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日落水之后,沈萱跟随沈老太君回到镇北侯府,当天便将事情告知了昭阳长公主和沈巍。
当两人听到沈老太君竟在谢家允诺了那救人的乡野小子张秋笙,让他在家等消息,昭阳长公主更是急坏了。
“母亲!此事为何不用金银打发了去?如今让萱儿处境如此被动!”昭阳长公主语气焦灼。
沈老太君叹了口气,将当时的情形娓娓道来:
“事出有因啊……萱儿落水之前,我正与那谢夫人在竹楼品茶闲聊……我便想试探试探谢夫人的口风,于是提到了砚儿若是愿意,将来便是娶乡野姑娘也无妨的话头。当时谢夫人便反问,‘若是萱儿,也当如此不在意门第之见么?’ 我……我一时口快,便说‘那是自然,若萱儿同意便成’。这话头刚落下没多久,谁知……谁知萱儿便同那张秋笙的妹妹落了水……本该是白衡相救,许是混乱之中双方弄错了人,救上来时……已然是……唉!”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事后也打算用金银答谢了事,谁知萱儿却当众说名声已毁,愿意委身。当时谢夫人也在身旁,我又刚说了那样不计较门楣的话……”
沈老太君没再说下去,但昭阳长公主已然明白,在这阴差阳错之下,婆婆是被自己的话架住了。
若坚持用金银打发,便显得之前说的不介意砚儿娶乡野女、女儿嫁乡野郎的话全是虚情假意,更显得镇北侯府出尔反尔。
沈巍放下茶盏,目光沉肃地看向跪在地上沉默不语的女儿:
“萱儿?你为何要如此?若你当时不表态,这事儿,你祖母做主便能盖过去,何苦要将自己陷入此等僵局?”
他很少对这唯一的女儿说重话,平时更是宠溺有加,此刻语气却格外严肃,带着压抑的恼怒。
沈萱抬起头,眼中蓄满泪花:“父亲,母亲,女儿……女儿心仪他。”
“什么?你说什么?”昭阳长公主瞬间站起身:
“你喜欢那乡野小子?那落水之前,你也才去过一回桃源村,谈何喜欢?”
沈萱被母亲不可置信且愤怒的眼神吓到,终究是忍不住哭出声来:
“女儿……女儿对张秋笙,是……是一见倾心。求父亲母亲成全!”
“糊涂!”昭阳长公主又急又气。
“你可知何为门当户对?你自小金尊玉贵地长大,可知那柴米油盐、琐碎家常,会将你那点一见倾心磨得一丝不剩?你还小,不懂事,母亲可以帮你挽回局面,切不可做错了决定!母亲会为你尽快重新选一个如意郎君,定是家世、品貌都与你相配的世家公子!”
“为何二哥喜欢芝芝妹妹就行,我喜欢张秋笙就不行?”
沈萱倔强地反驳,泪珠滚落。
“他们都是桃源村的人,母亲为何要区别对待?”
“这如何能比!”昭阳长公主气急。
“自来女子高嫁常见,男子低娶亦非奇事!母亲从前也为你二哥相看侯府千金,可他蹉跎至二十有五也未曾点头,如今遇上心仪的,实属不易!你何苦要与你二哥比?倘若你二哥真娶了谢秋芝,那姑娘来咱们家也是享福,被下人伺候的!可你不一样!女子如此低嫁,将来必然是要受委屈的!你从小娇生惯养,连厨房都没进去过,如何能嫁去那乡下做个村妇?即便咱们侯府有底气,让你在他家也能衣食无忧,可咱们侯府的脸面呢?你让京中其他世家如何看我们镇北侯府?萱儿,你平日不是最在意那些小姐妹怎么看你的么,你不能只想着自己,你也要为侯府想想!”
这番话直接将沈萱说懵了。
她确实只想着要和心仪的人在一起,并未考虑这许多利害关系。
可若是此时让她再用金银打发了张秋笙,她也是万般不愿。
她好不容易得了这个机会能靠近那人,说什么都不想嫁给别人。
“祖母……祖母都允诺了……”
沈萱哭着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不嫁旁人!求父亲母亲成全!”
坐在旁边的沈老太君听到这话,心头一紧,暗自责怪自己当初死要面子允诺了这事,还点头让张秋笙在家等消息。
此刻她真有些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本是想趁此机会探探李月兰对孙儿的口风,没成想竟把孙女搭了进去。
如今……自己在这件事上已然是没什么话语权了。
她幽幽开口,带着倦意:“祖母年纪大了,这事儿……全凭你父亲母亲做主吧。哎哟,我头疼……不行,我得先回房歇着了……”
沈老太君这明显想脱身的话术果然有用。
沈巍对身后的嬷嬷挥挥手:“先扶老夫人回房歇息吧。”
沈老太君走后,昭阳长公主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规劝,从现实艰难说到家族声誉,从未来忧患说到为人父母的不易。
奈何沈萱只是低头抽泣,死活不肯松口。
最后,昭阳长公主拂袖道:“这几日,你不许出府,在房里好好想想母亲说的话!”
说完便让丫鬟将沈萱带回了房间。
沈萱走后,昭阳长公主仿佛瞬间老了七八岁,疲惫地长叹一口气,对沈巍道:“夫君,你说……萱儿这事儿可怎么办啊?”
沈巍也重重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
“这桃源村是有什么魔力?砚儿和萱儿竟都着了魔似的!这事儿……我也管不了了。你先关她几日,尽快另寻姻缘吧,你看着安排。”
在大宁朝,儿女亲事素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像镇北侯府这样的世家,儿女亲事自然是由当家主母操持。
当年长子沈屹的婚事便是昭阳长公主全权决定,如今看来亦是琴瑟和鸣。
因此,沈巍自然信任昭阳长公主的决断。
很快,昭阳长公主便为沈萱选定了新的“良婿”——门第相当、品貌俱佳的永昌侯世子。
然而,沈萱得知后,将自己关在房内哭闹绝食,死活不同意。
昭阳长公主实在没办法,想起从前沈萱最是听沈砚的话,这才给沈砚去了那封家书,指望他能劝劝妹妹不要陷入泥潭火坑。
万万没想到,沈砚的回信非但没有劝说,反而暗含“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