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深空大学理事会郑重通告】
致太阳系全体人类文明成员:
本校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承‘知无涯,行有界,心向星海’之校训,以探索未知、拓展人类认知边界为永恒使命。
千载光阴,薪火相传,此志不渝。
然,随着人类足迹迈向深空,吾辈日益深感,真正的学问,不应困囿于重力井底,不应局限于既有的舒适疆域。
‘行有界’之‘界’,非为画地为牢,而应在不断突破中重新定义。
为彻底践行立校之根本使命,挣脱物理与思想之双重桎梏,真正将学问做于星海之间,承继本校主要创办人、林氏重工掌舵人林风董事长探索深空之宏愿,经本校理事会历时数载反复论证、激烈辩论与最终全体表决,并获林氏深空集团与华夏航天总局倾力支持与全面保障,兹作出载入史册之决议如下:
星海深空大学所有学院、研究所、教学设施、核心实验室、图书馆及附属科研机构,将启动整体迁址计划,永久落户于土星十城。
自下一学年招生周期开始,本校所有本科、研究生招生、学位授予、教学活动及前沿科研项目,将悉数于土星轨道及各卫星基地开展。
自此,凡有志于报考本校、探寻宇宙终极奥秘之全球菁英学子,需远赴土星,于人类文明最深空之前沿阵地,亲历星海,完成其学业与科研生涯。
此迁址,非空间之简单转移,实为学术精神之彻底回归与灵魂之壮丽远征。
真正的深空大学,当屹立于真正的深空之中,以星辰为灯塔,以宇宙为无垠课堂。
星海深空,于此启航!吾辈之道,在星海之间!
星海深空大学理事会
星历 标准纪年xxx年x月x日
通告发出的瞬间,整个太阳系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随即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喧嚣。
地球,星海深空大学本部,校长办公室。
老校长陈明远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已有千年历史的校园草坪和哥特式建筑群,耳边还回响着昨夜理事会会议上那场持续到凌晨的激烈辩论。
“陈校长!您不能签字!这是背叛!是放弃了星海千年的根基!”一位资深院士痛心疾首。
“根基?”
另一位支持迁址的年轻院长据理力争,
“我们的根基是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不是这几栋砖石建筑!
‘心向星海’!校训的最后三个字,难道只是口号吗?”
“去土星?那里有什么?除了工地就是荒漠!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维持学术纯粹?”
“在土星,‘创生’城旁边就是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海洋!
‘智库’城头顶就是无干扰的深邃宇宙!
这难道不是最极致的学术环境?”
最终,投票结果以微弱的优势通过。
陈明远深吸一口气,在电子决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自己将成为星海大学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或许是最具远见的一任校长。
他拿起古老的陶瓷茶杯,呷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喃喃自语:
“林风前辈,若您在天有灵,会赞同我们这疯狂的决定吗?”
火星,乌托邦平原,一个高级住宅区。
一位父亲怒气冲冲地将手中的电子报纸摔在桌上,全息影像一阵晃动。
“胡闹!简直是胡闹!星海大学迁到土星?
那是什么鬼地方!我好不容易给你争取到的保送名额,难道要你去那种边疆地带吃沙子吗?”
他对面的女儿,一位眼神明亮的少女,却紧紧盯着通告上“心向星海”四个字,脸上泛着兴奋的红晕。
“爸爸,那不是吃沙子!那是未来!
您看阿雅姐姐的直播了吗?
那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能看到最真实的宇宙!
我不想一辈子待在火星,看着同样的人造天空!
我要去那里!”
“你……你懂什么!
那里不安全!人生地不熟……”
少女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与她年龄不符的坚定,“如果所有人都只追求安全,人类现在还在非洲大草原上呢!”
木星轨道,一个隐秘的空间站内。
几位身着不同公司或机构制服的人,围坐在一张昏暗的会议桌旁。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
“星海大学这一走,意味着未来三十年,最顶尖的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的源头,将彻底脱离我们的掌控。”
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
“林氏这一手……太狠了。这是釜底抽薪。我们必须做出反应。”
“怎么反应?也把我们的大学搬过去?我们有那个实力和魄力吗?”
“或许……可以考虑渗透?或者,在某些关键领域加大投资,建立我们自己的学术中心?”
“难。土星十城现在已经形成了生态效应。
‘悬赏型科技’平台对年轻学者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长时间的沉默后,最初那个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
“看来,时代真的变了。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与土星,与林氏的关系了。
合作,或许比对抗更符合当下的利益。”
土星,“光环之城”指挥中心。
李擎风关闭了个人终端上如瀑布般滚动的新闻和评论。
他走到巨大的观察窗前,土星静谧而庞大的身影填满了大半视野,星环如同上帝绘制的唱片纹路,在恒星的光芒下熠熠生辉。
星网上席卷一切的舆论风暴,似乎与这片永恒的星空无关,却又仿佛正是因它而起。
他能想象到内环的震惊、愤怒、恐慌,也能感受到无数年轻人沸腾的热血和憧憬。
林永家主兑现了他的支持,而且是以一种如此决绝、如此高效的方式。
这一举动,不仅仅是输送资源,更是直接将“文明”的桂冠,戴在了土星十城的头上。
“知无涯,行有界,心向星海……”
李擎风再次低声吟诵这古老的校训,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
这十个字,因星海大学的迁址,被赋予了跨越时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它将与他的“悬赏型科技”之路完美融合。
最优秀的年轻大脑,最富好奇心的学者,将与十城最前沿的工程实践、最极端的科研环境结合在一起。
思想的碰撞将在这里产生前所未有的火花。
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智库”城的射电望远镜阵列与理论物理系的教授们协同攻关;
“创生”城的实验室与生物学院的师生一起解析外星生命样本;
“锻炉”城的工程师和材料科学专业的学生共同研发下一代星舰装甲。
这项通告,如同一颗投入文明之湖的巨石。
它激起的涟漪,将远远超出教育领域,彻底改变太阳系的力量格局,并正式向全人类宣告:
一个以土星十城为坚实躯体、以星海深空大学为智慧灵魂的、真正的深空文明纪元,就在此刻,拉开了它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序幕。
窗外的星空依旧沉默,但李擎风知道,无数人的命运,乃至人类文明的轨迹,都因这一纸通告而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