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上旬,腊戌东北战线,新一军新30师指挥所
腊戌战役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驻印军各部如同收紧的铁拳,从多个方向狠狠砸向这座缅北日军的最后堡垒。在城北、西北方向激战正酣之际,位于左翼(东侧)的新一军新30师,也接到了至关重要的作战命令。
师长唐守治少将站在师指挥部的沙盘前,目光聚焦在腊戌以东一个名为“通天”(tongtian)的据点。此地名称虽显气势,实则为一系列险峻山岭组成的复杂山地,其主峰高耸,扼守着通往腊戌东侧门户的一条要道,是日军拱卫腊戌东部防线的关键支点。情报显示,日军一个精锐大队(可能为第56师团或第18师团残部中的骨干)依托通天岭的险要地形,构筑了极其坚固、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企图凭险死守,阻滞我军东线攻势。
“总司令命令我师,”唐守治对麾下的团长、参谋们说道,声音沉稳有力,“限期攻克通天,打开腊戌东侧门户!此地山高林密,工事坚固,是块极难啃的硬骨头。但我新30师,自反攻以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未畏难!此战,关乎全局,必须拿下!”
他环视众人,下达作战决心:
“以88团为主攻,配属师属山炮营主力、工兵一个连,从正面(北坡)强攻通天岭主峰!”
“以89团为左翼助攻,负责清除通天岭西侧相连高地之敌,掩护88团侧翼,并伺机迂回。”
“以90团为预备队,并负责警戒东侧更深远方向,保障师主力侧后安全。”
“师属所有炮兵,集中使用,务必将炮弹精准地砸在鬼子的工事上!各部队务必密切协同,步炮一体,不惜代价,攻克通天!”
“是!保证完成任务!”众将领命,指挥部内弥漫着紧张而坚定的气氛。
新30师师属炮兵团阵地上,十二门德制leFh18榴弹炮和八门辽造十四年式山炮同时发出怒吼,配属的集团军重炮营四门美制m2A1榴弹炮也加入合唱。第一轮齐射的炮弹尚未落地,观测机飞行员就在电台里惊呼:\"整个通天岭都在冒烟!\"
日军前沿观察所里,军曹松本刚把望远镜贴到眼眶,就看到整片山脊炸开无数橘红色火球。150毫米榴弹砸在主峰岩壁上,爆风裹挟着碎石将三号机枪堡整个掀翻。\"炮兵の反撃を要请する!\"(请求炮兵反击!)他对着电话机嘶吼,却发现线路早已被炸断。
炮兵团观测哨内,计算兵飞快转动射表仪。\"延伸射击,坐标h8到K6!\"指挥官话音刚落,第二梯队火炮立即调整射角。这次落下的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这是配属的十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在实施覆盖射击。
通天岭反斜面阵地上,日军第113联队第三大队长竹内少佐发现情况不妙。他刚冲出掩体想组织疏散,就看到令人窒息的一幕:中国军队的炮火正像梳子般由南向北推进,每波炮弹都精准落在二线部队集结区域。发炮弹直接命中野战医院,绷带和断肢在硝烟中纷飞。
\"これは制圧射撃だ!\"(这是压制射击!)竹内对着通讯兵大叫,\"让所有单位进入永备工事!\"但为时已晚,集团军重炮营的240毫米榴弹炮开始发言。这些巨型炮弹带着火车经过般的轰鸣从天而降,一发就炸塌了半个山头,暴露在外的日军观察所连同里面的六个士兵瞬间消失。
炮击进行到四十分钟时,前沿突然升起红色信号弹。炮兵团立即变换战术,实施\"弹幕徐进\"。榴弹炮群以每分钟五发的速度向前延伸,山炮连则集中火力清除岩壁上的明显工事。有发炮弹正中日军弹药堆积点,引发的连锁爆炸将整片杉树林点燃,熊熊火光映红了天际。
当炮击终于停歇时,通天岭已变成月球表面。幸存的日军从废墟中爬出,机枪手北原震惊地发现:原先布防的七个重机枪阵地只剩两个还能运作。他刚要移动枪架,耳边突然响起尖锐的哨音——中国军队的步兵冲锋开始了。
此刻在山脚下,新30师89团先头营正跃出出发阵地。营长看着腕表对参谋说:\"炮兵团给我们开了条血路,现在该我们去验收成果了。\"他们踩着尚在发烫的焦土向前推进,脚下不时踩到被震碎的日军武器零件。
炮火开始延伸。88团团长(上校,陈启明)一声令下,主攻一营的官兵们如同猛虎出闸,沿着陡峭的北坡,向通天岭主峰发起了勇猛的冲锋。
起初,借助炮击的效果和冲锋的锐气,部队进展尚算顺利,突破了日军最前沿的一些障碍和简易工事。然而,当先头部队接近半山腰日军主防御地带时,真正的噩梦开始了!
日军隐藏在反斜面、岩洞、巨石后方和密林中的火力点,如同毒蛇般纷纷苏醒!九二式重机枪沉闷持续的射击声、九九式轻机枪清脆的点射声、三八式步枪精准的冷枪,以及掷弹筒和迫击炮弹不断落下的爆炸声,瞬间交织成一张密集的死亡之网!
子弹如同泼水般从高处倾泻而下,打在冲锋士兵周围的岩石和泥土上,噗噗作响,溅起阵阵烟尘。迫击炮弹不时在人群中炸开,破片横飞。
“营长!冲不上去!鬼子火力太猛了!”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对着步话机嘶吼,声音夹杂着爆炸声和士兵的惨叫声。
“找掩护!火力组,压制那个岩洞!”
“火箭筒!快!敲掉左前方那个机枪巢!”
进攻部队被死死压制在陡坡上,寸步难行。不断有士兵中弹,从山坡上滚落。第一次营级规模的冲锋,在付出惨重伤亡后,被迫中止。鲜血染红了通天岭北坡的泥土和岩石。
初战受挫,陈启明脸色铁青,但并不慌乱。他深知面对如此险要地形和坚固设防,蛮干只会增加无谓的牺牲。
“停止大规模冲锋!各连排分散,以班组为单位,利用地形隐蔽,用精确火力与敌对峙,消耗敌人!”他下令道,同时紧急呼叫师属炮兵,要求对新发现的日军火力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他再次派出了师里最精锐的侦察分队。“给我不惜一切代价,摸清楚鬼子主阵地的布防细节,特别是侧翼和结合部,看看有没有漏洞或者可以迂回的小路!”
师部侦察参谋李少陵带领的精干小队,利用夜色和浓密林莽的掩护,向通天岭侧后方迂回。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日军防线的“软肋”。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是一场与悬崖、蚂蟥和未知危险的无声较量。他们像壁虎一样贴着陡峭的岩壁移动,用砍刀在几乎无处下脚的原始丛林中开辟路径。透过望远镜,他们清晰地看到北坡和山脊线上,日军工事林立:覆盖着粗大原木的暗堡巧妙地嵌入山体,之字形交通壕连接着一个个机枪巢,火力射界开阔且相互交织,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攻击死角。一挺九二式重机枪甚至悠闲地调整着射向,枪口明显对准了山下可能的进攻路线——那里的防御坚如磐石。
直到第二天黄昏,转机终于出现。队员小四川在擦拭额角的血迹时,无意中将目光投向了主峰东侧。他猛地压低声音:“参谋,你看那边!”
李少陵举起望远镜,心脏骤然一跳。那是一片近乎垂直的断崖,岩壁裸露,布满湿滑的青苔,仿佛一堵巨大的城墙。与北坡的“热闹”相比,这里寂静得可怕。他仔细搜寻,最终只在接近崖顶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用树枝简单伪装的观察哨,旁边是一个简陋的环形沙袋工事,仅配备了一挺轻机枪。视野内,没有看到重机枪的射孔,也没有密集的铁丝网和雷区标志。
“鬼子这是把宝全压在‘天险’上了。”李少陵低语。他取出测绘板,快速勾勒断崖的轮廓、高度和大致角度。断崖确实险峻,许多段落角度超过七十度,但对于他们这些受过严格攀爬训练、装备有登山绳和岩钉的侦察兵而言,并非不可逾越的天堑。关键在于悄无声息。
当夜,借着微弱的月光,他们抵近进行最后一次侦察。在断崖底部,他们甚至能隐约听到崖顶哨兵断断续续的交谈声。
“……こんなところを登れるわけがない、心配しすぎだよ。”(……这种地方怎么可能爬得上来,你太多虑了。)
“でも、念のため……”(但是,以防万一……)
“明日、弾薬が届くらしい……”(听说明天弹药会送到……)
这几句零散的对话,如同黑夜中的明灯,印证了他们的判断——日军在此处的防御心理极为松懈。
凌晨四点,小队带着标注精确的侦察地图和一份关键情报,悄然返回师部。李少陵将地图铺在师长面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那处断崖上:“师座,北坡是铁板一块,强攻代价太大。但这里,是通天岭的‘后门’。鬼子认为天险难越,只放了哨兵和一个轻机枪班。断崖虽险,但我们有把握爬上去!”
这份用一天一夜的艰辛和风险换来的情报,瞬间改变了整个战局的进攻轴线。
得到侦察情报后,师长唐守治与88团团长陈启明等人经过慎重研究,制定了一个“正面继续牵制,奇兵绝壁迂回”的大胆计划。
正面(88团主力): 继续对北坡和山脊线保持强大压力,进行不间断的火力袭击和连排级规模的战术佯攻,牢牢吸引日军主力注意力。
奇兵: 从88团和师直属侦察分队中,挑选出约一个连的精锐官兵,组成突击队,由一名胆大心细的营长孙浩指挥。他们的任务,就是携带绳索、登山镐、轻武器和爆破器材,利用夜色掩护,从东侧断崖进行极其艰难的攀爬,秘密渗透至日军主阵地侧后,发起致命一击!
炮兵: 全力支援正面作战,并在突击队到位后,根据其信号,对日军主峰核心阵地进行最后一轮猛烈炮击,掩护其突袭。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攀爬断崖本身充满危险,一旦被日军发现,突击队将面临灭顶之灾。但这也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希望。
行动当夜,月暗星稀。孙浩率领的突击队,如同壁虎一般,悄无声息地抵达东侧断崖之下。他们利用绳索和岩缝,开始了极其艰难危险的攀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弄落一块石头惊动敌人。汗水浸透了军装,手掌被岩石磨破,但没有人发出一点声响。
与此同时,正面阵地上,88团的佯攻和火力骚扰彻夜未停,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完美地掩盖了突击队攀爬时可能产生的细微动静。
经过数小时惊心动魄的攀爬,突击队奇迹般地成功登顶,并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断崖顶端的日军哨兵。他们如同利刃,已经抵近了日军主阵地的心脏地带。
拂晓时分,三发红色信号弹从通天岭主峰东侧升起——这是突击队就位的信号!
“炮兵!集中火力,覆盖主峰日军指挥所、炮兵阵地、重机枪巢!急促射!”陈启明团长对着电台大吼。
早已严阵以待的师属炮兵,将最后储备的炮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在日军主峰阵地上!爆炸声震耳欲聋,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打得晕头转向。
炮火尚未完全停歇,孙浩的突击队便从日军侧后发起了迅猛的突击!冲锋枪喷射出愤怒的火舌,手榴弹在日军工事和人群中爆炸。日军完全没料到身后会出现敌人,顿时陷入极大的混乱和恐慌!
“正面部队!总攻开始!冲啊!”陈启明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战机,下令全团冲锋!
正面苦战多日的88团官兵们,如同出闸的洪流,呐喊着向山顶发起了最后的、也是最决绝的冲击!日军腹背受敌,指挥失灵,士气瞬间崩溃。
经过一番激烈而短促的最终战斗,负隅顽抗的日军大部被歼灭在阵地上,少数残敌趁乱钻入山林逃窜。至中午时分,通天岭主峰及周边高地,全部被新30师88团攻克。
师长唐守治登上仍在冒烟的通天主峰,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和疲惫不堪但眼神熠熠生辉的将士们,沉声说道:“你们打出了新30师的威风!拿下了通天岭,腊戌的东大门,就被我们踹开了!”
此役,新30师特别是88团,付出了相当的伤亡代价,但他们以顽强的意志、灵活的战术和英勇的牺牲,克服了极其不利的地形,最终攻克了日军自诩为“固若金汤”的通天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