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停在路口,红灯还有二十秒。苏瑶望着副驾上的进货单,指尖划过“第一批客户反馈”那行字。她把单子折好,塞进包里,抬头看了眼时间:六点四十分。
她推开车门,风卷着街角早餐铺的热气扑过来。陈芳朝她摆摆手,她点头示意,拎起包往社区中心走。
夜校教室在二楼,走廊灯亮着,门虚掩着。她轻轻推开,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她选了前排靠窗的位置,放下包,从里面取出笔记本和笔。本子是五宝用过的作业本翻过来的,她撕掉写过字的一页,留了干净的背面。
刚翻开,后排传来一声笑:“哟,这不是开母婴店的那个吗?带五个娃还来上课?”
声音不大,但整个教室都静了半拍。几个学生转头看过来,有人低头笑,有人假装翻书。
苏瑶没抬头,手指捏紧了笔杆。她想起早上四宝偷偷藏起那片咬坏的标签,想起五宝搂着她腿说“妈妈别走”,想起账本上那一万零三百七十二块。
她翻开笔记,写下日期和课程名称:婴幼儿护理与营养学。
教授走进来时,教室已经安静。他穿一件灰夹克,戴黑框眼镜,手里抱着一摞作业本。他站在讲台前,打开ppt,直接开始讲课。
“今天我们讲婴幼儿营养失衡的早期干预。”他的声音平稳,“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发育迟缓才就医,其实三岁前的饮食结构,决定了他们未来十年的健康基础。”
苏瑶快速记下重点,又在旁边补充了一条:辅食泥铁含量不足,易引发贫血。她想起店里卖得最好的一款进口辅食,成分表里铁含量刚好卡在国标下限。她当时就让陈芳联系厂家,要求提供检测报告。
教授继续讲案例:“一个两岁男孩,长期腹泻、体重不增,家长以为是肠胃问题,结果查出来是乳糖不耐受合并锌缺乏。这种情况,在基层诊所经常被误诊。”
苏瑶抬手:“老师,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考虑建立社区筛查机制?比如在母婴店设置简易检测点,配合家庭观察记录表,提前预警高风险儿童。”
教授停下翻页的手,看向她:“你有具体方案?”
“有。”她说,“我在开店前做过三个月市场调研,收集了周边八个小区三百多个家庭的喂养数据。发现百分之三十七的家长不清楚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锌,百分之五十六不知道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如果能在日常消费场景中嵌入健康提醒,或许能减少误诊率。”
教室里一片安静。刚才笑她的女生小声嘀咕:“装什么专家,还不是靠开店赚钱。”
教授没理会,翻开手里的作业本,念道:“上周布置的《社区婴幼儿营养干预可行性报告》,大部分同学交上来的是理论堆砌,只有一个例外。”
他举起一份打印稿:“苏瑶的这份报告,引用了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本地疾控中心公开数据,提出了可落地的三级筛查模型。我已经把它推荐给《城市家庭健康》期刊,进入初审流程。”
没人说话。
教授扫视一圈:“有些人觉得夜校是混文凭的地方,可也有人,是真想改变点什么。”
那女生低下头,手指抠着桌角。
下课铃响,苏瑶合上笔记本,把笔收进包里。她刚站起来,那个女生拦住她:“你装什么学霸?不就是有个男人给你撑腰,才能开店上学?”
苏瑶站定,看着她:“我开店,是因为二宝摔伤那天,我知道自己必须懂更多。我上学,是因为我不想再有妈妈像我一样,被人指着鼻子说‘乱用药’。我的店员是我朋友,我的进货单是我一笔一笔算出来的,我的作业,是我熬夜查资料写的。”
她顿了顿:“你要不信,明天可以来‘母婴之光’做一天店员。看看是不是每个客户反馈,我都记在本子上;看看是不是每批货,我都核对成分表;看看我是不是真的,靠自己活着。”
女生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就在这时,教室门被推开。
“妈妈最棒!”
“妈妈是学霸!”
“我们五个都为你骄傲!”
五宝举着纸牌冲进来,身上穿着统一的小t恤,上面印着“我爱学习的妈妈”。大宝举着手机在录像,二宝蹦得最高,三宝举的牌子歪了,四宝紧张地盯着门口,五宝最小,被哥哥们护在中间,奶声奶气地喊:“妈妈——”
苏瑶愣在原地。
她蹲下,张开双臂。五个孩子扑进她怀里,挤成一团。大宝的纸牌压在她肩上,写着“数据分析冠军妈妈”;二宝举着一颗画歪的星星,说是“最亮的星”;三宝把脸贴在她脖子上,咯咯笑;四宝小声说:“我们走过来的,没坐车。”五宝搂着她的脖子,不肯松手。
她抱住他们,下巴抵着五宝的头顶。眼睛发热,但她没眨眼。
教授站在讲台边,默默收拾教案。走过她身边时,轻声说:“下周交新作业,别松懈。”
她点头,喉咙发紧。
“妈——”大宝忽然抬头,“我们饿了。”
“回家吃面。”她说,声音有点哑。
她拉着五个孩子的手,往外走。刚到楼梯口,手机震了一下。
她腾出一只手掏出来,是厉霆琛的消息:“夜校的课,是你自己选的。”
她没回。
把手机放回包里,她牵紧五宝的手,带着四个孩子一步步走下楼。路灯刚亮,照在他们身上,影子拉得很长。
走到校门口,她停下。
“来,站好。”她说。
五个孩子立刻排成一排,像早上练过的一样。
她从包里拿出手机,对着他们按下拍摄键。
镜头里,五张小脸仰着,眼睛亮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