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下车,眼前并非什么富丽堂皇的衙署,而是一片被高大厚重砖墙严密环绕的区域,围墙之上,可见了望塔楼的黑影,持戈卫士的身影在上面隐约闪动,腰间似乎还挂着像弩箭一样的武器。
刚刚还有些活跃的气氛瞬间转变为一种肃穆与森严。
唯一的入口是一道厚重的包铁木门,此时紧闭着。
门前守卫的兵士并非寻常禁军,而是隶属于将作监、专门负责此地安保的技防营。
他们个个身着特制的深灰色劲装,眼神锐利如鹰。
因为匠作监区域有禁火的规定,他们配备的的并非枪械,而是一种造型奇特、带有转轮机构的劲弩,可以瞬间连发数枚弩箭,腰间还挂着几个疑似弩箭包的皮囊,浑身散发着一股精干与危险的气息。
见到皇帝仪仗,一名队正模样的军官立刻小跑上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技防营第三队队正王铁柱,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宇文尚书已在区内等候,请陛下示下!”
“平身。开门吧。”杨勇淡淡说道。
“遵令!”王铁柱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造型复杂的铜制令牌,与门旁另一名军官核验后,两人合力,才缓缓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
门轴发出沉闷的嘎吱声,仿佛开启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密世界。
进入大门,并非直接就是工坊,而是一段长长的、两侧同样是高墙的甬道。
每隔十步,便有全副武装的哨兵肃立,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人。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混合了煤炭、金属、木材和某种说不清的化学药剂的气味。
宇文恺早已带着几名将作监的大匠在此恭候。
见到杨勇,连忙上前行礼,他们的脸上带着激动与些许紧张。
“臣宇文恺,恭迎陛下圣驾!”
“小人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几位大匠更是跪伏在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对于他们这些工匠而言,皇帝亲临视察,是无上的荣耀。
“都起来吧。”
杨勇虚扶一下,目光已然投向甬道尽头那片隐约传来叮当声响和机器轰鸣的区域,开口说道:“宇文爱卿,朕今日来,就是想亲眼看一看,这一年来,匠作监的成绩,尤其是轨道之事,进展到了何等地步。边走边说吧。”
“是,陛下!太子殿下,李将军,请随臣来。”宇文恺连忙在前引路。
他明白皇帝时间宝贵,更不喜虚言,便直接切入正题,说道:“陛下,臣先向您汇报一下军械的情形,目前,除去再用的火枪火炮外,匠作监总共生产制造了一万三千余支击发步枪,三十二门火炮。生产线的话,又扩充了五条,目前有十三条生产线,若是能解决物资原料的问题,还可以再扩充几条。”
杨勇边走边点头说道:“很好,匠作监能有如此成绩,宇文卿家和诸位匠师们功不可没!”
宇文恺听到杨勇夸赞,面露一丝笑容,他继续说道:“陛下,自上次得您草图点拨,臣与将作监上下,不敢有丝毫懈怠。您关注的轨道实验,如今已有阶段性成果。”
众人穿过甬道,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一片极为宽阔的场地被规划出来,地面经过了硬化处理。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两条平行延伸、闪烁着金属冷光的轨道,如同巨人的臂膀,指向远方!
那轨道并非完全由钢铁铸造,仔细看去,是以坚实的硬木为基,关键承重和摩擦部位包裹着厚实的锻铁边,在冬日的阳光下,木与铁的结合显得异常坚实。
“陛下请看,这便是依照您的构想,铺设的五里实验线。”宇文恺指着轨道说道。
他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感,朗声道:“材质上,我们试验了多种方案。纯铸铁轨道虽强度尚可,但过于脆硬,易生裂纹,且铸造难度大;纯硬木轨道则磨损太快。最终,我们采用了这‘硬木包铁’之法,既保证了承载力,又兼顾了韧性与成本。尤其是连接处的‘鱼尾板’结构,也是按陛下提示反复改进,目前已能基本保证连接稳固,不易松动。”
杨勇走近,蹲下身,仔细查看轨道的细节,甚至用手摸了摸那光滑的铁边和坚实的木质轨枕,点了点头:“嗯,因地制宜,不错。载重与速度测试数据如何?”
宇文恺立刻从身旁一位大匠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记录册,翻开念道:“回陛下,根据数月来数百次行车试验记录,使用特制四轮轨道车,由四匹骡马牵引,在平坦轨道上,载重最高可达五十石(约合后世三吨),行驶速度比同等载重在最佳状态的官道上,快近一倍!且骡马省力明显,可持续行驶更长时间!若仅考虑速度,空车或轻载时,速度甚至可达寻常驿马疾驰之速!”
此言一出,不仅李安倒吸一口凉气,连早有心理准备的杨勇,眼中也闪过惊喜的光芒!
太子杨俨更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两条看似简单的轨道,难以想象它们竟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效能!
“五十石?快一倍?!”李安失声惊呼。
这意味着,从前需要数十辆大车、上百民夫、耗时数月才能从前线运回的粮草,现在可能只需要几组轨道车队,十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完成!
这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形态和后勤保障的模式!
他看向那轨道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炽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