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快船上都是綦公顺麾下最为死硬、也最为狡猾的一批老海贼。
他们见寨中火起,心知大势已去,却并未像普通匪众那样惊慌失措,而是默契地执行了早已预备好的最后计划——乘乱从海上溜走,以期日后卷土重来或另寻他处落脚。
他们熟练地操纵着小船,借助夜色和礁石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滑向海外,心中甚至还存着一丝侥幸,认为隋军陆师再厉害,到了海上便是他们的天下。
然而,他们刚刚驶离海岸不过数里,尚未完全融入茫茫夜色,四周原本平静的海面上,突然亮起了数盏昏黄的灯笼!
紧接着,是更多、更密集的灯笼亮起,如同鬼火般将他们隐隐包围!
“不好!有埋伏!”船上的海贼头目骇然失色,声音都变了调。
只见数艘比他们的快船大上数倍的隋军巡哨舰船,如同从深海中浮出的巨兽,缓缓从黑暗里显现出轮廓。船头上站立的,正是奉命在此守候多时的隋军水师校尉。
“放下兵器,跪地投降!违令者,杀无赦!”水师校尉的声音通过简易的传声筒,在寂静的海面上显得格外清晰冷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海贼们顿时乱作一团,有人还想凭借船小灵活冒险冲击,试图撕开包围圈;有人则面如死灰,瘫软在地;更有甚者,直接跳海,妄想泅渡逃生。
但一切都是徒劳。
隋军水师显然早有准备,舰船配合默契,弓弩齐发,精准地射断试图冲击的快船帆索,或直接射杀操舵手。
跳海者则被船上抛下的挠钩和渔网一个个拖回。
一场毫无悬念的小规模海战很快结束。
试图逃跑的海贼或被当场格杀,或受伤被擒,无一漏网。
一名水师校尉看着被押上甲板、垂头丧气的海贼俘虏,对副手冷笑道:“李尚书神机妙算,早料定这群杂碎会走海路。还真让咱们候着了!这下,綦公顺这伙人,算是连根拔起了!”
海风呼啸,吹拂着隋军战旗。
海面上的零星火把,映照着俘虏绝望的脸庞和胜利者冷峻的面容,为青州剿匪之战,画上了一个彻底的句号。
李靖的算无遗策,从陆地到海洋,没有给敌人留下任何一丝侥幸的缝隙。
青州最大的匪患,至此基本平定。
捷报传回李靖处,这位稳坐中军的大元帅只是微微颔首,并无太多喜色,仿佛一切早已在预料之中。
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尽快恢复山东各地的秩序和生产。
“传令裴行俨、罗艺,清剿青州残匪,务求除恶务尽。令、李安,加快对齐郡、鲁郡的掌控,推行朝廷新政,减免赋税,招募流民垦荒。令各州县官员,即刻到位,安抚地方,不得有误。”
一道道指令从中军大帐发出,高效而清晰。
这支可怕的战争机器,在完美展现了其毁灭性的攻坚能力后,又开始迅速转变为重建与安抚的有效工具。
…………
然而,就在李靖麾下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山东,忙于消化战果、恢复秩序之时。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方,另一场关乎天下格局的重大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长安,秦王府】
与山东战场上隋军那摧枯拉朽、高歌猛进的势头相比,长安秦王府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压抑和焦灼。
书房内,炭火依旧烧得很旺,却似乎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一丝若有若无的失败感和急于证明什么的躁动。
李世民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份来自山东的、关于李靖已速定鲁郡、兵指齐郡青州的简报。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对方进展如此之神速,依旧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他的心头。
尤其是一想到自己耗费巨资、寄予厚望的火器仿制计划,在父皇和朝堂的质疑声中被迫暂停,最终只得到一堆炸膛的废铁和难以点燃的废渣。
一股难以言喻的憋闷和屈辱感就几乎要冲破他的胸膛。
“李靖……杨勇……”他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既有深深的忌惮,也有不甘人后的强烈好胜心。
不能再等了!必须行动!
必须在另一个方向打开局面,证明他李世民的价值,证明他选择的道路才是正确的!
他的目光投向了沙盘上那片被标注为巴蜀的、富饶而险峻的土地。
那里,将是他破局的关键!
“辅机、叔宝他们准备得如何了?”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问向身旁的心腹谋士杜如晦。
杜如晦立刻躬身回道:“殿下,长孙大人与秦将军已准备就绪。抽调的三千精锐皆已以换防、剿匪等名义,分批秘密集结于汉中附近。粮草军械也已通过不同渠道运抵。只是……”
他顿了顿,语气略显迟疑:“只是那些……试验火枪,当真要带去吗?其性能……恐怕难以倚重,若临阵出纰漏,反恐误事。”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最终还是被一种或许能有奇效的侥幸心理和不试不甘心的情绪占据上风。
他咬了咬牙,道:“带!为什么不带?就算只有十之一二能打响,在关键时候或许也能吓破那些蜀军的胆!让工匠挑最好的五十支……不,三十支!配上尽量可靠的弹药,交由最可靠的亲兵小队携带使用!告诉无忌和叔宝,谨慎使用,以试为主,不可作为依仗!”
“是。”杜如晦不再多言,他知道秦王决定的事,很难改变,尤其是在这件事上,关乎其颜面与执念。
李世民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入蜀的几条险要通道上:“另外,告诉无忌,行动务必隐秘、迅速!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父皇虽许我陕东道大行台之权,然东宫那边……眼睛多得很。巴蜀豪强林立,守军虽未必精锐,却据险而守,若让其有所防备,恐事倍功半。首要目标是拿下剑门关!只要叩开这道蜀门,后面便是一马平川!”
“臣明白!这就去传令!”杜如晦领命,匆匆离去。
李世民独自站在沙盘前,久久凝视着巴蜀的方向,拳头悄然握紧。
“巴蜀……我必须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