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师”这个身份,如同一块被投入池塘的石头,虽然激起了涟漪,但也为林墨的本体暂时隔开了一片相对安全的水域。异常调查局的注意力,似乎被那个神秘的古玩店老板吸引了过去。图书馆周围那些若有若无的窥视感减轻了不少,这让林墨得以稍稍喘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世界编辑器”的研究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中。
然而,这种短暂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种新的、截然不同的不安感,如同潮湿墙角滋生的霉斑,开始悄然蔓延。这不是来自官方那种程序化的、带有探究意味的审视,而是一种更加阴冷、混乱、充满恶意的窥伺。
他开始在城市的边缘角落,捕捉到一些不寻常的讯号。这些讯号并非通过编辑器的直接警告,而是源于他自身增强的感知,以及他对信息异常流动的敏锐直觉。
比如,在整理地方报纸合订本时,他注意到几起被归类为“意外”或“失踪”的社会新闻,发生地点都相对偏僻,且时间点集中在夜晚。报道语焉不详,但字里行间透出的诡异气息,却让林墨感到不适。又比如,在浏览一些暗网深处的角落(他借助编辑器的微弱信息干涉能力,小心翼翼地潜入),他发现了某些零散的、用加密暗语交流的帖子,提及了“血月”、“献祭”、“纯净之血”等令人毛骨悚然的词汇,发帖人的Ip经过多次伪装,但最后隐约指向的方位,与他所在的城市区域存在重合。
最让他警觉的一次,是他在使用编辑器进行最低限度的环境能量监测推演时(仅消耗0.1单位能量,用于感知周围大范围的异常能量波动),捕捉到了一次短暂而尖锐的负面能量爆发。那能量充满了痛苦、恐惧和某种黑暗的狂热,虽然转瞬即逝,且距离他很远,但其质性与《基础导引术》所散发出的平和、中正的能量感截然相反,更像是一种……亵渎性的扭曲。
【检测到短暂高能负面情绪波动源,坐标大致定位:城西废弃工业区。能量性质:混乱、侵蚀、带有低维意识召唤特征。与已知数据库部分匹配……匹配项:非官方非法秘仪活动。】
编辑器给出了冰冷的分析结果。
非法秘仪活动……血月……献祭……
林墨的心沉了下去。一个名字浮现在他的脑海——血月教团。这绝非他之前遇到的任何性质的对手。异常调查局或许是为了秩序和探究,而这个教团,从其散发的能量气息和暗网上的蛛丝马迹来看,其目的极可能是混乱、毁灭性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黑暗的欲望或进行邪恶的仪式。
他们是被《基础导引术》流露出的纯净能量气息所吸引而来的吗?就像食腐动物会被新鲜血肉的味道吸引一样?林墨意识到,他播下的种子,不仅引来了园丁(调查局),也引来了贪婪而危险的害虫。
危机从单线变成了双线,甚至多线。他仿佛站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棋盘上,对手不再只有一方。
他必须弄清楚这个教团的底细,了解他们的意图和威胁等级。但他绝不能亲自涉险,那无异于羊入虎口。他再次将希望寄托于“墨师”这个身份和编辑器的推演能力。
这一次的推演更为复杂和危险。他需要定位教团的活动据点,了解其成员结构和行动计划,同时又要确保自身信息绝对安全,不留下任何可供追溯的痕迹。他设计了一个层层递进的推演方案,每次只获取最关键的一点点信息,像剥洋葱一样,逐步接近核心。
推演消耗的能量巨大,并且伴随着数次“推演被微弱干扰”的警告,显示对方也可能拥有某种程度的反侦察或扰动能耐。但最终,一条关键信息被提炼出来:
血月教团的一个基层小组,活跃在城西废弃工业区的某个旧仓库内。他们正在策划一次“献祭”,目的是取悦他们所谓的“血月之主”,并试图召唤某种“低维意识体”(编辑器给出的定义)作为助手。祭品,是他们通过非法手段绑架的一名流浪汉。行动时间,就在四十八小时后的月相特定时刻。
一股寒意从林墨的脊椎升起。活人献祭!这不是都市传说,而是正在发生的、残酷的现实!他原本只想着如何自保和探索超自然领域,却没想到自己的行为,间接将无辜者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一种强烈的道德负罪感和愤怒涌上心头。他无法坐视不理。袖手旁观,让一个生命因为自己间接引来的灾祸而消逝,这将是他无法承受的心灵枷锁。
但如何干预?
直接报警?普通的警方恐怕难以应对这种涉及超自然力量的邪恶仪式,打草惊蛇反而可能让祭品立刻遇害。
亲自前往阻止?那更是自杀行为。他除了一个初级推演能力和一点点微弱的“气感”,没有任何实战能力,面对一群疯狂的邪教徒,结果可想而知。
唯一的办法,依然是借力打力,驱虎吞狼。利用异常调查局这把“官方之剑”,去斩向血月教团这条“邪恶之蛇”。
然而,这其中的风险同样巨大。如何向调查局透露信息,才能既达到目的,又完美隐藏自己?如何确保调查局能及时、有效地行动,救下祭品?如何在双方碰撞的混乱中,不被任何一方察觉自己的存在?
他需要制定一个极其精密、环环相扣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匿名、精准、及时地向异常调查局提供关键情报,并巧妙地将一些伪造的、能激发调查局紧迫感和指向性的线索,“送”到那个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女队长——苏婉手中。
同时,他还需要一个“b计划”。如果调查局行动受阻或出现意外,他必须有一个备用方案,能够远程、间接地对仪式进行干扰,哪怕只是制造一点点混乱,为祭品争取一线生机。这需要他动用编辑器进行更高风险的“编辑”,目标可能是仪式所在地的“环境稳定性”或“能量汇聚效率”。
林墨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和思考。他坐在图书馆寂静的角落里,窗外是午后的阳光,但在他眼中,却仿佛看到了城西废弃仓库的阴暗角落,以及那个无助的流浪汉绝望的眼神。
这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不仅仅是对他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内心准则的考验。继续隐藏,或许能获得暂时的安全,但必将背负良心的谴责。挺身而出,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可能将他彻底暴露在危险之下。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脑海中飞速模拟着各种可能性和应对方案。编辑器界面在意识中静静悬浮,能量储备显示为5.1单位。这点能量,能否支撑他完成这次复杂的操作?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有些底线,不能因为恐惧而被突破。他可以谨慎,可以隐匿,但不能成为间接的凶手。
他决定行动。
首先,他需要为调查局准备一份“无法拒绝的礼物”。他再次动用编辑器,开始推演如何创造一个无法追踪的匿名信息渠道,以及如何炮制一份足以让苏婉相信并立即采取行动的“内部举报”材料。这需要精心编织语言,透露部分真实信息(如地点、时间、活人献祭),同时混合一些半真半假的、指向教团内部矛盾或特定邪恶仪式的细节,增加可信度。
接着,他需要开始构思那个危险的“b计划”——远程干扰仪式。这要求他对仪式可能的能量运作模式进行推演,找到其关键节点或薄弱环节。这个过程更加凶险,因为推演本身就可能引起教团背后那个“低维意识体”或其崇拜对象的警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林墨的精神高度集中,大脑如同超频运行的处理器。他就像一名孤独的棋手,在阴影中同时与明暗两方的对手对弈,每一步都关乎生死,每一着都必须计算到毫厘。
当他终于初步敲定了一个风险相对可控的行动框架时,窗外已是夜幕低垂。城市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勾勒出一个繁华而喧嚣的世界。但林墨知道,在这片璀璨的灯光之下,阴影同样在蠕动,危机正在迫近。
他看了一眼编辑器界面上的能量储备,因为连续的推演和规划,已经下降到了4.3单位。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
然而,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一场围绕生死、正义与隐匿的暗战,即将拉开帷幕。而他,这个躲在图书馆里的幕后造物主,将是这场暗战中,那个谁也无法察觉的……变量。
他拿起笔,在一张废纸上,开始勾勒行动步骤的流程图。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