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内务府的太监们便忙碌起来。北苑各处宫门被贴上钦天监特制的符咒,朱砂绘就的符文在晨光中泛着诡异的光泽。一队僧人、道士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缓步而入,法铃轻摇,拂尘微摆,诵经声与咒语声交织在一起,为这片荒废已久的宫苑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奉陛下旨意,北苑驱邪法事三日,闲杂人等一律回避!\"内务府副总管王有才高声宣旨,声音在空旷的苑内回荡。工匠们抬着木材、砖石在外等候,只待法事一毕便开工修缮。
沈清辞站在永寿宫的高处,远远望着北苑的动静。表面看来,一切井然有序:僧人道士各司其职,内务府人员进退有度,工匠们在指定区域待命。但她知道,这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正在涌动。
\"娘娘,\"云苓悄步上前,\"长春宫那边派了个小太监来打听,问是否需要太妃娘娘派人协助法事。\"
沈清辞唇角微扬:\"回复说陛下已安排妥当,不敢劳动太妃娘娘大驾。\"
果然,淑太妃坐不住了。尽管称病不出,但眼线早已布下。
午时刚过,又一道消息传来:老王爷府上今日戒备格外森严,侧门进出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盘查。更有眼线回报,王府后门凌晨时分曾有一辆蒙得严严实实的马车悄悄驶出,去向不明。
\"看来皇叔是嗅到风声了。\"萧景琰在养心殿听着暗卫禀报,面色沉静,\"继续监视,但不要打草惊蛇。\"
皇后那边却是另一番光景。坤宁宫内,柳皇后正悠闲地修剪着一盆兰草,听着宫女禀报北苑法事的进展。
\"陛下为了个楚妃,真是兴师动众。\"她轻笑一声,剪下一段枯枝,\"北苑那地方荒废多年,如今倒成了香饽饽。\"
心腹宫女低声道:\"听闻楚妃前日在北苑遇险,陛下这是心疼了。\"
\"心疼?\"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讥诮,\"咱们这位陛下,何时变得这般儿女情长了?\"她放下金剪,\"吩咐下去,坤宁宫的人离北苑远些,免得惹祸上身。\"
与此同时,裘丙贵通过秘密渠道给沈清辞传来消息:北苑东南角的枯井附近,近日曾有可疑人物出没。更令人不安的是,据老宫人回忆,光化二年楚家出事前后,那口井附近也曾有过异动,当时值守的两个太监后来都莫名其妙地\"失足落井\"了。
沈清辞心中警铃大作。她立即将这一情报密报皇帝,同时加派了眼线监视那口枯井。
是夜,北苑法事进入最关键环节。僧道们设下九重法坛,诵经声彻夜不绝。苑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在外人看来,确是一派庄严法象。
然而在这喧闹的掩护下,一场秘密行动正在悄然进行。
子时三刻,沈清辞换上一身深色劲装,外罩法事人员的道袍,悄然来到北苑东南角。这里相对偏僻,法事的喧嚣远远传来,反而成了最好的掩护。
萧景琰早已等候在一处假山后,同样作道士打扮。四名暗卫扮作工匠,在周围警戒。
\"都安排好了,\"皇帝低声道,\"法事还要持续一个时辰,足够我们下井探查。\"
沈清辞点头,从袖中取出那枚青铜令牌:\"清辞发现,这令牌不仅能指示方位,上面的纹路还与井壁的机关吻合。\"
两人悄然来到枯井边。井口的杂草已被清理,但特意留了一些作为掩饰。骆云峰伤势未愈,但仍坚持带队,此刻正守在井边。
\"陛下,娘娘,\"他低声道,\"井下已经初步探查,确实有暗道,但机关重重。方才有个兄弟险些中了陷阱。\"
萧景琰皱眉:\"可有什么发现?\"
\"暗道深处似有密室,但需要特定方法开启。\"骆云峰看向沈清辞手中的令牌,\"或许这就是钥匙。\"
沈清辞将令牌对准井壁某处,果然严丝合缝。轻轻转动,井壁悄然滑开,露出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道。
\"朕先行。\"萧景琰挡在沈清辞身前,不容置疑地说道。
暗道内阴冷潮湿,石阶上长满青苔。暗卫在前开路,小心地探查每一处可能机关。果然,不出十步,就发现三处暗弩机关,都被熟练地解除。
\"这些机关都是军用制式,\"暗卫低声回禀,\"绝非普通宫苑该有。\"
越往深处,空气越发稀薄。终于,前方出现一扇石门,门上刻着虎头图案,与父亲札记中描述的印鉴一模一样。
沈清辞心中激动,正欲上前,却被皇帝拉住:\"小心有诈。\"
他示意暗卫仔细检查。果然,在石门周围发现数道几乎看不见的丝线,连接着顶部的落石机关。
暗卫小心地剪断丝线,这才尝试推门。石门沉重,需要两人合力才能推开。
门内是一间不大的密室,正中放着一个铁箱,上面落满灰尘,但锁孔依然光亮,似是常被开启。
\"陛下请看,\"暗卫发现墙角有些异样,\"这里有新近搬动的痕迹。\"
萧景琰蹲下身,用手指抹过地面:\"不错,灰尘比其他地方薄很多。有人比我们早来一步。\"
沈清辞心中一惊:\"难道东西已经被取走了?\"
\"未必,\"皇帝目光锐利,\"若是取走了东西,何必再来?朕觉得,这里可能是个幌子。\"
他仔细察看铁箱,发现锁孔处有些微划痕:\"锁被撬过,但没成功。\"示意暗卫开锁。
暗卫取出一套精巧工具,不过片刻,锁应声而开。箱内果然空空如也,只在底部留着一张字条:
\"欲得玺,寒山寺见。\"
字迹潦草,似是匆忙写就。
沈清辞心中失望,却见皇帝若有所思:\"这字条...墨迹未干透,应是近日所写。\"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暗卫急急来报:\"陛下,有一队人马正向这边来,看衣着是王府侍卫!\"
萧景琰眼神一冷:\"来得正好!朕倒要看看,皇叔想玩什么把戏!\"
众人迅速退出密室,重新掩好石门。刚回到井口,就见一队黑衣侍卫已经包围了枯井,为首之人竟是老王爷的心腹侍卫统领赵擎!
\"陛下万安!\"赵擎虽行礼,语气却毫无敬意,\"王爷听闻北苑有贼人出没,特命末将来护驾。\"
萧景琰冷笑:\"皇叔消息倒是灵通。不过这深更半夜,皇叔的人怎么会出现在宫中?\"
赵擎面不改色:\"王爷忧心陛下安危,特请淑太妃手谕,调我等入宫护卫。\"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惊呼:\"走水了!法坛走水了!\"
众人回头,只见北苑中央的法坛竟然燃起大火,火借风势,迅速蔓延!
\"保护陛下!\"暗卫立即护住萧景琰。
混乱中,沈清辞忽然注意到赵擎腰间佩着一枚熟悉的玉佩——正是那方\"青石镇纸\"的形状!
她心中巨震,不及细想,趁乱悄然后退,想要看得更清楚些。却不料脚下忽然一空,竟是踩中了一处暗格!
\"娘娘小心!\"骆云峰疾呼,但为时已晚。
沈清辞只觉身子一沉,整个人向下坠去。最后一瞥中,她看见赵擎脸上闪过一丝得逞的冷笑。
暗道深处,她重重落地,幸而地面松软,并未受伤。抬头望去,入口已经闭合,四周一片漆黑。
点燃火折子,她发现自己身处另一条密道中。墙壁上刻着奇怪的符号,似是一种古老的方位指示。
顺着密道前行,不过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间更加隐蔽的密室!室中放着一个玉盒,与之前找到的那个一模一样,但更大更精致。
玉盒上刻着一行小字:\"楚氏重山藏此于光化二年冬。\"
沈清辞心跳如鼓,这正是父亲的手笔!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玉盒,里面不是印鉴,而是一本厚厚的笔记和几封密信。
匆匆翻阅,她的脸色越来越白。这些信件证实了最大的猜测:老王爷确实通敌叛国,而那个特殊印鉴,正是他与北疆联络的信物!
更让她震惊的是,笔记中记载着一个惊天秘密:光化二年,老王爷与北疆勾结,意图在边境制造事端,嫁祸楚家军。而那方印鉴,就是往来密信的信物!
突然,密道外传来脚步声!沈清急忙吹灭火折,屏息躲在暗处。
\"确定她掉进这里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问道。
\"没错,机关已经启动,她肯定在下面。\"另一个声音回答,\"王爷吩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沈清辞心中冰寒:这些人竟是来灭口的!
脚步声越来越近,她悄然握紧袖中匕首。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另一端的密道门突然被撞开!
\"清辞!\"萧景琰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焦急。
\"陛下,我在这里!\"她急忙回应。
打斗声顿时响起,暗卫与王府侍卫在密道中交手。沈清辞趁机想要冲出去,却不料被人从后捂住口鼻!
\"别出声,\"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跟我走,否则陛下性命难保。\"
她心中巨震,这声音竟是——裘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