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巧巧小心地解开布条,就着窗外透进的光,看到被刀刃划破的口子虽然不深,但皮肉外翻着,看着就疼。
她用棉签蘸了碘伏,动作极轻地给她消毒:“有点疼,忍一下啊。”
碘伏触碰到伤口,带来一阵刺激的痛感,小如意的身体绷紧了一下,但她咬着唇,一声没吭。
黎巧巧仔仔细细地给她清理干净,撒上一点药粉,再用干净的纱布重新包扎好,最后系了个漂亮的蝴蝶结。
整个过程,小如意异常安静,甚至在她包扎完后,也没有立刻缩回手。
看着她这副样子,黎巧巧心里一软,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
头发有些枯黄,但很柔软。
“如意,以后遇到像昨天那样危险的事情,第一件事是跑,知道吗?保护自己最重要,千万别再傻乎乎地用手去接刀子了,听到没?”
小如意低着头,感受着头顶温柔的抚摸,身体先是僵了一瞬,随后慢慢放松下来。
她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黎巧巧笑了,把那个油纸包塞到她没受伤的手里:“给,趁热吃。”
接着,又像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两颗用糖纸包着的水果硬糖,放在她手心,“这个留着当零嘴。”
小如意看着手心里那从没见过的糖果,又看看油纸包里散发着香味的鸡腿,呆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颗糖,学着黎巧巧之前示范的样子,剥开糖纸,把糖块放进嘴里。
一股酸甜的橘子味瞬间在嘴里弥漫开来。
她那双总是没什么情绪的大眼睛,微微睁大了一些,里面闪过一丝新奇和欢喜。
小口小口地舔着糖,又低头看了看鸡腿,没有立刻吃,而是把油纸包重新包好,小心地放在了枕头边上。
黎巧巧看着她,心里暖暖的。
……
次日。
天刚蒙蒙亮,吴家小院就忙碌起来。
一千斤豆腐被小心翼翼地搬上牛车,堆得像座小山。
吴涯赶车,黎巧巧和小如意坐在车辕另一边,在全家期盼的目光中,朝着县城出发。
到达于氏商行时,于管事已经带着伙计在等候了。
他亲自指挥过秤,斤两足足的,当场就数了七个一两的银元宝,爽快地交给了黎巧巧。
“于管事,您真是爽快人!”黎巧巧接过沉甸甸的银子,脸上笑开了花。
这现钱拿到手里的感觉,实在太踏实了。
于管事哈哈一笑:“咱们既然签了契书,自然按规矩来。”
他看了一眼旁边没什么表情的吴涯,意有所指地补充道,“再说了,吴小哥昨日那五十两的诚意,我们商行可是记着的。”
离开商行,黎巧巧还在感慨于管事的大方。
吴涯一边赶车,一边淡淡解释:“那五十两,买的是独家销售权和他们的渠道保障,是押金,也是敲门砖。日常的货款,自然是现结,银货两讫,生意才能长久。”
黎巧巧恍然大悟,不由得多看了吴涯两眼。
这家伙,看着闷不吭声,商业头脑倒是清楚得很,不愧是首富继承人。
接下来分头行动。
吴涯把牛车交给黎巧巧,自己去了书肆。
他没有看那些科举用的四书五经,而是专门找了些记载西晋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河地理,甚至是当朝律法制度之类的杂书,默默翻阅起来。
他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名为“西晋”的朝代,才能更好地在这个世界立足。
黎巧巧则赶着牛车,带着小如意,先去粮店采购了大量豆子,又去买了些必要的配料。
接着,她跑了几家之前一直供货的酒楼,明确地告知他们,以后吴家的豆腐统一由于氏商行供货,他们需要豆腐,直接去找于氏商行采购。
那些酒楼掌柜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但听说于氏商行接手,也知道这是要走正规渠道了,倒也没多说什么,纷纷表示知道了。
忙完这一切,黎巧巧心里粗略算了笔账。
每天七两银子进账,扣除豆子等成本约莫二两多,再算上以后请人的人工开销,每天稳稳能落下接近四两银子的利润!
一个月就是一百多两!这在从前,简直不敢想象!
心情大好的她,看着身边默默跟着的小如意,又想起这些天顿顿不是豆渣饼就是豆渣粥,实在有些腻了。
她大手一挥,拉着小如意走到一个包子铺前,豪气地买了五个大肉包子!
“来,如意,今天咱们开开荤,不吃豆渣了!”她塞给小如意两个,自己拿着一个热乎乎地咬了一大口,满嘴流油,幸福感爆棚。
正吃着,看到衙门外的布告栏前围了些人。
黎巧巧好奇地凑过去看,原来是新贴出的判刑告示。
上面赫然写着昨天抢劫他们的那伙强盗,已经被查实是流窜多地的悍匪,数罪并罚,判了斩立决,不日就要行刑!
黎巧巧心里一阵痛快,真是恶有恶报!
她想起强盗头子的供词,又特意绕到庞记豆腐铺那条街看了一眼。
果然,只见庞记店铺大门紧闭,上面交叉贴着官府的封条!周围还有人在指指点点,议论着庞掌柜因雇凶抢劫,而被抓进去的事。
竞争对手彻底垮台,强盗伏法,生意走上正轨……
黎巧巧嚼着香喷喷的肉包子,感觉今天的阳光都格外明媚了。
日头升到头顶,黎巧巧三人赶着空荡荡的牛车回到了吴家小院。
一进门,就感觉气氛不一样了,院子里弥漫着一股喜气。
张金花正站在院子中央,脚边放着好几个打开的包袱,里面是颜色各异的布匹。
一家老小几乎都围在旁边,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些布。
“回来得正好!”张金花脸上带着笑,招呼了一声,然后清了清嗓子,“都静一静,听我说!前阵子咱家日子紧巴,委屈大家了。如今靠着老四家的豆腐生意,总算见了点活钱,娘答应给你们做新衣裳,今天就把布分一分!”
此话一出,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兴奋的议论。
孩子们更是踮着脚尖,眼巴巴地瞅着。
张金花开始按房头分布,条理清楚:
“大房,铁柱家,五口人。”她拿起一匹摸起来有些粗糙的深蓝色粗布,“这匹,给你们四个做衣裳。”接着,又小心地拿起一匹颜色更鲜亮,质地明显细软的月白色细布,叮嘱道:“藏海是读书人,在外要体面,这匹细布是留给他的。”
吴铁柱接过布,脸上露出笑。
韦氏也赶紧接过那匹粗布,脸上笑着,眼神却在细布上多溜了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