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家人六四、九五、上九爻辞
六四:富家,大吉。
能有其富,于家道大吉,保有富之人,而 能保其家,此吉之大也。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以巽顺之道而能保其家富,此家之大吉 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能刚又处君位,位尊而中正,又能顺应内, 此治家之至正至善。是故修身来齐家,家家能 正,则天下大治,此不须忧劳而天下自治矣。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尊位又能有家之道,不但能使其顺从而 已,必使其能从内心而化合。丈夫能爱内助, 妇能爱其威治于家,此交相爱,为家之至道。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此言治家之道,非至诚之心不能也。己能 守其规如常则人自化,如己不能守,况于他人 乎?家之患必在礼法不足,下犯上,上凌下. 如能守正礼法,又有威严,则必能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此即言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当先严其 身,后有威望于人,则人能服。此反身之意。
序章:当我们翻开家人卦,其实在读一本“家庭生存说明书”
最近重读《周易》,发现最接地气的不是乾卦坤卦的宏大叙事,反而是家人卦——六二爻讲“无攸遂,在中馈”,翻译过来就是“别想着当女强人,把厨房和客厅管好才是正经事”;九三爻说“家人嗃嗃,悔厉吉”,大概是“家里人唠叨别嫌烦,听着刺耳其实是关心”。
而今天要聊的后三爻——六四、九五、上九,更是把“治家”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古人没有朋友圈晒娃,没有育儿博主教方法,却用六十四个字,道尽了家庭幸福的底层逻辑。别急着划走,这不是老学究掉书袋,是三千年前的“家庭关系学教授”在给你支招!
六四:富家,大吉——不是银行账户数字,是刻在日子里的“家运”
爻辞第一句“富家,大吉”,搁现在绝对能引发误解。刷短视频看多了“月入十万”“豪车别墅”的,准以为这是在教我们搞钱。但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古人要是只认钱,直接说“多金”不就完了?偏要绕个弯说“富家”——这个“富”,是动词,是“让家变得富有”,更是“守住家的富有”。
1. 古人的“富家”是什么样?
《礼记·礼运》里讲“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这“肥”就是“富家”的标准答案。北宋有个叫司马光的,写过《训俭示康》,没教儿子怎么炒股,反而苦口婆心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自己家,粗茶淡饭,衣服破了补了又补,但全家其乐融融。老仆人回忆,每到冬天,老爷子会把炭盆搬到孙子们屋里,自己裹着旧棉袍在书房看书;老太太熬的红豆粥,必定等全家到齐才开锅。
这就是“富家”——不是金玉满堂,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传承感,是“妈妈做的红烧肉,二十年味道没变”的归属感,是“哪怕穷得只剩一口锅,全家也能围坐着煮碗热汤”的韧性。我老家有位九旬奶奶,家里最值钱的物件是祖传的铜火锅。每年除夕,子孙二十多口挤在小院里,她颤巍巍地擦火锅,说:“这锅涮过我嫁过来时的酸菜,涮过你们爸小时候的饺子,现在涮你们的团圆饭——家还在,锅就没凉。”你看,这哪是穷?这是把“家运”焐得滚烫!
2. “顺在位也”:各司其职,才是最高级的“家庭KpI”
象曰“顺在位也”,这“顺”字大有学问。不是“媳妇必须听婆婆的”,也不是“丈夫必须说了算”,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该干的事干漂亮”。
古代家庭讲究“男主外,女主内”,但绝不是“甩手掌柜+全职保姆”。《颜氏家训》里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意思是,治家得从上往下传好风气。我见过一对退休教师夫妻,老爷子负责买菜做饭,老太太负责辅导孙辈作业。老爷子切菜刀工了得,老太太教拼音能编顺口溜,俩人分工明确,从不互相抱怨。有次孙子问:“爷爷为啥不做作业?”老爷子笑着说:“我是‘后勤部长’,你是‘学习委员’,咱们各管一摊儿!”
放到现代家庭,这“顺在位”更像“家庭协作清单”。朋友小夏家,老公负责遛狗、修家电,她负责做饭、带娃,婆婆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有天小夏加班,老公不仅做好饭,还把娃的作业检查了;婆婆看她累,特意炖了汤。小夏说:“以前总觉得‘顺’是妥协,现在才懂,是‘你擅长这个,我擅长那个,凑一块儿才叫家’。”
你看,“富家”的本质,从来不是钱堆出来的,是“人心齐,泰山移”的默契,是“家是我们共同的船”的信念。就算遇到经济危机,只要全家拧成一股绳,粗茶淡饭也能吃出蜜味儿——这才是“大吉”的真谛!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治家不用卷,把自己活成“家庭定海神针”
“王假有家,勿恤,吉”,这爻辞乍一听像“君王来我家”,其实藏着大智慧。“王”是自己家的顶梁柱,“假有家”是“把治家当头等大事”,但重点在“勿恤”——别焦虑,别瞎折腾,你把自己活明白了,家自然就好了。
1. “修身齐家”不是口号,是“我先做到,你再跟上”
《大学》里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早把逻辑捋清楚了:想治家,先修己。九五爻位居尊位,又中正,说的就是这个顶梁柱得“又正又稳”。
我认识一位企业高管老陈,以前总愁孩子叛逆、老婆抱怨。后来他开始“修行”:每天下班提前一小时回家,陪孩子拼乐高,听老婆吐槽工作;周末不加班,带着全家去公园野餐,自己动手搭帐篷、烤串儿。半年后,孩子主动说“爸爸,我想跟你学编程”,老婆逢人就说“我家那位现在可会疼人了”。老陈说:“以前总觉得得管着他们,现在才明白,你自己先活成一束光,家人才会跟着亮起来。”
这让我想起曾国藩的家书。他位极人臣,却在家书里反复叮嘱弟弟们“早起、读书、种菜”,自己更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字、写日记。他的子孙后代里,没出几个大官,却出了数学家、教育家、园艺家——因为他们从曾国藩身上学到的,不是“怎么当大官”,是“怎么做一个靠谱的人”。
2. “交相爱也”:爱不是“我为你做了什么”,是“我懂你需要什么”
象曰“交相爱也”,这五个字戳中了现代婚姻的痛点。多少夫妻吵架,不是因为不爱,是“我觉得我在付出,你却看不见”。
朋友阿琳的故事特别典型。以前她和老公总为“谁该做家务”吵架:她觉得“我上班也累,凭什么全包”,老公觉得“我赚钱养家,你就不能搭把手”。后来她换了思路:不再列“家务清单”,而是观察老公的需求。老公爱喝茶,她就每天泡好他喜欢的龙井;老公压力大,她就周末拉他去钓鱼,自己坐在旁边织毛衣。慢慢的,老公也开始主动做饭、拖地,说:“以前觉得她管我,现在才知道,她是想好好爱我。”
这就是“交相爱”——爱不是“任务交换”,是“共情力”的流动。丈夫加班晚归,妻子留的不是冷饭,是一张便签:“汤在锅里,热两分钟,别喝凉的”;妻子生理期肚子疼,丈夫不是只会说“多喝热水”,是默默煮好红糖姜茶,再给她揉肚子;孩子考试没考好,不是骂“笨死了”,是蹲下来问:“这次哪题不会?爸爸陪你一起学。”
这种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仪式,是藏在细节里的“我懂你”。就像《父母爱情》里的江德福和安杰,一个是粗线条的海军军官,一个是娇滴滴的资本家小姐,一辈子没说过“我爱你”,却把日子过成了诗——因为他会为她学梳头发,她会为他收走酒瓶子。所谓“交相爱”,不过是“我把你的习惯放在心上,你把我的脆弱小心收藏”。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当家长不是当“暴君”,是做“有原则的老小孩”
最后一爻“有孚威如,终吉”,好多家长理解错了,以为“威如”是“板着脸训人”,其实恰恰相反——“有孚”是讲信用,“威如”是有底线,两者结合,才是“能镇住家的底气”。
1. “有孚”:说话算话,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有孚”就是“言而有信”。《论语》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治家更是如此。孩子会不会听你的话,不看你嗓门多大,看你说话算不算数。
我表舅家的小女儿朵朵,从小到大没怎么让大人操过心。秘诀就是表舅“说话算话”。朵朵三岁想学画画,表舅说“等你画满十张,就给你买画笔”;五岁想养小猫,表舅说“你能自己喂饭、收拾玩具,我们就领养”;十岁想参加夏令营,表舅说“如果期末考进前十,就批准”。每次朵朵做到了,表舅必定兑现承诺。现在朵朵上初中,自律性特别强,她说:“我爸说话向来算话,我要是不努力,对不起他的信任。”
反观现在很多家长,随口承诺“考100分买手机”“周末去游乐园”,结果孩子做到了,要么敷衍“下次再说”,要么挑刺“才考100分,别人都110”。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爸妈说话不算话,我干嘛要努力?”
“有孚”不是“必须满足所有要求”,是“答应的,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提前说清”。就像商人讲诚信才能长久,家长讲信用,孩子才会把你当“靠谱的人”。
2. “威如”:有底线,是告诉孩子“我爱你,但不能惯着你”
“威如”不是打骂,是“温柔而坚定”。孩子犯了错,不是吼“你怎么这么笨”,而是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这个行为不对,需要改正”。
同事老周的儿子小宇,小时候特别调皮,把邻居家的花盆打碎了。老周没骂他,而是带着他去邻居家道歉,用自己的零花钱赔了花盆。然后回家和他商量:“以后想玩球,我们去小区空地,不能在楼道里,知道吗?”小宇点头。后来他又打碎过一次玻璃,老周还是先道歉、赔偿,再和他一起总结教训。现在小宇上高中,特别有责任感,说:“我爸没打过我,但我知道他底线在哪——有些错,绝对不能犯。”
这就是“威如”的力量——规则不是用来压制孩子的,是保护他们的“安全绳”。就像江河有岸,树木有根,孩子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反而更有安全感。
象曰“反身之谓也”,点破了治家的终极密码: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让孩子爱读书,自己先放下手机;你想让孩子懂礼貌,自己先对服务员说“谢谢”;你想让孩子有担当,自己先对家人负责。
想起作家龙应台的话:“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他慢慢长大,你慢慢变老,而你最想留给他的,是你活成的样子。”治家亦然——你活成了“有孚威如”的样子,家自然就“终吉”了。
终章:最好的家,是“我们一起变更好”
风火家人卦的后三爻,哪里是什么“治家宝典”?分明是古人写给我们的“家庭情书”——它告诉我们:
- “富家”不是赚大钱,是守住“家的温度”;
- “治家”不用卷,把自己活成榜样就行;
- “当家长”不是当“皇帝”,是做“有原则的爱人”。
现在的我们总爱焦虑: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怕婚姻败给鸡毛蒜皮,怕家运一代不如一代。但古人早用六十四个字告诉我们:家从不是完美的容器,而是“一起成长”的道场。
就像我家楼下的王奶奶家,儿子儿媳离婚了,她和孙子相依为命。但她每天早上带孙子去公园锻炼,教他认花草;晚上一起做饭,边做边聊天。孙子说:“奶奶,虽然我们家只有两个人,但我觉得特别暖。”王奶奶笑着说:“家好不好,不在人多不多,在心里装着谁。”
这大概就是“家人卦”最动人的地方——它从不要求你“成为完美的人”,只愿你“成为更真实的人”;它从不承诺“给你完美的家”,只告诉你“用心经营的家,就是最好的家”。
毕竟,最好的风水不在祖坟,不在客厅,而在家人的笑脸上;最牢的纽带不在血缘,不在金钱,而在彼此的心跳同频。
愿我们都能读懂家人卦的智慧,把日子过成“富家”的模样,让爱“交相爱”,让家“终吉”——毕竟,这人间最值得的,不就是“一家人,一条心,慢慢走,慢慢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