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古卷玄机暗藏锋
静室之外,走廊幽深,石壁上镶嵌的长明灯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张天师与空见神僧早已等候在此,两位魁首脸上皆是凝重与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交织的神情。
“吴局长,崔家主情况如何?”张天师率先开口,语气关切。
“暂且稳住,但神魂之伤非同小可,需静养时日。”吴道言简意赅,目光扫过二人,“天师,神僧,可是那青铜巨门有了眉目?”
空见神僧双掌合十,低声道:“阿弥陀佛。正是。请吴局长移步推演室,此事关乎重大,需谨慎言之。”
三人快步来到基地核心区域一间守卫森严的静室。室内烟气缭绕,檀香与朱砂的气息混合,墙壁上挂满了古老的山川地势图与星宿分野图,中央一张巨大的柏木桌上,铺着吴道凭记忆细致描绘出的青铜巨门草图,周围散落着无数翻开的古籍残卷、龟甲玉片,几位擅长堪舆、阵法、古文字的老修士正围着图纸激烈讨论,见到吴道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吴道摆手,径直走到桌前,“有何发现?”
张天师指着图纸上巨门中央那狰狞兽首口衔的圆环,沉声道:“吴局长,您看此环。其材质、纹路,经我与几位精通金石古物的道友反复比对推敲,几乎可以确定,与上古传说中‘镇界之钥’的碎片描述极为相似!”
“镇界之钥?”吴道瞳孔微缩,这个词他似乎在五门传承的某些最古老的札记边缘见过零星记载,却始终语焉不详。
“不错!”一位来自江南蒯家、世代研究机关阵法与上古秘辛的老者接口道,他须发皆白,眼神却锐利如鹰,“据零星古帛残片所述,天地并非唯一,曾有通道相连,谓之‘界隙’。为防异界巨擘或邪魔侵扰,远古大能铸‘镇界之门’,并以‘镇界之钥’封锁。钥碎则门危,门开则界通!”
空见神僧补充道:“而吴局长您带回的那枚天池碎片,以及这巨门之环,气息同源,极有可能便是那‘镇界之钥’的不同部分!那‘暗眸’所求,恐怕并非简单释放阴间鬼物或异兽,而是要集齐钥匙碎片,彻底打开这扇‘镇界之门’!”
此言一出,室内温度仿佛骤然下降。若真如此,那门后通往的,可能绝非寻常阴间或已知的异兽巢穴,而是某个完全未知、可能充满更大恐怖的世界!冰狱行者、霜傀这些,或许只是门后势力渗透过来的先头部队或仆从!
吴道想起“灵犀引”中感知到的、来自门后的那庞大、苍凉的意志,以及那声诡异的呼唤,心中寒意更盛。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可知晓此门具体所在年代?由何人所铸?门后又可能通往何处?”
张天师苦笑摇头:“年代太过久远,恐怕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甚至可能关乎开天辟地之秘。铸门者……古籍中或有隐晦提及‘古神’、‘先天之灵’,但皆虚无缥缈,难以考证。至于门后……”他顿了顿,声音干涩,“有残卷称之为‘归墟’,有古玉册称之为‘幽寂之渊’,亦有传说谓之‘万魔巢穴’……名号不一,但皆指向大凶大险之地。”
另一位擅长卜筮的老妪颤巍巍地道:“老身以百年龟甲连续占卜九次,卦象皆显示‘大凶’,‘渊深不可测’,‘有物窥伺’,最后一次,龟甲……竟生生裂开!”她脸上满是惊惧。
推演室内一片沉寂。消息一个比一个震撼,也一个比一个令人心悸。
“如此说来,黑风峪巢穴,不过是‘暗眸’经营的一个前沿据点,其真正目标,始终是这扇青铜巨门。”吴道缓缓总结,目光锐利,“我们必须抢在它们集齐钥匙碎片之前,要么彻底封印此门,要么……掌握主动!”
“谈何容易!”蒯家老者叹息,“此门禁制之强,远超想象。我等集众人之力推演数日,连其外围符文的万分之一都未能解析。强行攻击,只怕会引来反噬,甚至加速门的开启。”
“未必需要完全解析。”吴道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既然钥匙碎片是关键,而碎片之间互有感应。我们手中的碎片,或许能成为我们的优势。”
他取出那枚得天池碎片,此刻它似乎因为接近了青铜巨门(尽管还隔着厚厚的山体与距离),内部的幽光比以往活跃了些许。“‘暗眸’能利用碎片感应寻找其他部分乃至巨门,我们为何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以此碎片为引,或可更精确地定位其他碎片的下落,甚至……窥探门禁的某些薄弱之处?”
众人眼睛一亮!这思路确实新颖。一直以来,他们都被动地将这碎片视为隐患和追踪源,却未曾想过主动利用这种联系。
“妙啊!”张天师抚掌,“若能以此碎片为‘饵’,或可布下陷阱,引那‘暗眸’或其爪牙上钩,挫其锋芒!”
“但需极其小心,”空见神僧提醒,“此物诡异,主动激发其感应,恐有反噬自身或打草惊蛇之险。”
“风险与机遇并存。”吴道沉声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制定万全之策。当务之急,是继续加深对巨门和碎片的了解。天师,神僧,还请诸位继续推演,尤其是门上的图案与符文,或许隐藏着开启或关闭之法的重要信息。”
“自当尽力。”众人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一名749局队员匆匆入内,递给吴道一份密报。吴道展开一看,眉头微蹙。
“局长,何事?”周骁问道。
“出马仙家那边传来消息。”吴道将密报传给众人,“他们在长白山西北麓一处人迹罕至的雪谷中,发现了大规模非自然形成的极寒区域,并有类似‘霜傀’活动痕迹,但更为隐蔽,且……似乎有生灵被囚禁祭祀的迹象。怀疑是另一处,可能更重要的‘冰狱行者’据点。”
“果然不止黑风峪一处!”胡三太爷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刚赶到,“咱家的小崽子们闻到那股冰碴子味儿就炸毛了!那地方邪性得很,寻常仙家不敢靠近。”
多线作战的压力陡然增加。一边是关乎世界存亡的青铜巨门,一边是仍在肆虐并可能进行着可怕仪式的敌人据点。
吴道沉吟片刻,果断下令:“周骁,你带一队精锐好手,配合出马仙家,先行秘密侦查那处雪谷,务必摸清虚实,但切忌打草惊蛇。若有被囚百姓,伺机营救;若敌势过强,立刻撤回。”
“是!”周骁领命,独眼中闪过厉芒,转身便去点兵。
“天师,神僧,这边就拜托诸位了。”吴道对张天师和空见神僧拱手,“我需要去查阅一下五门中所有关于‘界隙’、‘镇物’以及古老封印的秘典,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离开推演室,吴道并未直接返回档案库,而是再次来到了崔三藤的静室外。他隔着石门,静静站立了片刻。方才推演所得的信息,以及那雪谷新发现的据点,都让他肩头的压力倍增。但想到静室内沉睡的她,想到那声跨越轮回的呼唤,吴道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更加坚定的力量。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从贴身的储物法器中,取出了几卷材质特殊、非帛非纸、颜色暗沉的古老卷轴。这是山字门主代代相传的《镇岳秘录》,其中记载的,多是关乎天地脉络、山川禁制、以及一些最为古老神秘的封印法门,平日极少翻阅,因其内容晦涩,且牵涉因果极大。
他净手焚香,凝神静气,方才小心翼翼地将卷轴展开。上面的文字并非凡间通用字体,而是一种类似于鸟篆虫文,又带着星辰轨迹般奥妙的古老符文,需要以特定灵识频率去“阅读”。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吴道完全沉浸在了古老智慧的海洋中,逐字逐句地解读着。卷轴中果然提到了“天地有如鸡子,界膜如衣,偶有裂隙,需以伟力镇之”,提到了“镇物”可为特定金石、灵脉、甚至强大生灵的意志,也提及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封印加固之术,但关于具体“镇界之门”的记载,却依旧模糊,更像是一种原则性的描述。
直到他翻开最后一卷的末尾,几行更加古老、几乎要与卷轴底色融为一体的暗金色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并非正文,而像是一位前辈门主留下的批注或心得:
“……余曾观星野,见紫微暗弱,煞星冲犯,疑有界动之兆。后巡游至辽东苦寒之地,于白山黑水间,偶感一丝似来自洪荒之末的‘寂灭’之气,缥缈难寻,然其质极高,非此界应有。循迹而往,终无所获,唯见雪山巍巍,龙脉潜藏。或有所隐?录此存疑,待后来者察之。又,闻上古有‘钥’可通幽明,碎则灾起,然聚之亦未必为福,慎之,慎之!”
白山黑水!正是长白山与黑龙江地域!这位不知多少代以前的前辈,竟然也感应到过类似的气息,并怀疑长白山下隐藏着秘密!而最后那句“聚之亦未必为福”,更是充满了深意,仿佛在警告,即便集齐了钥匙,也未必是好事,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这寥寥数语,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闪电,虽然未能完全照亮前路,却让吴道更加确信,长白山下的青铜巨门,是真实存在的巨大威胁,且先辈早有警觉。同时,这也提醒他,对付“暗眸”和那扇门,策略必须更加周全,绝不能简单地以为夺回所有碎片就能高枕无忧。
他将这几行字牢牢记住,合上卷轴,长身而起。窗外,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将远山染上一片凄艳的橘红。
新的据点需要侦查,青铜巨门的秘密需要破解,内部的隐患需要清除,崔三藤需要苏醒……千头万绪,压在他的肩头。但吴道的眼神却愈发清明坚定。
他走到窗边,望向长白山主峰的方向,那里云雾缭绕,如同隐藏着亘古的秘密。
“无论是‘暗眸’,还是门后的存在,想要祸乱这人间,先问过我吴二蛋手中的五术答不答应!”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窗棂上划过一道玄奥的轨迹,隐隐有混沌之气流转。
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执棋者,已开始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