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驶入星雾带时,淡蓝色的星雾像流动的丝绸裹住船体,仪表盘上的能量指针竟开始平稳跳动——星雾中的熵反熵粒子自然交织,形成了“能量缓冲层”,连之前最容易受干扰的导航系统都变得异常精准。赵师兄盯着屏幕,语气难掩兴奋:“这星雾的粒子密度是平衡中枢的3倍!而且每10分钟就会自然交替一次熵与反熵,完全不用人工调节!”
苏清寒让雷磁蜂群飞出舱外探测,蜂群传回的画面里,星雾深处隐约浮现出一颗淡绿色的星球轮廓:“有星球!而且表面有植被反光,说不定是自然平衡的核心区域!”林砚立刻将共生核心的能量调至“同步模式”,核心与星雾的波动共振,缓缓推开前方的星雾,让星球的全貌逐渐清晰——这颗“平衡星”的地表一半覆盖着翠绿的“共生草”(叶片同时含反熵粒子和低浓度熵能),一半是浅灰色的“熵纹石”(能缓慢释放无害熵能),两者交界处没有任何枯萎痕迹,反而长出了淡紫色的共生花。
飞船降落在平衡星的平原上,苏清寒刚摘下防护手套,就被一只巴掌大、翅膀泛着熵反熵双色光的“平衡蝶”落在指尖——它既不怕反熵能量,也不被熵能灼伤,反而能从两者中汲取养分。“这就是自然共生的生物!”她小心地让蜂群记录平衡蝶的飞行轨迹,发现它们总在共生草和熵纹石之间往返,像是在维持两者的能量平衡。
赵师兄则带着探测仪走向熵纹石区域,发现石头表面的纹路会随着星雾的交替而变化:“熵纹石的熵能释放量会跟着星雾的熵反熵比例调整!比如星雾反熵浓度高时,它就多释放一点熵能;熵浓度高时,就减少释放,刚好维持周围环境的平衡!”
林砚沿着共生草与熵纹石的交界线行走,共生核心突然与地面产生强烈共鸣,脚下的土壤中浮现出一块半埋的旧文明石碑——石碑上的文字比熵寂遗迹的更清晰,记录着旧文明的“未完成结论”:“星雾带乃宇宙平衡之原点,万物可在此共生,然需放弃‘控制’之念,顺应自然交替……”后面的文字被星雾侵蚀,只剩模糊的“循环核心”字样。
“难道平衡星的地心有‘自然循环核心’?”林砚刚说完,平衡星突然轻微震颤,星雾的交替频率加快,平原上的共生花纷纷闭合,像是在预警。赵师兄的探测仪瞬间报警:“星雾带边缘出现‘失衡乱流’!是外界的熵尘飘进来,打乱了星雾的自然交替!如果乱流扩散到平衡星,这里的共生环境会被破坏!”
茧族的反熵膜飞船立刻响应,在平衡星外围展开双层膜罩,拦截失衡乱流;星环文明的定位仪则锁定乱流源头,发现是之前熵隙星球封印时遗漏的少量熵尘,被星雾的引力吸了进来。苏清寒让雷磁蜂群携带“共生草汁液”(能中和失衡熵尘),飞往乱流处喷洒;林砚则将核心贴在石碑上,借助旧文明残留的能量,激活平衡星地表的“共生屏障”——淡绿色的光罩从共生草和熵纹石中升起,与茧族的膜罩形成双重防护,很快就将失衡乱流彻底中和。
危机解除后,各文明决定在平衡星建立“共生研究站”:茧族负责培育共生植物,星环负责监测星雾波动,碎星负责清理外来熵尘,羽族则用它们的原生反熵能量,帮助平衡蝶适应可能的环境变化。林砚看着研究站的奠基仪式,突然明白旧文明石碑上“放弃控制”的含义——真正的平衡不是靠设备强行维持,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与万物共生。
离开平衡星前,平衡蝶纷纷聚集在飞船周围,翅膀的双色光组成了三符号图腾。苏清寒笑着拍下这一幕:“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平衡样板间’了!其他星球说不定能学这里的自然共生模式!”赵师兄调出星雾带深处的探测数据:“星雾带还有3颗类似的平衡星,只是距离更远,需要更精准的导航……”
林砚握紧共生核心,核心此刻已能完全同步星雾的自然波动:“慢慢来,每一颗平衡星,都是宇宙永续的希望。”前方的星空中,星雾带深处的平衡星在星雾中若隐若现,一场关于“自然共生”的深度研究,即将成为他们平衡守护之旅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