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哨声,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图书馆幸存者们刚刚平静些许的心湖中,激起了新的涟漪。这声音规律、刻意,明显是人为信号,与门外怪物那充满恶意的嘶鸣截然不同。
希望?还是更大的危险?
大厅内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秩序,因为这未知的声响而再次紧绷。人们屏住呼吸,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扇被堵死的侧窗,仿佛能透过木板和杂物的缝隙,看到外面的情形。孩子们被大人紧紧搂在怀里,捂住了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王教授脸色凝重,示意大家保持绝对安静,并加强了侧窗附近的警戒。他看向林墨,眼神中带着询问。在这个超自然灾难面前,林墨的感知和那枚神奇的“玉石”,已成为群体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林墨背靠着墙壁,双眼微闭,将全部精神集中在左手紧握的“现实稳定锚”碎片上。融合后的碎片与他意识相连,提供的简化区域地图虽然模糊,但能清晰地显示出能量光点。
在他的感知中,图书馆侧后方那条废弃的街道上,确实有三个相对明亮、稳定的白色光点正在缓慢而谨慎地移动。他们的移动路径很有章法,巧妙地避开了街上几个代表“低阶清理单元”的暗红色光点。移动方向,明确地指向图书馆侧翼。
这三个光点的能量反应,与普通幸存者有所不同,更加凝练,带着一种……纪律性和目的性?而且,其中一个光点的能量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似乎携带着某种特殊物品。
不是普通的逃难者。林墨心中得出初步判断。是训练有素的人员,可能是军人,警察,或者是……异常调查局的残余力量?
他尝试调动编辑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但能量储备仅剩0.45单位,不足以支持精细推演。【意图分析:风险等级中等。目标携带制式装备,行动模式具有组织性。】编辑器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结论。
中等风险,组织性。这意味着对方有一定威胁,但并非纯粹的恶意。
哨声再次响起,这次已经非常接近图书馆侧面,似乎就在墙外。
“他们到墙外了。”林墨睁开眼睛,低声对王教授说,“三个人,看起来像是有组织的,携带装备。意图不明,但有风险。”
王教授沉吟片刻,问道:“你的‘场域’,能感觉到他们是否有……敌意吗?”
林墨摇了摇头:“只能感知能量性质和大致动向,无法读取思想。”他顿了顿,提出一个方案,“我们不能一直被动。可以尝试接触,但必须在我们掌控的范围内。侧翼有一个废弃的报刊亭,距离大楼墙壁很近,部分在我们场域的边缘。可以让他们去那里,我们隔着窗户对话。”
这样既能保持距离,又能利用场域的微弱优势。
王教授觉得可行,补充道:“需要展现出我们的力量和秩序,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软弱可欺。”他看向几个还算镇定的年轻人,“大刘,你带两个人,到二楼对应位置的窗口,用强光手电示意他们去报刊亭。注意隐蔽,不要暴露太多人。”
大刘领命,立刻带了两人悄悄上了二楼。
林墨则集中精神,将“现实稳定锚”的稳定场范围微微调整,更多地覆盖到侧面报刊亭的方向,虽然强度减弱,但足以提供一定的安抚和威慑效果。他同时暗中准备,一旦情况不对,可以立刻激活“现实加固”领域强化墙壁,或者尝试用玉简进行威慑。
很快,二楼的窗口有规律地闪烁了几下强光手电的光芒,指向下方的报刊亭。
墙外的哨声停止了。过了一会儿,报刊亭方向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和压抑的对话声。
“里面的人!能听到吗?”一个沉稳的、带着明显军人气息的男声响起,透过墙壁缝隙传了进来,声音不大,但清晰有力。
王教授走到侧窗一个预留的细小观察孔前,回应道:“能听到。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江东区民兵应急支队的!灾难发生时正在执行任务,与主力失散。”外面的男声回答得很快,似乎早有准备,“我们发现图书馆这边能量波动比较……稳定,猜测可能有幸存者据点,特来查看。我们没有恶意,只想交换信息,或许能合作。”
民兵应急支队?林墨眉头微皱。这个说法听起来合理,但他感知到的那个高强度能量光点,可不像是普通民兵能拥有的。他在“墨师”身份下接触过异常调查局,对那种带有特殊能量反应的制式装备有所感应。
王教授是老江湖,显然也不全信,继续试探:“合作?外面现在是什么情况?官方还有组织吗?”
外面的男人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才说道:“情况很糟。通讯完全中断,大部分城区失守,怪物……种类很多。官方指挥系统可能还存在,但我们暂时联系不上。我们小队有武器,有一些补给,也掌握部分怪物的弱点信息。你们这里似乎有某种……能稳定环境的手段?如果我们能合作,生存几率会大很多。”
他的话半真半假,既展示了价值(武器、信息),又透露了困境(失联),最后点明了真正的目标——图书馆的“稳定手段”。
林墨通过碎片感知,能察觉到报刊亭里的三个人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能量波动平稳,没有立刻攻击的意图。但他也感觉到,那个能量强度最高的个体,似乎在使用某种设备对着图书馆方向进行扫描。
“他们在探测我们。”林墨低声提醒王教授。
王教授心领神会,对着观察孔说道:“合作可以谈。但我们需要确保安全。你们只有三个人可以靠近图书馆正门,在门外二十米处对话,必须解除明显武装。这是我们表达诚意的方式,也是我们的底线。”
这是要掌握主动权,将接触地点放在己方场域核心区域,并削弱对方威胁。
外面再次陷入沉默,似乎在内部讨论。过了一会儿,那个男声再次响起:“可以。但我们也要确认你们没有威胁。我们会按你们说的做,但请允许我们保留基础防身武器。”
“可以。”王教授同意了。完全解除武装不现实,只要对方不在近距离持有重火力即可。
约定达成后,图书馆内部也开始紧张准备。王教授挑选了几个身体相对强壮的男性,拿着能找到的“武器”——消防斧、钢管等——守在正门屏障后,制造出人多势众的假象。林墨则站在人群稍后的位置,左手紧握碎片,将稳定场强度集中在正门方向,右手藏在身后,扣着玉简,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沉重的障碍物被缓缓挪开一道可供一人通过的缝隙。阳光(如果那昏沉的天光还能称之为阳光)照射进来,带着外面世界污浊的空气。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三个穿着迷彩作战服、但外表略显狼狈的身影,从报刊亭方向谨慎地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面容刚毅、眼神锐利的男人,他腰间佩着手枪,但双手空着,举在身前示意无害。他身后跟着一男一女,同样装备精干,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图书馆入口和里面的人群。
为首的男人的目光迅速扫过门后严阵以待的幸存者们,最后落在了被众人隐隐保护在后方、气度明显不同的林墨身上,尤其是在林墨左手那枚散发着微弱乳白光晕的碎片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我是李锐,民兵应急支队第三小队队长。”男人在门外二十米处站定,声音洪亮地自我介绍。
“我是王柏年,这里的临时负责人。”王教授站在门内回应,语气不卑不亢,“李队长,说说你们知道的情况吧,还有,你们所谓的合作,具体指什么?”
短暂的接触,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对方的虚实。图书馆的幸存者们,迎来了灾变后第一批来自外部的“客人”,而未来的走向,也因此充满了新的变数。林墨能感觉到,这个李锐,绝不仅仅是民兵队长那么简单。他带来的,除了可能的援助,或许还有更大的麻烦和……这个崩坏世界更深层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