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寒意尚未褪尽,家属院角落里的残雪凝着灰扑扑的冰碴,但晌午的日头到底有了几分暖意,晒得人脊背发痒。林晚秋刚把拆洗干净的冬冬的棉衣棉裤晾在院里的铁丝上,湿重的布料坠得铁丝微微下弯。她直起腰,捶了捶有些酸胀的后背,就看见协理员拿着一叠通知,正挨家挨户地贴着什么。
“晚秋,忙着呢?”协理员看到她,笑着走过来,顺手也往她家门旁的墙上贴了一张红纸黑字的通知,“师里后勤部下了通知,要建个养殖场,改善部队伙食,号召咱们家属院里以前有经验的、或者有兴趣的同志积极报名参与呢!你看看。”
林晚秋心里微微一动,凑近去看。通知是用毛笔写的,字迹不算漂亮,但很工整,内容主要是说为了响应上级“改善生活、保障供给”的号召,师后勤部决定利用营区边缘的一片闲置坡地,建立一个小型养殖场,初期以养猪为主,欢迎军属报名参加建设和管理,算是为部队做贡献,也会酌情记入个人拥军表现。
“养猪啊……”旁边也在看通知的马桂兰咂咂嘴,“这活儿可累人,又脏又臭的,还得有技术,万一闹个猪瘟啥的,白忙活不说,还得挨批评。”
“就是,”另一个媳妇附和,“咱们在家带好孩子、搞好后勤就不错了,哪懂那个。”
林晚秋的目光却在那张通知上停留了许久。养猪……改善伙食……灵泉……中草药防疫……几个关键词在她脑海里飞快地串联起来。前世模糊的记忆里,似乎有一些关于科学养殖、生态循环的碎片知识,而她的中医空间里,不仅有灵泉,还有关于中草药在畜禽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详尽记载。这难道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吗?一个能将她的“家传”知识以更合理、更不易引人怀疑的方式运用出来,真正为部队、为家庭做点实事的平台?
她的心不受控制地热了起来。
晚上陆沉舟回来,吃饭的时候,林晚秋看似随意地提起了这件事。“今天后勤部贴了通知,说要建养殖场,号召家属报名。”
陆沉舟夹菜的动作顿了顿,抬眼看了她一下,“嗯,听说了。”他语气平常,似乎并没太在意。
林晚秋观察着他的神色,斟酌着词句:“我……我想试试。”
陆沉舟这次明显愣了一下,看向她:“养猪?”他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起,似乎无法将眼前这个越来越沉静、身上甚至带着点书卷气的妻子,和“养猪”这个又脏又累的活计联系起来。“那活儿不轻松,而且……”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你有时间?冬冬还小。”
“冬冬现在好带多了,马大姐她们也能帮忙照看一下。”林晚秋放下筷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罕见的坚持和清晰,“而且,我觉得我能做点别的。不是光去出力气干活。我外公的手札里,有一些关于家畜喂养和疾病防治的土法子,我记得一些。后勤部既然要建,肯定希望把它建好,减少病害,提高出栏率。我想……写个计划书,把我知道的一些法子整理出来,看看能不能用上。”
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说法。将知识来源归于“外公手札”,既合理,又能展现她的价值,避免被仅仅当作普通劳动力。
陆沉舟沉默地吃着饭,没有立刻回应。屋子里只有碗筷轻微的碰撞声和煤炉子里煤块燃烧的噼啪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声音依旧听不出什么情绪:“写计划书?你知道怎么写吗?”
“我可以学。”林晚秋立刻说,“把想法一条条写清楚就行。陈院长也说,要多把想法落实到纸面上。”她适时地抬出了陈老,增加自己提议的分量。
陆沉舟再次沉默。他想起她灯下苦读的身影,想起她面对病人时的沉着冷静,也想起她提到中医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或许,她真的不只是想去喂猪那么简单。他不懂养殖,但他懂得抓住机会、发挥所长。如果她真有办法,这确实是个让她施展的舞台。
“随你。”他终于吐出两个字,算是默许。没有鼓励,但也没有反对。这已经比林晚秋预想的要好很多。
“谢谢。”她轻声说,心里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秋在照顾好冬冬和完成医院学习之余,将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计划书的撰写中。她找出了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硬壳笔记本,又去供销社咬牙买了几张质量好点的白纸和一瓶新墨水。
夜晚,煤油灯芯被她挑得亮亮的。她伏在桌上,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她先梳理了前世记忆里关于科学选址、猪舍布局、通风保暖的要点,尽量用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她将重点放在了“良种选育”和“中草药防疫”上。
关于良种,她提出可以尝试引进或选育长势快、抗病性强的本地猪种进行杂交改良,并隐晦地提到可以通过改善饲料配比(她心里想的是掺入微量灵泉)来提升猪只体质和肉质。关于防疫,她详细列举了几种常见猪病(如猪瘟、仔猪白痢等)的中草药预防和治疗方案,这些方子都来自空间记载,药性平和,取材相对容易,成本低廉。她特意强调这是“民间验方整理”,并建议可以先小范围试验。
她写得很慢,字斟句酌,既要体现出想法的价值,又不能太过超前引人怀疑。遇到不确定的术语,她就去军区医院资料室查阅有限的农业书籍,或者向陈老请教一些中草药通用的问题。陈老虽然不解她为何突然对畜用草药感兴趣,但见她好学,也乐于指点几句。
陆沉舟将她的忙碌看在眼里。他依旧话不多,但会在她熬夜时,默默给她的搪瓷缸里续上热水;会在她揉着发酸的手腕时,状似无意地说一句“早点休息”;也会在她需要去资料室时,主动说一句“冬冬我看着”。
这种无声的支持,像细微的暖流,悄然浸润着林晚秋的心。她发现,自己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样纠结于他改变的动机,而是更专注于眼前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于自身成长的感觉,让她感到充实而有力量。
几天后,一份虽然字迹娟秀、但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的《关于建立后勤部养殖场的几点初步设想与建议》完成了。林晚秋仔细地将几页纸叠好,装进一个旧信封里。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将这份计划书递出去,可能会面临质疑,甚至嘲笑。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她就要走下去。
她将信封放在桌上显眼的位置,准备第二天送去后勤部。窗外,月色清冷,但她的内心却燃着一小簇坚定的火苗。这不仅仅是一份养殖计划,更是她迈向更广阔天地的一次主动出击。家庭关系的微妙变化与个人事业的崭新机遇,在这个冬春之交的夜晚,悄然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