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陨星带深处,鹿笙布下的隐匿禁制与周遭死寂的环境完美融合。她盘膝而坐,手中托着那半块灰白色的罗盘残片,神色沉静,目光却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这古朴物件沉寂万古的外表,直抵其核心奥秘。
指尖灵光微闪,她并未急于以强力炼化或灌注灵力,而是先以“寂净之瞳”细细观摩。残盘上的天然纹路在瞳术下被无限放大、解析,那些看似杂乱的刻痕,隐约构成了某种极其繁复、且不断变化的星图轨迹,其运转规律暗合某种玄之又玄的寂灭道韵,并非静止,而是在一种近乎永恒的“迟缓”中演绎着星辰的生灭与归墟。
“果然不凡。”她心中暗赞。此物绝非简单的观星器,更像是一种推演、记录,甚至可能干涉某种高层次法则的特殊器物。
她尝试将一缕极其精纯的寂灭之力,模拟着残盘自身道韵的频率,缓缓渡入其中。
起初依旧如石沉大海,但这一次,在寂灭令(复苏度18%)的微妙共鸣与《弈天筹》的精准频率调控下,那沉寂的残盘似乎被触动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灵性”。
嗡……
一声几不可闻的轻鸣自残盘内部传出,其表面的那些天然纹路仿佛被注入了细微的生命,极其缓慢地流转起来,散发出比之前明显一丝的吸力。鹿笙感觉到自己渡入的那缕寂灭之力并未被排斥,而是被残盘贪婪地吸收、同化,成为了其自身流转的一部分能量。
与此同时,一段极其模糊、破碎的画面和信息流,顺着那缕寂灭之力与她的神识连接,断断续续地涌入她的脑海:
· 景象碎片: 无垠的黑暗虚空,背景是缓慢旋转的、死寂的星河。一座崩塌的、由类似材质的灰白石料砌成的巨型观测台,断裂的阶梯指向虚无。观测台中央,一个完整的、与此残盘同源但巨大无数倍的罗盘装置,正中心散发出微弱的指引星光,但星光所指的方向,空间是破碎的,仿佛通往……一片绝对的“无”。
· 信息碎片: “……观测……记录……大寂灭……潮汐前兆……星轨偏移……归途……标记……失落的……坐标……”
· 意念残留: 一股深沉的悲怆与无奈,夹杂着一丝未能完成使命的不甘。
画面与信息戛然而止,残盘再次恢复了沉寂,仿佛刚才的异动只是幻觉。但鹿笙知道,那是真实不虚的烙印。
“大寂灭潮汐前兆……星轨偏移……归途标记……失落的坐标……”她喃喃重复着这些关键词,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
这半块残盘,竟是上古寂灭一脉,用来观测、记录“大寂灭潮汐”来临前兆,并试图标记“归途”或某种“失落坐标”的仪器的一部分!
它所指向的那片“无”,是否就是“源海之眼”?或者,是另一处至关重要的所在?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一件古物,更是一把可能解开部分历史谜团,指引她下一步方向的钥匙!
虽然目前信息残缺,指向模糊,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线索。若能找到其他残片,或者彻底解析这半块残盘内蕴的星图与道韵,或许就能拼凑出更多关于“大寂灭潮汐”以及寂灭一脉应对措施的真相。
她小心翼翼地将残片收起,置于丹田附近,让寂灭令的气息持续温养它,希望能逐渐唤醒其内更多的信息。
处理完最大的收获,鹿笙又将那枚“破损的定向传送符盘”取出。此物对她而言,价值在于其不稳定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种不可控的随机传送,或许能成为摆脱绝境的奇招。她以《弈天筹》推演了数种可能利用此物的战术,便将其归入备用物资。
随后,她开始梳理自身所得,并规划下一步。
修为稳固在元婴四层,寂灭令复苏至18%,莲根生长度37%,新悟“寂灭风暴指”雏形,获神秘罗盘残片与破损传送符盘。
实力稳步提升,但面对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星痕阁的暗线似乎已被触动,虽暂时被误导,但绝非长久之计。
“根据罗盘残片的信息,‘大寂灭潮汐’并非空穴来风,且有前兆可察……上古寂灭一脉试图标记‘归途’或‘坐标’……”鹿笙沉思,“这意味着,他们或许并非坐以待毙,而是在寻找出路,或者……保留火种。”
她的目光变得坚定。无论是为了自身生存,还是为了解开身上承载的“薪火”之谜,她都必须沿着这条线索继续走下去。
下一步,首要任务是深度解析罗盘残片,尝试还原其内蕴的星图,哪怕只是极小一部分,也可能指向下一处关键地点。同时,继续通过千机商会,搜集与“观测”、“星轨”、“失落坐标”相关的古籍或情报。
其次,提升隐匿与机动能力刻不容缓。“无寂斗篷”残片虽未得手,但其理念给了她启发。她可以尝试将新悟的寂灭道韵更深层次地融入“尘影符”、“坤元迹敛”以及星轨遁术之中,并向千机商会求购类似功效的阵法或术法残篇作为参考。
最后,保持信息优势。密切关注星痕阁、幽冥船会、尤其是轮回殿的动向,以及任何与“大寂灭”、“上古观测”相关的风吹草动。
思路清晰后,鹿笙不再停留于此。她需要找一个更安全、更适宜长期潜修和推演的地方。
星轨遁光悄然亮起,载着她离开了这片临时藏身地,如同隐匿于星海中的影子,向着下一个未知的节点驶去。前方的路依旧迷雾重重,但手中这块古老的罗盘残片,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为她投下了一缕微弱的、却坚定不移的星光。
残盘溯源窥古秘,星轨寂灭藏玄机。前路虽迷有微光,深研潜行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