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舟停在一片泛着柔和共振光的星区时,林砚掌心的冰魄玉突然发出均匀的暖颤——不是此前的地图或徽章,而是像与整片跨星域暖域的星温达成了“共生律动”,玉面不再显具体影像,只漫出一层淡淡的金芒,金芒里裹着无数细碎的莲花光点,每颗光点都对应着一个锚点的频率,从西湖主锚到星棉域新锚,再到时陨星带的晶簇补给点,一一呼应。
“是各域在办‘星文共鸣’仪式。”苏清寒指尖贴住玉面,金芒顺着指尖漫到她手背上,竟能清晰感受到每个光点的“脉动”——有旧锚点沉稳的温能节奏,有星棉域新锚活泼的波动,还有雾时海雾核回馈的轻柔频率,“他们在确认所有锚点的共生状态,怕哪个域的温能断了链。”林砚望向窗外,星区中央的“星温共鸣点”正泛着耀眼的暖光,各域延伸来的光脉都汇向这里,像无数条光带织成的共生心脏。
林母的实验日志从储物格滑出,自动翻到夹着“无界”徽章拓片的那页——上次的温能调配表旁,多了份手写的《星温共生守则》,首行写着“各域锚点非单向支援,乃双向共生:旧域予新域启动温能,新域馈旧域新鲜星尘;雾核、晶簇为共生物资站,不分你我”。守则下方是不同字迹的批注:星棉域的守护者写着“今日向西湖主锚回馈3%星尘温能,已到账”;时陨星带的批注画着颗晶簇,旁注“晶簇储备够支撑三域,可随时调运”;最下方是个稚嫩的字迹,画着颗牵着莲花的星星:“我今天帮雾时海记录了回馈数据,也算参与共生啦!”
“从‘拓域’到‘共生’,他们把星温玩出了新样子。”林砚拿起日志,指尖划过《共生守则》,守则上的字迹突然泛出暖光,与冰魄玉的金芒连成一线,窗外共鸣点的光脉瞬间亮了几分,“林母当年大概没想到,她埋下的主锚,最后能长成跨域共生的暖域。”苏清寒点头,她摸向光舟舷窗,窗外的光脉正开始“双向流动”——星棉域的新锚向旧域输送着新鲜的星尘温能,旧域则向时陨星带晶簇补给站传递着稳定的能量,雾时海的雾核更将多余温能分向两个方向,没有单向的索取,只有循环的共生。
星盘突然弹出个“跨域星温播报”窗口,画面分了四个小格:第一格是西湖主锚,守护者正将星棉域回馈的星尘温能注入温环,显示屏上“温环储备+4%”的字样闪着光;第二格是星棉域,几个身影举着守星佩,正接收时陨星带调运的晶簇温能,脸上带着笑;第三格是雾时海,雾核旁的记录表写着“今日回馈温能覆盖两域,剩余20%存共生站”;第四格最热闹,时陨星带的晶簇旁围着几个孩子,正用小仪器测量温能,旁边的大人在教他们看星图——是在培养下一辈的共生守护者。
“已经不是‘前辈带后辈’了,是‘各域一起养传承’。”苏清寒笑着放大第四格画面,孩子们胸前的守星佩都泛着淡淡的光,与晶簇的频率同步,“你看,连小孩子都知道自己是‘共生的一环’,不是孤立的守护者。”林砚掌心的冰魄玉突然轻颤了一下,金芒慢慢收敛,最后化为一颗小小的莲花光点,落在玉心,不再显任何波动——像是完成了它的“使命”,彻底融入了整片暖域的星温中。
林苏并肩靠在舷边,望着窗外的共生光脉慢慢循环:星棉域的新锚不再需要旧域持续支援,反而能反哺;旧域的温环因为新域的星尘注入,更显稳定;时陨星带和雾时海成了真正的“共享补给站”,各域按需取用、按需回馈。曾经需要他们手把手修复的锚点,如今已长成能自我循环、自我延续的共生网络,三百年前林母埋下的那颗“星温种子”,终于在星河中开出了永续的花。
“你说,我们还需要记着‘三百年之约’吗?”苏清寒轻声问,风里带着共生光脉的暖香,没有了之前的星尘凉意。
林砚摇头,目光落在远处不断扩展的暖域上:“不需要了。因为这约已经不是‘约定’,是这星河的‘日常’——只要星温还在共生,只要还有人举着守星佩记着‘双向互助’,这约就永远在。”
这一章的最后,冰魄玉的莲花光点彻底融入暖域,光舟的尾迹不再织成光带,而是化为细碎的星温,散在共生光脉里,成了暖域的一部分。远处的共鸣点,各域的莲花徽章同步闪烁,像在共同诉说着一句无声的答案——星温无界,共生永续,三百年的约定,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这片星河永远温热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