别人都穿成师尊,我穿成那个孽徒网球:开局绑定龙马,倍增返还多年以后,我们仍在努力从蒙德开始的格斗进化四合院:开始幸福生活一条龙的诸天之路玲珑醉红尘你难道不喜欢我吗从天而降的桃小夭被迟总捡回了家娇知青嫁给修仙回来的糙汉被宠爆乐队少女幻物语作精重生,哥哥们我摊牌了公主风云录新婚夜被抄家?医妃搬空全京城圣诞诡异录综影视:万界寻心大厦闹鬼,你还让我去做卧底保安开局无敌:我是黑暗迪迦人家鉴宝你鉴墓,可太刑了恐怖逃杀,综漫能力让我碾压一切豪门枭宠:重生狂妻帅炸了彼岸蓝调:少女的伤与愈被宰九次后我成了女主的劝分闺蜜离婚后,她携崽炸了总裁办公室快穿:宿主又狗又无情末世抽中s级天赋,我带蓝星崛起做卡牌,我可是你祖宗!被柳如烟渣后,我穿越了一人成为耀眼的一颗星星吧豪门军少密爱成瘾厉总别虐了,太太她要订婚了星际军区的日常生活杂言诗集重生:朕的二嫁皇妃四合院:在四合院虐禽的日子煞气罡然叹卿意绑定恶人系统后我红了抢来的太太又乖又甜女尊世界的星际男帝逃荒前,嫁给纨绔!谍战之一个骑手在满洲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网游重生无双天下辅警黎明能当销冠的演员才是真巨星四合院:碾碎易中海,绞杀聋老太强汉之墨色如血幕后黑手从校园开始缅北:强迫臣服综武:收徒万倍返还,抄底小龙女穿越到清末民国求生的小孩贝利亚:我家有只会说话的杰顿九皇子被贬,开局召不良帅定天下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仙尊归来扭转乾坤永恒模组:我以灾厄铸神环大夏书圣大衍启元当秦始皇读完凡人修仙传后开始联盟骂我傻,骑士十冠你哭啥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穿越奥特:反附了?可我想回家!血色炊烟:我的佣兵生涯!逆天悟性:我在修仙界证道长生红警系统在都市的称霸之路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市井蛊人重生后,我闯进校花卧室误会,我真的不是天师啊流水线厂花她撩人不自知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吞噬星空之元级智能差十岁的豪门姐弟恋咒术回战,混沌迷途带着手机重生1985今天真的不想加班爱如荆棘:重逢后他步步紧逼仙临仙途异源问道甄嬛传之安陵容苟到富贵闲人时清风伴月向星河穿越六零:我的口粮堆成山重生:开局就是母女花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修仙学院:弟子各有千秋为师要完甄嬛传之宜修重生出阁前混沌不朽剑尊噬浊:修仙废体逆天改命游戏入侵:开局双天赋她玩转副本九变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