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汉东时,陆云正在古源县的净水站考察,看着净化后的水清澈透亮,旁边乡镇的村民代表递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解忧,饮水思源”。他握着村民的手说:“这是我们该做的,接下来还要把管网维护机制建起来,确保大家长期喝上放心水。”
晚上回到家,倩倩把外公那边的情况告诉了他:“外公和几位爷爷没搞额外的运作,就把你解决12个乡镇饮水问题、推进民生工程的事跟老同志们说了,大家都很认可,说现在就缺你这样沉下心干实事的人。”
陆云笑着握住她的手:“这就够了。不管那个位置最终花落谁家,只要咱们在汉东做的事能让老百姓受益,就算没白干。12个乡镇的群众喝上放心水,28个乡镇的老人有了养老站,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比任何‘席位’都让我踏实。”
夜色中的汉东,省级政务办公楼的灯光依旧明亮,陆云的桌上,摊着下一批覆盖8个乡镇的普惠幼儿园选址方案;京都的夜色里,各方相关力量仍在为空缺职位奔走。一边是热闹的角逐,一边是踏实的坚守,而汉东的选择,早已写在12个乡镇群众的笑容里——比起追逐顶层的“席位”,把脚下这片土地上,数万群众的“急难愁盼”逐个解决,才是最该坚守的初心。
京都的秋意刚浓,某顶层决策咨询机构的职位空缺,像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搅得各方相关群体暗流汹涌。全国仅二三十个的此类席位,关乎顶层治理力量的优化配置,各领域有影响力的群体、相关协作阵营早已暗中布局,空气中都透着紧绷的气息。
作为该机构现有成员的古氏相关群体,率先打破了表面的平静。他们凭借在顶层治理中的参与权,将目光投向了钟氏相关阵营——钟氏群体本寄望于钟小艾的小叔,此人在地方治理领域深耕多年,背后有钟氏相关力量支撑,一度是热门人选。
古氏群体早想借这次职位空缺巩固自身在治理协作中的影响力,见钟氏群体试图扩大参与度,立刻拿出钟小艾小叔曾分管领域的旧案:早年一起工程招标中,其下属团队存在流程违规操作,虽未涉及个人责任,但古氏群体以“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管理漏洞隐患”为由,在机构内部推动相关议题讨论。
古氏群体的意见自带分量,很快引来其他中立协作群体的认同。钟氏群体紧急协调沟通,试图淡化事件影响,却架不住“按规范流程办事”的共识压力,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钟小艾的小叔被排除在候选名单之外,钟氏相关阵营彻底退出此次角逐。
钟氏群体出局的消息刚传开,徐氏相关群体的计划也遭遇重创。徐氏群体看中沙瑞金调回京都后仍保有的口碑——当年他在汉东推动治理规范、处理违规问题,以“敢于直面问题”着称,且无明显阵营绑定,被徐氏群体视作稳妥人选,计划推举他参与职位竞争。
可这想法刚露头,就触怒了赵家大女婿所在的群体。该群体是有重要影响力的治理协作力量,虽因此前相关事件元气稍损,但核心根基未动。在他们看来,沙瑞金当年的举措对其相关协作领域造成影响,绝不能让其进入该顶层机构。
赵家大女婿所在的群体迅速联合数家对“过往违规问题处理”较为敏感的协作群体,明确表达反对沙瑞金的态度,甚至放出“只要是徐氏群体推举的人选,一概不认可”的立场。徐氏群体本就根基不如长期深耕的老牌群体,在多方压力下,只能放弃提名,沙瑞金也随之失去候选资格。
短短数日,两位热门人选接连失去资格,京都的相关“协作圈子”里人人自危。各相关群体开始重新审视候选名单,陆云的名字被越来越多人提及——这个在汉东主政的干部,既不属钟氏、赵氏相关阵营,也不依附古氏群体,是罕见的“专注地方治理、不涉阵营纠葛”的干部。
更重要的是,陆云在汉东的民生治理实绩有口皆碑。半年前,他牵头推进古源县的安全饮水工程,覆盖12个乡镇,解决了30多万群众的喝水难题。此前,这些乡镇的村民常年饮用未经规范处理的地表水,相关健康问题频发,历任干部都没能彻底解决。
为了推进工程,陆云多次深入古源县的山村调研,踩着泥泞的山路查看水源地,召集水利、财政、环保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前后协调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管网改造和净水站建设。仅用半年时间,12个乡镇的净水站全部投入使用,村民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放心水。
除了饮水工程,陆云在汉东推进的养老服务站建设也成效显着。他提出“乡镇服务全覆盖”目标,半年内建成28个村级养老服务站,配备专业社工,提供助餐、健康监测、文化娱乐等服务。隆安县福安村的张奶奶,子女在外务工,以前常吃冷饭冷菜,如今每天能在服务站吃到热乎饭菜,还能和老伙计们聊天、做手工。
远程诊疗服务也是陆云主抓的民生重点。针对汉东偏远县区群众“看病就医不便”的问题,他协调省级医院与15个县区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协作机制,配备远程诊疗设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通过视频连线省级医院的专家。临山县的王大爷,患高血压多年,以前看专家号要凌晨起床赶车去省城,如今在镇卫生院就能完成问诊、调整用药方案。
这些民生治理举措,没有惊天动地的噱头,却实实在在改善着百姓的生活。汉东的群众诉求反映量下降40%,民生满意度调查得分高达92.5分,这些数据成了陆云最硬的“治理名片”。
这天,陆云在京州考察民生综合服务项目,该项目是他推动的“民生保障+区域发展”试点——在产业园区周边建设集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菜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既解决企业员工的生活后顾之忧,又带动周边区域消费活力。
工地上,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体已经封顶,旁边的便民菜市场试营业才几天,就挤满了周边居民和企业员工。项目负责人汇报:“综合服务体建成后,能覆盖3个街道、5个城中村,解决近10万人的入学、基础就医、日常买菜难题,还能带动2000多人实现就业。”
陆云沿着工地走了一圈,仔细查看教学楼的建材质量,询问施工进度,叮嘱负责人:“一定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学校的桌椅、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都要选符合国家标准的,绝不能偷工减料。民生项目,要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