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的风卷着雪粒拍在窗上,村民们刚吃完晚饭,就忙着把灯笼挂在门口——夜里走夜路全靠它,可风一吹,烛火总晃得厉害,稍不留神就灭。李婶端着空碗往厨房走,路过院门口时,灯笼“呼”地被风吹灭,她摸黑找火折子,忍不住叹气:“这冬天夜路难走,灯笼总灭,要是能有个不用点蜡的灯就好了。”
苏清寒正坐在火塘边擦齿轮,怀里的青铜光突然轻颤,顺着指尖往院外飘——光落在熄灭的灯笼上,灯笼竟自己亮了层淡光,虽不刺眼,却足够照清脚下的路。“齿轮在引光!”她立刻喊来阿水和小竹,星核的白光也跟着跳出来,往谷东的方向飘,光带在雪地上拖出浅银的痕:“是往旧灯台遗址去!”
王伯裹着棉袄路过,看见光带笑着说:“谷东那处老灯台,以前夜里亮得很,能照半条谷路,后来灯柱塌了就荒了,我还见过上面刻的花纹呢!”孩子们听说要修灯台,立刻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攥着发光的鹅卵石:“我们去帮忙!用这个给灯台当小灯!”
到了旧灯台遗址,只见雪地里立着半截青灰石柱,柱顶塌了块,表面蒙着厚雪,还沾着冻住的枯草。星核的白光扫过石柱,雪粒瞬间化了,露出柱身嵌着的符文石——石头裂着细纹,刻着的恒辉符文只剩大半清晰,边缘冻着层薄冰。
苏清寒把齿轮贴在符文石上,青铜光顺着裂纹爬,像在唤醒沉睡的光;阿水用星核的光融掉薄冰,符文石的刻痕渐渐清晰:“是照明符文!能把星核和齿轮的光存起来,夜里自动亮,风刮不灭、雪冻不坏。”小竹掏出石板,将蓝光覆在符文石的缺口处,蓝光与青铜光缠在一起,缺口处凝出层薄光,虽没全补满,却足够激活照明功能。
村民们立刻动手修灯柱:男人们搬来新的青石板补塌处,女人们用布擦去柱身的泥垢,孩子们则把鹅卵石摆在灯台周围,小竹用符文把石子和灯台连起来,让光散得更匀。王伯还找来块旧木牌,刻上“夜路安”三个字,挂在灯台旁。
傍晚时,灯台彻底激活——符文石表面亮起层暖黄色的光膜,光顺着灯柱往上爬,在柱顶凝成团柔光,像个小太阳,把周围的路照得亮堂堂的。李婶提着空灯笼走过来,笑着说:“这下夜里走娘家,再也不怕灯笼灭了!”
苏清寒靠在灯台边,指尖贴着齿轮,青铜光在她掌心映出“明”字符文——是林砚教她的恒辉字。风里带着雪的凉意,却有暖意裹着心,她忽然听见那道熟悉的轻语:“灯亮了,夜里走路不黑,大家能踏实出门了。”
夜色降临时,灯台的暖黄光与火塘、粮窖、暖苗台的光连在一起,像串发光的珠子,绕着山谷铺成亮路。村民们提着不用点蜡的灯笼散步,孩子们在灯台下追跑,光膜的暖光落在雪地上,化了层薄雪,也暖了人心。阿水在灯台旁记录光强数据,小竹帮李婶把热汤端给修路的村民,苏清寒攥着齿轮,看着满谷的亮光——山谷的守护,又多了层护着夜路平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