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哥!我的亲哥!好了没有啊?”
“再烤下去,那羊都要化成一摊油了!”
段杰实在是忍不住了,凑到张远跟前,急得抓耳挠腮。
“急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张远白了他一眼,慢悠悠地戴上厚厚的隔热手套,这才拉开了面包窑的门。
那只小山羊已经被烤得通体金黄,上面还点缀着点点焦黑的香料颗粒。
“我的娘!!”
段杰眼珠子都直了。
他哪里还等得及,伸手就要去撕那只最肥美的羊后腿。
“哎!你找死啊!”
张远话音未落,就听见一声惨叫。
“嗷——!烫烫烫烫!”
段杰捏着自己被烫得通红的手指头,疼得原地蹦迪。
张远没好气地从旁边的冰桶里摸出一瓶肥宅快乐水,丢了过去。
“喝你的肥宅快乐水去吧,毛毛躁躁的。”
段杰也顾不上别的,拧开瓶盖就“吨吨吨”灌下去半瓶,冰凉的液体总算让他缓过点劲儿来。
张远摇了摇头,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轻轻在那冒着油光的羊腿上划了一下。
肉里的汁水“唰”地一下就涌了出来,顺着刀口往下流淌。
他撕下一条还冒着热气的羊腿肉,在旁边的孜然辣椒面里滚了一圈,这才送进嘴里。
“唔……”
张远幸福地眯起了眼睛。
外皮焦香酥脆,咬下去还能听到声音。
段杰在一旁看着张远那享受的表情,口水吞了又吞。
他感觉自己快要馋死了。
“远哥……给兄弟一口……”
张远这才仿佛刚看到他似的,撕下一大块肉递了过去。
段杰也顾不上烫了,接过来就塞进嘴里。
下一秒,他整个人都僵住了,只有嘴巴还在下意识地飞快咀嚼。
“呜……呜呜!”
他想说话,可嘴里塞得太满,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呜咽声,两只手激动地挥舞着。
等好不容易把那口肉咽下去,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好吃!太他娘的好吃了!”
段杰一拍大腿,激动地喊道:“远哥你怎么做的这么好啊!”
他咂摸着嘴里的余味,意犹未尽地又盯上了那只羊。
“不行不行,这羊太小了,根本不够吃!”
“远哥,咱俩现在就去隔壁村,我出钱,咱再抓一只回来烤!”
张远被他这副没出息的样子给逗乐了。
“你当这是大白菜呢?说抓就抓。”
他擦了擦手,解释道:“树根大爷送来的这只,可不是普通的羊,这叫单县青山羊。”
“这羊从小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林子底下的百草。”
“所以肉质才这么细嫩,一点膻味腥气都没有。”
“咱们鲁西南最有名的那道菜,单县羊肉汤,用的就是这种羊。”
张远顿了顿:
“就这么一只二三十斤的小羊羔子,活羊的收购价就得小三千。”
“要是那些羊汤馆来收,没有四千块,人家根本不卖。”
“四……四千?”
段杰哑然。
他看着那只已经被撕开一个大口子的烤羊,感觉自己刚才吃下去的不是羊肉,是红彤彤的钞票。
张远看着他那副呆样,笑着摇了摇头,又撕下一片肉。
“看你那傻样,吃都吃了,还心疼起来了?”
他指了指桌上的小碟子。
“再教你个地道的吃法,光吃肉容易腻。”
说着,他把肉片在孜然面里蘸了蘸,又拿起一颗剥得干干净净的白胖蒜瓣,把肉和蒜瓣一起放进了嘴里。
“嘶……”
段杰看着都觉得辣得慌。
“远哥,生……生吃大蒜?这不得辣死个人啊?”
“你试试就知道了。”张远一脸神秘。
“解腻,提味,那叫一个地道!”
段杰将信将疑,学着张远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撕了一小口肉,配了半瓣蒜,试探性地放进嘴里。
起初,是蒜的辛辣直冲鼻腔,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可紧接着,羊肉丰腴的油脂瞬间中和了这股辛辣。
“我靠!”
段杰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终于明白张远说的“地道”是什么意思了。
这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再也顾不上什么怕辣了,立刻开启了疯狂模式。
一口肉,一瓣蒜,再灌上一大口冰镇的肥宅快乐水,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张远则更喜欢用大葱白配着吃,清甜的葱香同样能中和油腻,带来不一样的口感。
两个人就这么坐在院子里,对着一只烤全羊闷头大吃,谁也不说话。
院子里只剩下“咔嚓咔嚓”的咀嚼声,还有“吨吨吨”的喝水声。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只金黄油亮的烤全羊,就只剩下了一副干干净净的骨头架子。
张远把骨头拆散了,丢给在一旁眼巴巴等了半天的小旺财。
小家伙兴奋地摇着尾巴,叼起一根大骨头就跑到墙角里“嘎嘣嘎嘣”地啃了起来。
段杰瘫在石凳上,手一下一下地抚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嘴里不停地打着饱嗝。
“嗝……舒坦!”
他脸上带着酒足饭饱后的红晕,眼神迷离地看着张远。
“远哥……”
他突然坐直了身子。
“我决定了!”
“啥?”张远正收拾着桌上的狼藉,随口问道。
“我要拜你为师!你教我做大席菜吧!”段杰一脸恳切。
“我不要工钱,一分钱都不要!只要……”
“只要以后能天天跟着你混口饭吃就行!”
张远差点没笑喷出来。
“你可拉倒吧,就你这饭量,我那点家底,不出三天就得被你吃垮了。”
“我不管!”段杰耍起了无赖。
“我就要跟着你学!你做的饭太好吃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噌”地一下站起来,手脚麻利地开始收拾桌子。
把那些油腻腻的盘子碗筷全都收进盆里,端到水龙头底下就开始刷。
张远看着他那殷勤的样子,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倒也没再拒绝。
……
几天后,秋意更浓。
张远想起了系统奖励的一张新方子——菊酒。
重阳节登高望远,赏菊饮酒,是自古就有的习俗。
自己酿上一坛应节的菊酒,也算是过节了。
想到这儿,他便拿上钱包和布袋,准备去镇上,采购些上好的山菊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