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部各师之基层军官,素有素养,皆是历经实战淬炼的“学院派”:既有扎实理论根基,又经烽火锤炼,临阵不慌,调度有方。
此番永安防御作战,并未拘泥于作战厅既定部署。昔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时,74军主力师按照指示一字排开,处处设防,虽予敌重创,己方亦伤亡惨重。彼时日寇擅长迂回穿插,我军唯恐防线有隙,被鬼子穿插后指挥中枢遭袭,故而步步为营,反而陷入被动。
而如今廖部各师配备清一色花旗无线通信设备,各部队联络如臂使指,指挥调度迅捷无滞。且火力充沛,两翼皆有布防,不怕鬼子迂回,反而有意“网开一面”,诱其分兵深入。
鬼子果然中计,其援军未行正面强攻,而是绕道捞刀河较窄处,在工兵中队协助下渡河南进,占领北圣仓,企图自我军侧翼发起突袭。
不料松本大队甫一展开快速机动,便踏入预设雷区。隐蔽多时的警卫营骤然开火,炮兵部队按预先标定诸元,首轮齐射即摧毁浮桥与架桥装甲车,工兵中队瞬间丧失渡河能力。同时,107毫米迫击炮群对陷入雷区的松本大队实施覆盖式打击,使其进退维谷。
此时制空权亦逐渐易手。并非东瀛战机性能不济,实因我军联合航空大队无论在战机数量还是飞行员素质上皆已占优。长期消耗战致使东瀛优秀飞行员折损殆尽,新晋飞行员经验匮乏,难以在实战中与盟军抗衡。
我军战机不仅轰炸第三师团辎重部队,更以俯冲扫射直接支援地面作战,迫使日寇援军不得不转为夜间行军,以规避空中打击。
激战两昼夜,日寇第68联队伤亡惨重,待后续援军匆匆赶至,我军各部早已集结就位,形成合围之势。
正当第三师团发起总攻之际,37军忽从侧翼杀出,第44军150师同步实施包夹。我军不仅在兵力上占优,火力亦不逊色,更兼掌握制空权。永安城外,顿时陷入一片铁火交织的激战之中。
永和地区毗邻官渡,第65联队虽遭我军迎头痛击,却迅速与后续援军汇合,使此地迅速演变为整个战场最为惨烈的绞肉机,也是空中对决最为激烈的空域。幸好坚守两日后,第37军赶到,配合151师稳住了局面。
直到此刻,“薛老虎”才惊觉,身边那位年轻参谋的判断竟如此精准。自己囿于既往经验,误判了日寇的战术动向。
横山勇吸取了上次从东面进攻、遭岳麓山炮兵猛烈轰击的教训,此番兵分三路:东线迅猛突进,击穿浏阳防线,直逼长沙城下;西线经益阳、宁乡迂回,剑指岳麓山;中路则强渡捞刀河,意图对长沙实施合围。
其真正杀招,在于西线。企图迂回至岳麓山侧后,发起奇袭,一举端掉岳麓山上的炮兵阵地,甚至摧毁第四军指挥部!而我军炮兵阵地正设于岳麓山前沿,一旦失守,长沙将失去最重要的炮火支援。
由此可见,廖军长所部顽强守住东、中两路战线何等重要。现在,整个战局的关键已落在第四军肩上。只要他们能死死守住西路,保住岳麓山炮兵阵地,我军方可保长沙不失。
鉴于此地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薛老虎”当机立断,调整部署:一面调原本驰援廖军长的新编13师扼守岳麓山山脚,另一面急调自益阳撤退的99军99师、92师协同布防,严令各部务必死守,确保炮兵阵地万无一失。
不过,他的决策亦有其过人之处。当时,参谋们以第十军伤亡惨重、兵力匮乏为由,提议由第四军镇守长沙,薛司令却始终坚持己见。直至迫于压力,才最终下令第四军投入防线。
后续战局印证了薛司令的判断。这绝非因他身为粤省人而对粤军格外偏袒,而是他深知,此时的第四军早已不是抗战初期的战力,与第十军的硬实力根本不在同一水平。若非99军两个师及时驰援,第四军所守炮兵阵地恐怕早已失守。
此时,林译所部先头部队历经六天急行军,巧妙借铁路与公路交替机动以压缩行程,最终奔袭九百多里,顺利抵达岳阳城内。
部队仅在岳阳休整一晚便再度开拔。此前驻守此地的湘军两个团,先行一步利用0.75吨吉普快速机动。
先头部队一个师征用了城内收缴的公路铁路两用车与一列火车,以最快速度向三姐桥车站疾驰。
据最新情报,三姐桥车站已被日寇116师团攻占。林译所部此行目标十分明确:必须死死拖住该师团,既不能让其驰援第三师团,更要阻止其向长沙方向发起进攻,为后续防线布防争取关键时间。
龙文章摩拳擦掌,眼底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这是他此生参与过的规模最大的会战。光是想到能投身其中,便让他热血沸腾,若能在此战中立下功勋,即便战死也觉得值了。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察觉,骨子里的他与小书虫其实并无二致,都盼着能打破这昏聩的政局,扭转这不堪的乱世。
单看纸面部署,他甚至觉得此战有赢的希望:第58军正于正面迎击敌军,新十五军则死死缠住日寇第58师团。两个军加一个师,五万兵力对阵三万敌军,虽说不敢断言必胜,但在他看来,至少将对方拖住绝非难事。
可现实终究给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这里不是缅南,全面抗战已熬足七年,湘省的战事更是打了五年,驻守此地的部队早已被打残。兵员多是临时补充的壮丁,编制严重缺额,武器弹药更是捉襟见肘。
黄财、横市、大成桥三地,每一处都在血战。这里的部队哪有什么底气?一个连撑死只有三四挺轻机枪,还得省着用,不到关键时候绝不舍得搂火。
弹药的匮乏更甚:轻机枪每挺仅配600发子弹,重机枪1000发,步枪更是只有可怜的五到十发。
虽说此时花旗方面答应援助,却优先供给远征军,其次是嫡系部队,最后才轮得到普通中央军。
即便如此,若能全力调配,或许还能勉强支撑。可偏偏此时,许多人都觉得战争快结束了,满心想着“苟到胜利”,忙着捞钱、钻营关系,只为战后能为自己谋个好前程,谁还肯真刀真枪地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