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谷的晨雾里,终于有了炊烟的香气。张叔家的孩子追着蝴蝶跑过青石板路,阿禾蹲在玄鳞蛇墓碑旁,轻轻擦拭着碑前的金鳞——那鳞片仍泛着微光,像在回应她的触碰。“今天老周说要给我们看残片的新发现。”林砚走过来,递上一块温热的麦饼,“吃完我们去望月台。”
望月台上,老周正对着紫袍蛊主留下的残片皱眉,残片上的异纹用清水打湿后,竟浮现出细小的篆字。“你们看,这不是玄冥宫的纹路,是‘古蛊宗’的标记。”老周指着残片中央的图案——那是朵缠蛇的枯花,与蛊心花有七分相似,“传闻古蛊宗是玄冥宫的前身,百年前因内乱覆灭,没想到还有余脉留下。”
阿禾接过残片,指尖刚碰到,掌心的伏羲血脉突然发烫,残片上的篆字竟亮起红光,连成一行短句:“陨蛊崖藏宗典,双脉可解秘。”“陨蛊崖?”林砚皱眉,他曾听老周提过,那是黑石岭以西的一处断崖,常年被蛊雾笼罩,没人敢靠近。
“残片的纹路还藏着路线,从黑石岭走,三天能到陨蛊崖。”老周铺开一张旧地图,在断崖处画了个圈,“古蛊宗的宗典里,说不定记着克制所有蛊术的法子——万一还有余党,我们得提前准备。”
阿禾摸了摸怀里的玄鳞蛇鳞片,鳞片突然泛出淡金光,指向陨蛊崖的方向。“玄鳞蛇也在指引我们。”她抬头看向林砚,眼神坚定,“我们得去,不仅是为了防余党,也是想知道古蛊宗和蛊脉的渊源。”
准备出发的消息传开,村民们纷纷来送物资——张婶包了够吃五天的麦饼,守脉人磨亮了长刀,连孩子们都送来晒干的草药。“你们放心去,谷里有我们呢!”张叔拍着林砚的肩膀,“要是遇到危险,就放信号弹,我们立刻赶去支援。”
次日清晨,林砚、阿禾和老周牵着马,往黑石岭以西走。路上的蛊气比之前淡了许多,偶尔遇到几只散蛊,都被心核的金光吓跑。走到第三天傍晚,远处终于出现了陨蛊崖的轮廓——那断崖像被巨斧劈开,崖壁上爬满枯藤,顶端飘着淡灰色的雾,与之前的蛊瘴林不同,这雾里没有迷蛊,却透着股古老的寒意。
“就在前面了。”老周勒住马,从背包里掏出罗盘,指针却在靠近崖边时疯狂转动,“崖下有磁场,罗盘用不了,只能靠残片引路。”阿禾拿出残片,血脉之力注入后,残片的红光指向崖壁上的一处山洞——洞口被枯藤挡住,隐约能看到里面泛着微光。
林砚挥剑砍断枯藤,山洞里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不是蛊气,而是与镇魂鼎相似的镇邪之力。“里面好像有东西。”他举着火把往里走,洞壁上刻着与残片相同的古蛊宗纹路,走了约莫五十步,眼前突然开阔——山洞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个青铜盒子,盒子上的锁正是双脉符文的形状。
“是宗典!”阿禾惊喜地走过去,刚要伸手,洞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老周警惕地喊道:“谁?!”只见一个穿着灰布衫的老人走进来,手里拿着根刻着蛇纹的拐杖,看到林砚手里的伏羲剑,眼神突然亮了:“双脉守脉人,终于来了。”
老人的拐杖在地上敲了敲,洞壁的纹路突然亮起:“我是古蛊宗的守典人,等了百年,就是为了把宗典交给能解开双脉锁的人——但在这之前,你们得先知道,古蛊宗覆灭的真相,和蛊神的真正来历。”
林砚和阿禾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疑惑。青铜盒子的锁还没开,守典人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的秘密,陨蛊崖的初探,显然只是新谜团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