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旁的“共暖粥”摊还冒着热气,老周就抱着改装后的温能检测仪一路小跑过来,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淡金光纹像细碎的星子,他指着屏幕凑近林砚:“您看!枢纽的温息储备能存‘故事’!刚才录下金牛座带小星说‘第一次喝到带糖的暖粥’,现在回放还能闻到点粥香呢!”
这话刚落,阿糯就拽着凌霜的衣角蹦起来,胸前的冰晶项链跟着晃出微光:“那我们建‘星温家史墙’吧!把每个星带的暖故事都记下来,以后新来的人一看就知道,我们的家是怎么凑起来的!”
各星带的响应比熬粥的火还快。金牛座带的小星蹲在铺开的星草纸上,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珊瑚糖,笔尖先画了个冒着热气的粥釜,再画自己牵着阿糯的手挂星草挂饰,连张叔围裙上的补丁都特意描了两笔:“这个补丁要画清楚,张叔说这是熬了一百锅粥的记号!”双鱼座带的船员则把晶簇片贴在录音盒上,对着盒子慢慢说:“今天熬的珊瑚糖粥,甜得能让温息吊坠亮三倍,以后听这个,就能想起共暖节的味道”,说完还往盒子里滴了两滴粥汁,“这样香味就不会跑了”。凌霜翻猎户座带的储物舱时,找出了那台旧温能仪——外壳磨出了包浆,屏幕上还存着改造基地后第一锅粥的温息数据,她轻轻擦去仪器上的灰:“这是我们从‘冷金属’变成‘暖家’的起点,得给它留个位置。”
可筹备到第七天,天琴座带的族长却抱着星草记录册急匆匆赶来,册子边缘被星尘雨打湿,纸页上“孩子们唤醒锚点”的画晕成了一片墨团:“这是我们最珍贵的故事,怎么就……”阿糯看着晕开的画,突然把冰晶项链贴在册子上,项链的淡紫光丝像小虫子似的,慢慢钻进纸页里。没过一会儿,晕开的墨迹竟顺着光丝重新聚拢,画里孩子举着的温息吊坠,甚至重新亮起了浅蓝光:“是温息在修故事!项链记得当时的暖,所以能把画拼回来!”天琴座族长摸着恢复清晰的画,眼眶红了:“原来我们的故事,连温息都舍不得丢。”
家史墙建在枢纽东侧,用星骸金属弯成了展开的卷轴形状,每块金属板都打磨得能映出人影,边缘还嵌着柯林送来的时陨晶簇——他踮脚把晶簇按进墙沿的凹槽,晶簇一卡进去就亮了淡蓝光,正好和枢纽的金光连成细线:“这样晚上看墙,就像给故事裹了层暖毯。”张叔则特意用那口熬了三百年约定的旧粥釜,煮了锅“传承粥”,把鲸鱼座族长去年存的陈深海果、双鱼座孩子留的旧珊瑚糖都加了进去,熬到粥汁浓稠时,他舀起一勺浇在墙基上:“让粥香渗进骨头里,以后这些故事,都带着家的味。”
揭幕那天,各星带的人围着家史墙,像凑在粥釜旁等开饭。小星第一个伸手碰自己画的金属板,指尖刚碰到,就传来自己奶声奶气的声音:“张叔的粥里有糖!比星尘云还甜!”他吓了一跳,随即抱着板笑出声:“我的声音真的留在这了!”双鱼座的船员按了按晶簇录音盒,先是传来熬粥的咕嘟声,再是船员的话,最后真的飘出缕淡甜的粥香,旁边的孩子都凑过来吸鼻子:“是珊瑚糖的味!没错!”凌霜把旧温能仪接在家史墙上,屏幕上的温息数据化成了她当时的声音:“那天队员喝到粥时,有人说‘原来温能不是冷数字’,我才知道,我们终于有家了”,猎户座带的队员们站在后面,悄悄抹了抹眼角。
就在大家围着墙听故事时,远处的星尘云里钻出艘小星舰,舰身挂着用星草编的小锚点,领头的双子座带探索者阿泽举着温能探测器跑过来,探测器屏幕上跳着“温息浓度98%”:“我们跟着家史墙的暖光走了三天,探测器一路响个不停,想把‘第一次找到不冷的星带’的故事,也写进墙里!”阿糯立刻递上裁好的星草纸,还把自己的小冰晶碎片粘在纸角:“粘这个,你的故事就能更快被墙记住,以后我们听故事时,还能闻到双子座带的味道呢!”
黄昏时,家史墙的光和枢纽的金光缠在一起,像展开了一卷会发光的暖绸。张叔的“续暖粥”也熬好了,粥里加了家史墙旁刚冒芽的星草,阿糯摘了两根最嫩的芽放进去:“新草有新故事的味,这样粥就会一直有新味道!”大家围着粥釜分粥,小星喝了一口,眼睛亮了:“比上次的甜!因为我们又多了双子座的故事呀!”
林苏和林砚并肩站在墙前,风里飘着家史墙的暖光,落在肩上像细绒。林砚摸了摸怀里的笔记,笔记最后一页的字迹还带着微光——“传骨者,非传金属,乃传代代温息与故事”,他轻声说:“妈妈的三百年约定,不是建完枢纽就停了,是让我们把每个小日子的暖,都变成能传下去的故事。”
远处的星空里,又有几点新的光点在靠近,温能探测器的嗡鸣声隐约传来——它们循着家史墙的暖光,正往“星温家”的方向来,准备把自己的暖故事,也写进这卷跨了整个星空的家史长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