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药膳学堂的院子里,早早摆好了几十张竹椅,学员们都坐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小本子和笔 —— 今天是太医李院判来授课,讲 “药膳与体质搭配”,大家都格外期待。
李院判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官服,手里拿着个布包,笑着走进来:“各位学员好,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理论,就讲怎么分辨体质,怎么选适合自己的药膳,都是实用的东西。”
苏软桃坐在旁边,笑着补充:“李院判是太医院的老大夫,对药膳养生很有研究,大家有不懂的尽管问。”
李院判打开布包,拿出两个瓷碗,一碗装着生姜羊肉汤,一碗装着莲子百合羹,说:“咱们先看这两碗药膳,生姜羊肉汤性温,适合寒底的人;莲子百合羹性凉,适合热底的人。怎么分辨寒底和热底呢?很简单,看平时的症状。”
他走到学员中间,一边比划一边说:“寒底的人,平时手脚容易凉,怕冷,吃点凉的就拉肚子;热底的人,容易上火,口干舌燥,大便容易干。大家可以先对照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是哪种体质。”
学员们都低下头,小声讨论起来。赵阿福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小声说:“我平时总上火,吃点辣的就长口疮,应该是热底吧?”
“没错,” 李院判笑着说,走到赵阿福身边,“像你这样的热底,就适合喝莲子百合羹,清热润燥;要是喝了生姜羊肉汤,只会更上火,大家记住,体质不对,再好的药膳也没用,还可能伤身体。”
赵阿福赶紧在本子上写:“我 —— 热底,适合莲子百合羹,忌生姜羊肉汤”,还画了个小叉,怕自己忘了。
李院判又举了个例子:“比如这位学员,” 他指着坐在前排的王小丫,“看你脸色有点白,是不是平时手脚容易凉?”
王小丫点点头:“是啊,冬天总冻手冻脚,喝了凉粥就会肚子疼。”
“那你就是寒底,” 李院判说,“平时可以多喝生姜羊肉汤,冬天喝最好,能驱寒暖身;也可以吃点桂圆、红枣,都是温性的食材,对身体好。”
王小丫赶紧记下,脸上满是收获的笑容 —— 她以前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喝了凉粥会肚子疼,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和体质有关。
接下来,李院判教大家做 “体质测试表”,上面列了 “手脚是否冰凉”“是否容易上火”“大便是否干燥” 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答案,快速判断体质。林晓月做完测试,发现自己是 “中性体质”,既不寒也不热,李院判说:“中性体质最好,大部分药膳都适合,只要根据季节调整就行,比如春天吃点荠菜,夏天吃点莲子,秋天吃点桂花,冬天吃点羊肉。”
学员们都认真地做测试,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举手问,李院判都耐心地解答。有学员问:“李院判,要是家里人是寒底,我是热底,煮药膳时怎么兼顾啊?”
“这个问题好,” 李院判笑着说,“可以分开煮,或者在一锅药膳里做调整,比如煮羊肉汤时,给寒底的人多放生姜,给热底的人少放生姜,再搭配一碗莲子羹,这样就兼顾了。药膳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调整。”
课程快结束时,李院判给大家留了个 “四季养生口诀”:“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寒底温,热底凉,中性体质随季尝。” 他教大家念了几遍,说:“记住这个口诀,平时选药膳就不会错了,简单好记。”
学员们跟着念了几遍,都记住了,赵阿福还在本子上画了个口诀的示意图,说:“这个口诀好,回家可以教给家里人,让他们也知道怎么吃药膳。”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围着李院判,还想多问些问题,李院判都一一解答,最后说:“以后我每月来一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前记下来,下次我来解答。也可以去太医院找我,只要说你们是软桃姑娘的学员,我都欢迎。”
苏软桃送李院判出门时,笑着说:“谢谢您今天来授课,学员们都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不用谢,” 李院判说,“你办学堂传扬药膳,是好事,我能帮上忙就好。以后有需要,随时找我。”
看着李院判离开的背影,苏软桃回到学堂,看到学员们还在讨论今天的课程,有的在互相测试体质,有的在默写养生口诀,院子里满是热闹的学习氛围。她笑着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她想要的 —— 不仅教手艺,还教实用的养生知识,让学员们不仅能自己做药膳,还能教给家人,把药膳的温情和健康,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