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的风裹着燥意吹过,七星五源护脉联盟的铜铃第一次响遍七村——东村的张代表推着独轮车赶来,车上载着几株枯焦的谷子,谷穗耷拉着,叶片上还留着焦黑的纹路:“俺们村的谷子刚抽穗就枯了,根须发黑,拔起来还沾着灰絮,怕是生了新蛊!”
狗蛋正带着小豆子、阿明在护脉岗整理五行护脉箱,闻言立刻翻开护脉册。小玄鳞缠在他手腕上,尾巴扫过枯谷叶,瞬间泛出淡红光——是枯蛊的痕迹。“是枯蛊!”狗蛋指着册页上新补的图,“专啃作物根系,还吸水分,让叶子枯焦,秋燥天最容易生!”
林砚很快带着五行配伍方案赶来:“枯蛊属‘木衰’,得用‘火’(晒干的艾草)配‘土’(草木灰),再混‘水’(龙泉水)灌根,既补土气又防燥。”阿禾立刻从岗亭储物架上搬来艾草捆,这是七村上周刚一起晒干的,专门备着秋防;西村的赵代表也赶着牛车送来了草木灰,车斗里还插着块小木牌,写着“西村支援——草木灰五十斤”。
狗蛋带着小豆子、阿明,和东村村民一起往谷子地赶。到了田边,只见大半谷子都蔫着,拔起一株,根须上裹着层灰絮,一捏就碎,里面还藏着细如发丝的黑虫。“先清枯苗!”狗蛋指挥着,村民们把枯苗连根拔起,堆在田埂上;小豆子和阿明则按林砚教的比例,把艾草碎、草木灰和龙泉水调成糊状,装在竹筒里往苗根旁灌——糊状的混合物一碰到土,灰絮就开始消散,黑虫也爬出来蜷成了球。
小玄鳞的作用格外关键,它顺着田埂爬,只要藏着枯蛊的区域,尾巴扫过就会泛红光,帮着标记漏网的枯苗。阿明跟着红光找,竟在田中央发现了一窝枯蛊卵,卵壳泛着灰光。“快撒艾草粉!”狗蛋立刻递过装艾草粉的布包,阿明撒完,虫卵很快就变成了灰渣,他兴奋地喊:“阿蛋哥,我也能找蛊卵了!”
傍晚,七村的代表都赶来帮忙。南村送来了新编的竹筐(装枯苗用),北村带来了锄头(挖排水沟防积水),连最远的中村都送来了刚煮好的姜茶——“喝了暖身子,还能防秋燥蛊气”。大家分工协作,直到月亮升起,谷子地的枯蛊才算除干净,剩下的谷子重新挺直了腰,叶片也慢慢恢复了绿意。
回到护脉岗,老周拿着刚写好的《秋初枯蛊防治记》,对七村代表说:“咱们得建个‘联盟护脉档案’,把每种蛊的辨法、除法治法都记下来,按季节分类,各村都存一份,以后遇到相似情况,不用等岗亭通知也能自救。”狗蛋立刻响应,和小豆子、阿明一起,把今天除枯蛊的步骤画成插图,贴在档案册里——小豆子还在图旁画了个小小的红光标记,代表小玄鳞的示警。
林砚则提议在护脉岗旁建个“五行护脉物资库”:“按五行分类存物资,火类(艾草、雄黄)放东角,土类(草木灰、活水石)放西角,水类(龙泉水罐)放北角,木类(镇邪草种、松枝)放南角,金类(青铜钉、铜片)放中央,各村按需取用,用完再补,这样更方便。”七村代表都点头同意,东村的张代表还主动提出:“俺们村会编竹篓,物资库的收纳篓俺们包了!”
夜深了,狗蛋坐在护脉岗的油灯下,往自己的护脉册上画今天的事:画了东村枯焦的谷子地,画了七村人一起灌根除蛊的场景,还画了刚起步的护脉档案册。小玄鳞游过来,尾巴沾了点墨,在画旁印了个小小的谷穗形状的金印——代表秋初的作物守护,也代表联盟的第一次集体除蛊成功。
秋初的风里,带着谷子的清香和艾草的气息。护脉岗旁的物资库开始动工,七村人轮流来帮忙;护脉档案册被抄了七份,各村代表小心翼翼地收进木盒里;东村的谷子地重新泛绿,张代表特意送来一把新抽的谷穗,挂在岗亭的屋檐下——这是联盟护脉的第一份“成果纪念”。狗蛋摸着护脉册上的谷穗金印,突然明白:联盟不是简单的“互相帮忙”,是把七村的经验、力气、心意都拧成一股绳,这样的守护,才敢应对往后更多的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