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兰和施婉莹在招待处的小楼里住了下来。
凭着自家丈夫与首长陈振邦的老交情,周惠兰很快被请到首长家吃饭,施婉莹自然作陪,霍靖宇和姜穗也被一并邀请。
那顿饭,吃得可谓别开生面。
席间,陈首长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甚至不用人搀扶就自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对姜穗的夸赞更是毫不吝啬:
“惠兰啊,你这未来儿媳妇了不得!我这把老骨头,几十年的旧疾,老毛病了,阴雨天这腿也不跟我闹脾气了,全是托了小姜的福!老霍家有福气,靖宇有眼光!”
沈夫人也在一旁笑着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并亲自给姜穗夹菜,言语间满是亲昵和感激。
周惠兰面上陪着笑,心里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听着别人对自己看不上眼的“准儿媳”交口称赞,滋味复杂。
宴席散后,回到家属院那间小小的宿舍,面对霍母周惠兰持续的挑剔和冷脸,
姜穗并不急于辩解或刻意讨好,而是采取了“润物细无声”的策略,将关怀融入点滴日常。
她不再单独给霍母泡那些功效明显的药茶,而是每天雷打不动地熬上一大锅清淡滋补的粥或汤,
声称是“岛上寒湿重,大家一起祛祛湿”,全家一起吃。
起初,周惠兰拉不下脸,碰都不碰,宁可让霍靖宇安排人去营部食堂打点饭菜。
但偶尔霍靖宇在家,让母亲来,她耐不住那香气实在诱人——或是山药排骨汤的醇厚,或是茯苓薏米粥的清甜,
又见自己儿子霍靖宇每餐都吃得格外香甜,她终于在某天中午,趁姜穗转身盛饭时,飞快地舀了一小勺粥送进嘴里。
粥入口即化,米香混合着淡淡的草药清香,温润妥帖地抚慰着肠胃。
周惠兰僵了一下,没说话,却默默地又添了半碗。
几天下来,她发现自己多年入睡困难、容易惊醒的老毛病竟然改善了不少,夜里竟然能睡个整觉了?!
以往时常觉得胸闷、口干舌燥的肝火也平顺了许多,就连时不时闹点别扭的肠胃也舒坦了。
这天早上,她忍不住对着正在晾晒衣服的姜穗背影,状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你这粥里……都放了点什么?味道倒是……还行。”
姜穗回过头,擦了下额角的汗,笑得温和:
“也没啥特别的,就是点山药、莲子、茯苓、薏米,都是健脾安神的东西。阿姨您要是喜欢,我天天给您熬。”
周惠兰哼了一声,没接话,心里却嘀咕:
这丫头之前说的那些中医五行、五脏六腑的理论,没想到还真不是吹牛,实实在在地改良了她的身体抱恙的情况。
由此,她开始不自觉地观察姜穗。
发现她总能把这简陋的宿舍打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旧军布在她巧手下变成了合身的围裙、素雅的桌布,甚至给霍靖宇那件磨破了衣领的常服绣上了一个不起眼却无比结实耐磨的小补丁,针脚细密匀称。
她看见隔壁刘家嫂子家的孩子夜里突发高烧,哭闹不止,姜穗二话不说就把自己配的散寒、解表的退热药送了过去。
不到半夜,孩子就退了烧,肿痛的喉咙也消了肿。
第二天刘嫂子提着一篮子鸡蛋千恩万谢地堵在门口,嗓门洪亮却诚挚友好:
“周阿姨,您家这可真是娶了个活菩萨啊!这治病救人的手艺,比卫生所的老张都强!俺家娃多亏了小姜同志!”
周惠兰虽然脸上有点挂不住,心里却莫名有点与有荣焉。
……
她去服务社,看见姜穗用有限的票证和钱,换回最新鲜水灵的蔬菜和肉质最好的那部分肉。
她听见服务社的老赵笑着对旁人说:“别看小姜同志年纪轻,会过日子着呢!好家伙,挑菜又是一把好手,
还教我怎么用淘米水洗菜,发酵后浇花能长得更旺,用橘子皮泡水擦家具干净又防虫,真灵!”
她坐在院里,时不时也能听到路过的军属闲聊:
“哎,上次扭了腰,用了江穗给的药油,揉了两天就好了!”
“可不是,俺家那口子训练伤了胳膊,肿得老高,用了小姜姑娘给的什么……
哦对!是强效化瘀散,没几天就能活动了!比上回住师部医院好得还快!”
“听说她还会种菜?种的萝卜水灵灵的不招虫,回头得去讨教讨教……”
……
甚至有一次,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老农模样的岛民,特意寻到家属院门口,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说要感谢“姜技术员”教了他怎么堆肥防虫,他家那片瘦地今年瓜果结得格外好。
这一切,周惠兰都默默地听在耳里,看在眼里。
而最让她心弦触动的,是儿子霍靖宇的变化。
他话依旧不多,但看姜穗的眼神,那种专注和不由自主流露出的柔和,是她这个做母亲的从未在儿子脸上看到过的。
他会很自然地抢过姜穗手里的重物,比如满满一桶水或是一筐煤块。
他会在姜穗忙着做饭时,默默地坐在小凳子上,拿着一把小刀,笨拙却认真地削着一堆土豆皮,虽然往往削掉的就剩半个土豆。
有时,周惠兰还能听到小两口低低的说话声和笑声。
比如姜穗看着霍靖宇削的土豆,会噗嗤一笑:“霍营长,您这土豆削得……挺有艺术感啊,抽象派?”
霍靖宇耳根微红,瞪她一眼,手下却不停:“能吃就行。话那么多。”
“是是是,霍营长削的土豆,那必须好吃!”
姜穗凑近一点,压低声音笑道:“不过下次还是我来吧,咱家粮食挺宝贵的。”
霍靖宇就会作势要拿土豆扔她,却被她笑着躲开。
那种自然流淌的亲密和温馨,让周惠兰都有些不好意思多看,心里却像被温水泡着,一点点软化。
她不得不承认,姜穗和她想象中那个“粗俗、心机、长得好看却只会勾引男人”的形象相去甚远。
这个姑娘勤劳、聪慧、善良、能干,而且确实有点真本事,把自己那个沉默寡言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她的态度不由自主地软化了一些。
虽然嘴上还是不肯认输,但挑剔的话明显减少了。
有时甚至会不自觉地观察姜穗是怎么腌小菜、怎么缝补衣服、怎么侍弄那些草药,捣鼓蔬菜植物,甚至悄悄记下她说的那些生活小窍门。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被敏感的施婉莹看在眼里。
她心急如焚,知道霍母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
她暗咬银牙,知道不能再这样温水煮青蛙般地等下去了。
必须要做点什么?!
来彻底打破这看似日益和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