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布料你也别拿了,这么一弄,嫂子就更没脸了!”
看着王熙凤难得知道害臊,宋华章也觉得挺稀奇。
但是估计这也是最后一次开口了,宋华章起身叫了丫鬟进来。
“去通知管事,把咱们家的布料,除了要给我和少爷用的除外,全都捡出来装车。”
“库房里好像还有一批黄花梨,虽说数量不多,也捡出来吧。”
“还有,水果罐头,花露都装上十瓶,再看看厨子把我吩咐的糕点和奶酪条准备好了吗!”
前面的布料木材,王熙凤知道那是要她带走的。
可后面又是什么水果罐儿,什么花露,这都是什么?
“巧姐我有好长时间没见了吧?我怪想念的,嫂子下次来别忘了把那小丫头带着!”
“那水果罐头是黄桃的,用蜂蜜和冰糖熬制的,打开直接就能吃。”
“要是不开封,存个一年都不会坏的。”
“花露是给你的,平日里当水喝,也可以洗完脸拍脸上,补水又能养颜。”
“糕点还是之前的鲜花熬的酱汁,做的花神糕。”
“还有奶蛋黄的小动物,那个奶酪条给巧姐,她现在长牙了,平时当个磨牙的零嘴最好了。”
“水牛奶和蜂蜜做的,不是特别甜,但奶香气特别浓。”
一项项的解释,让王熙凤越发感激。
每一次这表妹都不忘自家的孩子,跟嘴上说说而已的假客气可不一样。
就连家里的亲姑妈二太太,平常也是不会想起孩子的。
满府里,全都是把贾宝玉当正经孩子宠着。
每接触一次,她就越发明白这个表妹的好处。
看着一步三回头的王熙凤,宋华章脸上的微笑一直保持到转身回屋才结束。
孩子是无辜的,就算不看父母之间的交情,宋华章也愿意多付出一切善意。
但真心疼孩子,还是远离危险的漩涡才是正经。
脑袋瓜子上面,悬着那么大一块鱼饵,荣国府上下也只有蒙头争抢的份。
危不危险的,谁都不会去想,即使想了一星半点,也会被贪婪控制着只想着张嘴罢了。
“姐,你不用给我们准备那么多,都是老爷们,太精致了多丢人!”
林端今天请人来家里做客,宋华章头一天晚上就开始忙活了。
不止把外院儿的亭子,门廊全都换了新的纱帐,坐垫。
还让仆人在院子里,准备了烧烤的架子,作诗作画的桌案凳子。
更是把早前自己为了打发时间,做的简易飞镖靶子,简易的猜谜本子都准备好。
务必让弟弟带着朋友,在家里度过一个美好时光。
吃食上就更讲究了,海陆空的食材,厨子都在自家小姐的折磨下融会贯通了。
林端通过姐姐一声声的指令,看着下人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晌午还没忙活完,就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请个客,要费姐姐这么多精力,说什么我都不会把他们往家里请!”
宋华章却在一边笑的开心,这算什么废精力?
想当年自己生的小王八蛋,带着同学回家玩,那才叫受罪。
所有吃食玩乐器具,全都是要自己一个人准备的。
哪里有现在这一大家子的仆人使唤了?只要自己动动嘴皮子罢了。
而且更有一种小弟长大了,知道带着朋友回家玩的满足感。
毕竟是男客,七岁以上都不适合与宋华章这个主人见面。
更何况,这些人全都比林端年纪大,最小也有十四五,大的也有十八九了。
而且之前的方柯和冯坤,也一直与林端保持着联系。
“哇!早就想见识一下林兄弟的家,今天一看,果然不虚此行啊!”
“这是路上买的糕点,林兄弟可别嫌弃!”
方柯看着迎出门,来接自己几人的林端,露出了个大大的笑脸。
这阵子他越接触,越觉得这个小兄弟性子随和有礼。
做事大气还没有坏习惯,是个不可多得的良友。
所以渐渐的,方柯也露出了不少真性情,结交之意溢于言表。
可冯坤却相反,他经历了之前方柯的那次数落,再见林端时生怕他告自己黑状。
所以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他口中的小人,又怕林端这个大家族的公子哥儿记恨自己。
所以表现的越发矜持寡言,可他不知道,方柯之前说他是一时义气。
但一直没有时间和林端私下接触,更没有在关系没达到莫逆时说人坏话。
只是众人聚在一起时,尽量不与这个小人对话接触罢了。
“林兄弟,这是家里做的糟鸭子,没什么可拿得出手的,你别嫌弃。”
就林端这个身份,虽然之前手里没钱,可好东西一点都没缺过。
更别说和姐姐相聚了,这财神爷就叫宋华章,手松的简直是对弟弟予取予求。
银票就先给他塞了五千两,这还是刚刚开始。
只要弟弟高兴,账房那边他天天去领银子都可以
只一点,不能喝花酒,玩姑娘。
其他的,什么请客吃饭,买古玩字画,名人书籍,随便林端消耗。
这也是林端懂事,更知道这些钱都是姐姐凭本事自己赚的。
除了最开始父亲给的铺子,庄子,剩下的都是姐姐用心血在经营。
所以他嘴上说着要抱财神爷大腿,宋华章也手松,但林端却花销非常谨慎节制。
就这五千两,林端都觉得自己在京城买房卖铺子,都是够用的不能再够。
所以只要感情好,就是送他个草筐子林端也是高兴的。
更别说心里不怎么在意的人了,这个冯坤送的东西,他一点都没走心。
高档的,廉价的,礼物全都被林端笑着收了。
林家的小厮也满脸笑容的接过各位访客的礼盒,规矩的低头伺候着。
林端最后把客人热情的往院子里带,接二连三的,竟然来了十几个。
这也看得出,林端在交朋友方面,还是挺吃得开的。
这还是第一波,以后隔三差五的,林府也不会缺少热闹。
“林兄弟家里的园子,建的还真是有一股子江南格调!”
“我没去过扬州和江南,可这绿竹成荫,游廊纱幔,可真是一步一温柔,一眼一烟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