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到京都报到的第三天,就接到了工作分工通知——分管全国农村、农业与水利领域。拿到通知时,他正在整理汉东民生项目的后续资料,指尖在“农村饮水工程”“农田灌溉”等字眼上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倒和在汉东的工作有几分契合。
当天下午,陆云就让工作人员把近五年全国农水领域的汇总报告抱到办公室。厚厚的一摞文件堆在桌上,封面的“全国农村发展统计公报”“水利建设年度总结”格外醒目。他没急着翻看,先给汉东的高育良打了个电话。
“高老师,我这边分工定了,管农村、农业和水利。”陆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松,“正好能把汉东的经验再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用到全国。你们那边农田灌溉的改造,最近进度怎么样?”
高育良在电话那头笑了:“正想跟您说呢,改造已经完成了80%,今年秋收肯定能增产。您在京都当委员,以后可得多给汉东指指路。”
挂了电话,陆云才翻开第一份报告——《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展报告》。里面的数据让他皱起眉:截至去年底,仍有12个省份的偏远乡村未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部分地区的管网老化率超过30%,和汉东古源县改造前的情况有些相似。
他拿起笔,在报告上标注:“参考汉东‘县域统筹+乡镇运维’模式,建议在管网老化严重地区开展试点改造。”又在旁边补充,“需重点关注高寒地区冬季管网防冻问题,可借鉴隆安县的保温改造经验。”
看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章节时,陆云想起了汉东的节水农业项目。京州周边的农田通过改种耐旱作物、修建滴灌系统,每亩地每年能节水200立方米,还能增产15%。他在报告旁写道:“推广节水农业需结合地方气候,避免‘一刀切’,可组织试点地区到汉东考察学习。”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办公室的灯亮着,陆云还在翻看报告,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工作人员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全国水利设施检修情况汇总》:“陆委员,这是您要的补充资料,里面提到部分小型水库存在安全隐患。”
陆云接过资料,快速翻到“小型水库”部分。数据显示,全国有近千座小型水库未完成安全鉴定,部分水库的溢洪道存在堵塞问题。他想起汉东去年的水库检修工作——当时组织了全省水利专家下沉,用三个月完成了所有小型水库的排查,还建立了“一库一档”的管理机制。
“明天上午,通知水利部的同志来开个会。”陆云对工作人员说,“重点讨论小型水库的安全隐患排查,还有农村饮水安全的收尾工作。把汉东的相关方案也带上,给大家参考。”
第二天一早,会议准时召开。水利部的同志汇报完工作,陆云就把汉东的经验分享了出来:“我们在汉东搞水库排查时,采取‘专家+地方干部’的模式,每个水库都有专人负责,排查完后立刻制定整改方案,整改不到位不销号。农村饮水工程也是,建完不是终点,还要建立运维机制,确保长期管用。”
参会的同志纷纷点头,有人说:“汉东的经验很实在,尤其是运维机制,很多地方建了工程却没人管,最后成了摆设。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模式,在全国推广。”
会议结束后,陆云又去了农业部,和相关负责人讨论农业产业升级的问题。负责人提到,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种什么赔什么”的情况,农民的积极性不高。陆云立刻想到汉东的“合作社+企业”模式——由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企业负责收购和销售,还提供技术支持,让农民旱涝保收。
“我们可以在全国选几个试点,推广‘合作社+企业’的模式。”陆云说,“还要组织农业专家下乡,根据地方土壤、气候推荐合适的作物,不能让农民盲目种植。另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也很重要,要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提高农民的收入。”
接下来的几周,陆云忙着调研、开会、制定方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有人劝他:“陆委员,您刚到京都,不用这么拼,慢慢来。”陆云笑着说:“农村、农业、水利都是关乎老百姓饭碗的大事,早一天推进,老百姓就能早一天受益,不能慢。”
这天,陆云到河北的一个农村调研饮水安全情况。村子里刚完成管网改造,村民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了出来。村民王大爷笑着说:“以前喝水要去村口的井里挑,遇到下雨天井里的水就浑,现在好了,在家就能喝上放心水,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
陆云握着王大爷的手说:“大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我们还会建更多的净水站,让全国的农村都能喝上放心水。”
从河北回来后,陆云又去了河南的一个农田试点。这里推广了汉东的节水滴灌技术,每亩地的用水量减少了,产量却提高了。种粮大户李大哥说:“以前浇地要雇人、拉水管,又费钱又费力,现在用滴灌,按个按钮就行,省了不少事,还多收了粮食。”
陆云看着绿油油的农田,心里很欣慰。他对随行的农业部同志说:“你看,这些技术不是没用,是没推广到位。我们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让更多农民学会用、愿意用,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
回到京都后,陆云根据调研情况,修改完善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方案》和《全国节水农业推广计划》。方案里,他特意加入了“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的原则,强调不能搞“形象工程”,要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方案提交上去后,很快得到了批准。陆云立刻组织相关部门推进落实,还建立了“月调度、季督查”的机制,确保方案能落地见效。他说:“制定方案不是目的,落实才是关键。我们要盯着每一个环节,不能让方案变成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