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夏。
在诸葛亮的精心筹划下,陆瑁与关凤的婚事,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婚期定在六月初六,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黄道吉日。
整个公安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从太守府到关羽的将军府,沿途的街道早已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两旁张灯结彩,红绸飘扬,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红灯笼,以示对这场盛事的庆贺。百姓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颂着陆将军与关小姐的佳话。一个是智勇双全,屡建奇功,被誉为“鬼谷传人”的少年英雄;一个是将门虎女,关羽的掌上明珠,英姿飒爽。他们的结合,在百姓眼中,无疑是天作之合,龙凤呈祥。
为了这场婚礼,刘备下令大赦南郡,与民同乐。军营中的将士们也得了赏赐,个个喜气洋洋。而远在桂阳的赵云和零陵的张飞,在接到刘备的亲笔信后,更是将防务暂时交托给副将,特意快马加鞭,赶回公安城,参加他们视如己出的子侄与侄女的婚礼。
婚礼前两日,张飞第一个赶到。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人未到,声先至。
“俺老张回来喝喜酒了!二哥,你那好女婿在哪呢?快快出来,让俺这三叔好好瞧瞧!”
张飞一身便装,却依旧难掩其猛虎般的气势。他大步流星地闯入关羽府邸,身后还跟着几个亲兵,抬着几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他从零陵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作为给关凤的嫁妆。
关羽正在后院擦拭他的青龙偃月刀,闻声,那张素来威严的脸庞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他放下手中的布,迎了出去。
“三弟,你这般大呼小叫,成何体统!”关羽嘴上虽是责备,但眼中却满是兄弟重逢的喜悦。
“哈哈!二哥,这可是大喜事,俺老张高兴啊!”张飞一把搂住关羽的肩膀,随即又压低声音,挤眉弄眼地问道,“怎么样?那小子……对凤儿还好吧?他要是敢欺负我侄女,俺老张第一个不饶他!”
“休得胡言!”关羽瞪了他一眼,但嘴角那抹笑意却更深了,“子璋乃当世英杰,稳重有加,岂会是你这般粗鲁模样。”
赵云则在次日午后抵达。他一如既往地沉稳,白马银枪,风尘仆仆,却丝毫不减其英武之姿。他并未像张飞那般喧哗,而是先至太守府拜见刘备,随后才来到关羽府上。他带来的贺礼,是一对由名匠打造的雌雄双剑,剑鞘上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既是兵器,又是艺术品,寓意深远。
“二哥,恭喜了。”赵云抱拳,言语简洁,但那份真诚的祝福,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让人动容。
“子龙一路辛苦,快快请进。”关羽亲自将赵云迎入府中。
然而,最让公安城中众人感到意外的,却是在婚礼前一日,从江东而来的一支船队。船队靠岸,为首的一位年轻人,在江东官员的护送下,持孙权亲笔贺信与贵重贺礼,前来参加陆瑁的婚礼。
此人,正是江东陆氏的麒麟儿,孙权麾下崭露头角的重要谋臣——陆逊。
陆逊的到来,瞬间将这场婚礼的意义,从刘备集团内部的喜事,提升到了孙刘联盟之间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
陆逊与陆瑁乃是亲兄弟。陆逊此来,名义上是代表吴郡陆氏,参加弟弟的婚礼,实则是奉孙权之命,前来观察刘备集团的实力,试探其对荆州的态度,并修复因江陵之争而产生的裂痕。
刘备与诸葛亮亲自出城迎接,给予了陆逊极高的礼遇。
“伯言远道而来,备不胜荣幸!”刘备亲切地握着陆逊的手。
“皇叔客气了。”陆逊谦恭地回礼,他年纪虽轻,但气度从容,不卑不亢,“家弟大婚,逊身为兄长,理当亲来祝贺。我家主公亦对陆将军与关将军之女的结合,深表欣慰,特备薄礼,以示祝贺。”
诸葛亮在一旁轻摇羽扇,微笑着打量着陆逊,心中暗赞:“此子年纪轻轻,却目光深邃,言谈有度,他日必成江东之栋梁,不可小觑。”
大婚当日,天色微明。
关府之内,早已是人声鼎沸,喜气洋洋。关凤的闺房内,侍女们正小心翼翼地为她梳妆打扮。她今日身着一袭大红色的凤冠霞帔,那繁复的刺绣,精美的金线,将她衬托得如同天上的仙子。脸上略施薄粉,眉心点缀着一朵精致的梅花妆,更显其娇艳动人。她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心中充满了紧张、羞涩与对未来的憧憬。
关羽一身盛装,站在门外,听着里面传来的嬉笑声,那张素来威严的脸上,写满了为人父的骄傲与不舍。他戎马一生,从未有过此刻这般复杂的心情。
而在另一边,陆瑁的府邸同样是宾客盈门。他身着大红色的新郎吉服,腰束玉带,头戴进贤冠,平日里的沉稳与锐气,此刻被一股喜悦与紧张所取代。赵云与刘封作为他的“伴郎”,正帮他整理着衣冠。
“子璋,莫要紧张。”赵云拍了拍他的肩膀,沉稳地说道,“今日之后,你便是一家之主,当更有担当。”
“是啊,子璋!”刘封也笑道,“二妹乃将门虎女,与你正是天作之合!我等都羡慕得紧呢!”
陆瑁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按照汉时的婚俗,婚礼的程序繁复而庄重,分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前五礼,已由诸葛亮作为媒人,在数月间陆续完成。今日,便是最重要的一步——亲迎。
吉时一到,陆瑁在赵云、刘封等人的簇拥下,骑上高头大马,率领着一支由数百名精锐士兵组成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从自己的府邸出发,前往关府。队伍前方,鼓乐喧天,彩旗飘扬,沿途百姓夹道观看,欢呼声不绝于耳。
迎亲队伍抵达关府门前,却见大门紧闭。关平与关兴兄弟二人,身着锦衣,带着一群关家的年轻子弟,早已等候在此。
“要想娶我妹妹,可没那么容易!”关兴跳了出来,叉着腰,一脸得意地喊道,“先过了我们兄弟这一关再说!”
这是传统的“拦门”习俗,既是考验新郎的诚意,也是为婚礼增添喜庆气氛。
陆瑁见状,微笑着翻身下马,向关平、关兴拱手道:“兄长、三弟,瑁前来迎亲,还望行个方便。”
“方便可不能白行!”关兴笑道,“姐夫,你得拿出点诚意来!赋诗一首,若能让我等满意,便放你进去!”
陆瑁闻言,并未慌张。他略一思索,便朗声吟道:
“银甲映日照公安,
凤鸣九天动风云。
今朝有幸结连理,
愿与佳人共此生。”
诗句虽然质朴,却将他与关凤的名字巧妙地嵌入其中,又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情感。
“好!好诗!”关平抚掌赞道。
关兴也无话可说,只得让开道路。
陆瑁顺利进入关府,来到关凤的闺房前。在经过侍女们的几番“刁难”后,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美丽的新娘。他亲手为关凤盖上红盖头,然后背起她,在众人的簇拥与欢笑声中,一步步地走出关府,将她抱上早已备好的华丽婚车。
迎亲队伍再次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太守府行去。因为今日的婚礼,是由刘备亲自主持。
太守府大堂,早已布置得焕然一新。红烛高照,红绸满挂,堂上高悬着一个巨大的“囍”字。刘备端坐主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徐庶等文武大员分坐两侧。江东使者陆逊,也被奉为上宾,坐在诸葛亮身旁。
当陆瑁牵着红绸,引领着盖着红盖头的关凤步入大堂时,整个大堂瞬间沸腾起来。
“吉时已到!新人行拜堂之礼!”司仪高声唱喏。
陆瑁与关凤并肩而立,在司仪的引导下,庄重地行礼。
“一拜天地!”
两人面向堂外,深深一拜,感念天地化育之恩。
“二拜高堂!”
两人转身,向主位上的刘备与关羽行礼。刘备满脸慈爱地受了这一拜,关羽则激动得眼眶微红,抚着长髯,连连点头。
“夫妻对拜!”
陆瑁与关凤相对而立,缓缓对拜。红盖头下的关凤,虽然看不清表情,但那微微颤抖的肩膀,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与羞涩。
礼毕,便是合卺之礼。
侍女端上一个托盘,盘中放着两个用红线系在一起的酒杯。陆瑁与关凤各自拿起一杯,交臂而饮。这杯交杯酒,象征着二人从此合为一体,祸福与共,永不分离。
随后,便是结发之礼。
侍女递上一把金剪。陆瑁与关凤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然后由侍女用一根红绳,将两缕头发紧紧地系在一起,放入一个锦囊之中。青丝结发,寓意着永结同心,白头偕同。
整个仪式,庄重而又温馨。在场的所有人,都见证了这对新人的结合。
仪式结束后,盛大的婚宴正式开始。
大堂内外,摆满了数百桌酒席,将士们开怀畅饮,文臣们吟诗作对,整个太守府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宴席之上,张飞再次成了最活跃的人。他端着一个巨大的酒碗,挨桌敬酒,不时发出雷鸣般的笑声。他拉着陆瑁,非要让他再叫几声“三叔”,又与关兴、刘封等人划拳猜令,好不热闹。
而另一边,诸葛亮则与陆逊坐在一起,两人看似在闲谈风月,实则言语间充满了机锋。
“伯言此来,路途遥远,辛苦了。”诸葛亮微笑着为陆逊斟酒。
“为亲弟贺,何谈辛苦?”陆逊回敬道,“倒是孔明先生,辅佐皇叔,新得荆南,大展宏图,可喜可贺。只是……南郡乃兵家必争之地,亦是我江东门户,如今皇叔在此,不知日后有何打算?”
“伯言多虑了。”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南郡乃是从曹贼手中夺回,暂由我主代为看管而已。待天下大定,自当物归原主。如今孙刘联盟,同心协力,共抗曹操,方为上策。些许城池归属,何足挂齿?”
两人你来我往,言语间既是试探,又是拉拢,将一场婚礼的宴席,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刘备则与关羽、赵云坐在一起,看着堂下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二弟,今日凤儿出嫁,你我兄弟,又多了一位佳婿啊!”刘备欣慰地说道。
关羽抚着长髯,眼中满是满足:“皆赖大哥洪福。”
赵云也举杯道:“主公、二哥,云在此祝子璋与凤儿姑娘,永结同心,早生贵子!也祝我军,早日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宴席一直持续到深夜。
陆瑁在众人的簇拥下,带着几分醉意,回到了他们的新房。
新房之内,红烛高照,龙凤呈祥。关凤端坐在床边,红盖头下的她,心如鹿撞。
陆瑁挥退了侍女,缓缓走到床边。他深吸一口气,用手中的喜秤,轻轻地挑开了关凤的红盖头。
红盖头下,是一张娇艳如花,美目流盼的脸庞。关凤抬起头,那双明亮的眼睛,在烛光下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带着几分羞涩,几分好奇,几分期待,与陆瑁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陆瑁执起关凤的手,只觉得温润如玉。他看着眼前这位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女子,心中充满了柔情与坚定。
“凤儿,”陆瑁的声音,温柔而磁性,“从今往后,你我便是夫妻了。无论未来是战火纷飞,还是天下太平,我陆瑁,定当护你周全,与你携手,共赴白首。”
关凤听着陆瑁的誓言,眼中泛起一层水雾。她反手握住陆瑁的手,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夫君,凤儿亦然。无论刀山火海,还是荆棘满途,凤儿愿与夫君并肩而立,生死相随!”
窗外,月华如水,静谧而美好。
屋内,红烛摇曳,映照着一对新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