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姜穗已经在小屋后的空地上练完了一套舒缓的体操。
自从服用了洗髓灵果,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身体里蕴藏着前所未有的力量,轻盈、敏捷、耐力惊人,五感也敏锐了许多。
这为她后续的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她将灵田里出产的一批水灵灵的蔬菜和番茄摘了,分装在小篮子里。
这些蔬菜虽然只是凡品,但经过灵田滋养,格外鲜嫩欲滴。
她提着篮子,先给隔壁的周嫂子家送去一份。
“哎哟,穗儿,你这菜种得可真好!比服务社买的水灵多了!”
周嫂子接过篮子,喜笑颜开,一边招呼着姜穗进屋,一边给姜穗端茶倒水:
“听说你要去卫生队帮忙了?真是太好了!你这本事,就该用在正道上!”
“嫂子过奖了,就是帮点小忙。”
姜穗笑了笑,喝了口茶水就走了。
去服务社的路上,遇到几个刚出完早操的战士,一个个汗流浃背。
“姜医生早!”营部的很多年轻人,由于佩服姜穗的药理知识,早就已经把她当医生看待,
所以见这面一般都脱口而出,医生的称呼。
“姜穗同志,你那祛湿茶真管用!昨天训练完喝了一碗,今天浑身松快!”
“是啊,比喝白开水得劲多了!”
姜穗笑着回应:“大家喜欢就好,水房那边我熬了一大锅,随时可以去打。”
她现在不仅是家属院的“名人”,更因为免费提供的祛湿茶和偶尔分享的食材药材,在基层官兵中也有了很好的口碑。
来到服务社,她买了些日常用品,又特意去看了看有没有新的药材种子。
售货员大姐见到她,格外热情:
“小姜啊,又来买东西啊?听说你要去卫生队当顾问了?真给咱们家属院长脸!”
姜穗谦逊地回应着,心里却清楚,这一切都源于她不断提升的价值。
空间升级到【生灵秘境Lv.2】后,【灵植加工坊】的雏形让她处理药材的效率和质量都提升了不少。
她炮制出的三七粉和烘干的金银花,拿给卫生队的老张军医试用后,效果让这位见多识广的老军医都震惊不已。
……
这天下午,老张军医兴冲冲地找到姜穗,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
“小姜!好消息!上级批准了!”老张满脸红光,
“特聘你为我们东礁岛守备区卫生队的‘编外药材顾问’,兼‘医师助理’!
虽然是临时岗位,但有津贴!更重要的是,这是组织上对你能力的认可啊!”
正好霍靖宇也在家,听到这个消息,他冷峻的脸上露出了清晰可见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骄傲。
他走到姜穗身边,对老张说:“张军医,谢谢你们对穗儿的信任。”
老张连连摆手:“霍营长,你这话说的!是小姜同志自己有本事!她提供的药材,效果比我们平时用的好上一大截!
有几个训练伤的老兵用了她炮制的活血化瘀药,恢复速度惊人!
还有上次中毒事件,要不是她……哎,不提了。总之,小姜来卫生队,是我们沾光了!”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家属院。
“听说了吗?姜穗要去卫生队上班了!”
“真的假的?那可是正经岗位啊!”
“人家有真本事,治好首长,又救了那么多人,应该的!”
“这下看谁还敢说她是靠霍营长的关系!”
羡慕、敬佩、认可的声音占了主流,
当然,也少不了角落里几声酸溜溜的议论,但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
就在这寻常的一天午后,家属院却因为一位稀客的到来,泛起了小小的涟漪。
这位稀客不是别人,正是岛上官兵们几乎无人不识、许多年轻战士心目中的“梦中之声”——广播站站长兼首席播音员,刘晓娥。
刘晓娥可不是寻常家属。
她父亲是军区文工团的老前辈,她自己则是正经播音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凭着一口字正腔圆、堪比全国广播电台的漂亮普通话和过硬的综合素养,
年纪轻轻才二十多岁就独当一面,负责整个东礁岛守备区的广播宣传。
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年代,她属于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再加上模样清秀端庄,
平日里接触的都是团级以上的领导,传达的是上级指示和重要新闻,
在家属院众人眼中,那是带着几分“明星”光环和只能“抬头仰望”的人物。
她等闲不会踏足家属院这片“家长里短”的区域。
然而今天,刘晓娥却穿着一身得体的确良衬衫和军裤,梳着利落的短发,径直走到了姜穗和霍靖宇住的那间小屋门口。
见门锁着,她也没着急离开,而是就站在那棵老榕树下,安安静静地等着。
姿态从容,却自带一股端庄骄傲的气场。
这一下,可把左邻右舍给惊动了!
“快看!那不是广播站的刘站长吗?”
“哎哟,真是她!她怎么到咱们这儿来了?”
“是找霍营长?不对啊,霍营长这个点肯定在营部。”
“难道是……找姜穗?”
“不能吧?这姜穗还能跟刘站长搭上关系?刘站长那眼光多高啊!”
赵姨正在自家门口晾衣服,看到这一幕,手里的搪瓷盆差点没拿稳,心里酸水直冒:
“哼,指不定是犯了什么事,让人家刘站长找上门来了!”
但这话她只敢在心里嘀咕,没敢说出口,因为刘晓娥那通身的气派,让她莫名有些怵。
周嫂子正好出来倒水,看见刘晓娥,热情地打招呼:
“刘站长,来找穗儿啊?她好像去卫生队帮忙了,要不您去我家坐坐等等?”
刘晓娥转过身,露出一个温和但不失分寸的微笑:
“周嫂子您好,不麻烦您了,我就在这儿等会儿就好,我来的路上让人给卫生队带了话,应该快回来了。”
她声音清亮悦耳,即使平常说话,也自带一股播音腔的韵味,让人听着就舒服。
这态度,更是让围观群众心里炸开了锅。
刘晓娥居然对姜穗的事这么上心?
还这么客气地等在门口?
这姜穗的面子也太大了吧!
就在各种猜测和好奇的目光中,姜穗挎着个布包,从卫生队的方向回来了。
远远看到榕树下的刘晓娥,她先是一愣,随即加快脚步,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晓娥姐!你来啦!等好久了吧?快,快进屋坐!”
刘晓娥见到姜穗,眼睛一亮,那份职业性的矜持化为了更真切的热情:
“小姜穗!可算把你等回来了。我没等多久,刚来。”
她很自然地跟着姜穗往屋里走,嘴里还调侃着:“你现在可是大忙人了,想见你一面还得蹲点。”
姜穗一边开门,一边笑着回应:
“晓娥姐你就别打趣我了,我这就是瞎忙活,哪比得上你,天天用声音鼓舞全军士气,那可是高级的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两人说笑着进了屋,留下身后一群目瞪口呆的邻居。
“听见没?刘站长嘴里唤的好像是‘小姜穗’!这么亲热!”
“姜穗还叫她‘晓娥姐’呢!两人关系啥时候这么好了?”
“灵魂工程师……哎哟,姜穗可真会说话!”
赵姨的脸色更是变了几变,最终灰溜溜地钻回了自家屋里。
刘晓娥的主动登门和明显亲近的态度,像一记耳光,扇在了那些还在暗地里嚼舌根的人脸上。
屋里,姜穗给刘晓娥倒了杯自己晾的薄荷凉茶。
刘晓娥也不客气,喝了一口,赞道:“还是你这儿的水好喝,清甜。”
她放下杯子,切入正题:“小姜穗,我今天来,可是有正经事找你商量。你现在是咱们岛上的‘明星药理师’了,名声在外!
我们广播站想请你出山,偶尔利用业余时间,来给我们录几期卫生保健小常识的节目,你看怎么样?让全岛的战友和家属们都受益!”
姜穗有些惊讶,也有些心动。
广播站啊!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
在八十年代,广播是部队最重要的宣传喉舌,代表着权威和正式。
能进广播站播音的,无一不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心理素质极强的人。
普通话必须标准,不能带半点方言腔,知识储备要足,不能念错字说错话,
临场反应要快,因为很多时候是直播或半直播,出了差错就是政治事故。
刘晓娥能坐稳站长的位置,其能力、背景和受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晓娥姐,这……我能行吗?”
姜穗虽然自信,但也知道那里的门槛,
“我这普通话,带着点地方味儿呢,而且也没经过专业训练……”
“哎,这你不用担心!”刘晓娥摆摆手,宽慰道:
“不是让你播报新闻和文件。就是聊健康知识,用拉家常的语气,反而亲切!
你的专业知识我信得过,上次你那碗药茶,只好了我的痛经,可真是救了我的命了。”
她说着还有点不好意思,继续道:
“再说,有我把关呢,提前写好稿子,多练几遍,没问题!你这声音条件也不错,清亮亮的,肯定受欢迎。”
看着刘晓娥真诚而期待的眼神,想到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普及医学知识、扩大影响力、真正融入集体的机会,
姜穗不再犹豫,爽快答应:
“好!晓娥姐你这么信任我,我肯定尽力而为!不过到时候你可得多指点我,我可是赶鸭子上架头一回!”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刘晓娥高兴地说道,
“那就说定了!以后啊,咱们岛上早晚的喇叭里,除了我的声音,还得加上咱们‘小姜穗’的健康卫生小知识!”
她学着姜穗刚才的语气打趣道。
两人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