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洋签订矿产开采协议的消息被委员会通过各种渠道爆出去,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回应。
工商界人士和在校学生都怒斥北洋的卖国行为,纷纷上街组织抗议。
北洋大学的大学堂内,学生代表周维思正在组织动员学生上街游行。
“同学们,就在前天,我们从华夏日报得到一个消息,现任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大臣袁项城将我们奉天的一处矿产开采权卖给了东瀛人和英吉利人。
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这是出卖国家利益。
矿产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土地是国家生存的根基。
可是我们的袁大人呢?好大方啊。
不仅仅将矿产的开采权出售给东瀛人和英吉利人,还允许他们在矿区设置护矿队,可以配置武器装备,甚至还可以配备重机枪和小型火炮。
这是护矿队吗?这是驻军,这是挂着羊皮卖狗肉,这是在拿我们国人当傻子呢,这和租界有什么区别呢?”
一旁的学生代表唐豪高呼道。
“我原本以为新任内阁总理上台以后会改变以往那个腐朽的政府的弊端,积极改革内政,不再签署丧权辱国条约。
可是我错了,我天真的以为这位北洋大臣能够引入先进技术,富民强国。
但是这位北洋大臣依旧还是封建大臣,和那些出卖国家利益的奸臣都是一丘之貉,出卖国家利益就和喝水一样。
这样的政府,这样的朝廷,我们还能让他继续存在,出卖国家利益吗?”
台下学生皆高呼:“不能!”
周维思在台上高呼。
“屈原在《渔父》中写道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可是华夏日报中也写道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为华夏复兴而奋斗。
我们作为这个国家少数接受过文化教育的学生,我们有向这个国家的人民揭露北洋无耻卖国条约的义务。
我们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我们的理想是复兴这个国家。
我们要走上街头,去游行,去示威,去告诉封建的掌权者们,人民不同意这个卖国协议。”
在天津卫、在京城、在上海道,三个地方的高校学生在同一时间发起上街游行,学生们高举着横幅和口号走上街头,发出自己的声音。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直接来到总理府外,对着总理府内高声呼喊。
就在当天傍晚,北洋第三镇奔赴京师和天津卫平息游行。
大街之上,北洋第三镇队长张保正在劝说游行的学生们。
“学生们,你们都回去吧,你们这样做是一点用都没有啊。
袁大人是不会听你们的,再说了,我们统领都说了,那个矿区不大,巴掌大的地方也就租给他们了,咱们不至于这么激动吧。”
京师大学堂学生代表罗敬直接回怼道。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息安寝,秦军又至。
我国虽大,但是寸土不可丢失。你们身为国家军人,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对得起身上穿得这身军装吗?
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你们不懂吗?
袁项城不听我们的没有关系,拿我们就联合更多的人一起来反对,学校举行罢课,工厂举行罢工,商人举行罢市。
如果袁项城真得觉得都无所谓了,那他这个内阁总理大臣也该退位了。
北洋要是还继续出卖国家利益,那就让一个不出卖国家利益的政府来执政,这才叫民主与宪政,这才是你们立宪改革的重点,而不是继续维持这种缰而不死的状态。”
一旁的警察听到学生这一番“反动”的言论,就想去抓人。
可是罗敬被学生团团护着,北洋军的部分士兵也是出人不出力,只能不了了之。
随着游行的规模越来越大,袁项城最终下达了镇压游行的命令。
北洋军和京师的警察冲入各处街道,四处抓捕学生代表,整个京师和天津卫一片混乱。
刚刚兴起的学生运动也被无情镇压下来,超过三百名学生被抓捕进入大牢,数百名学生受伤,甚至还有两名学生被北洋军流弹击中,不幸死亡。
此次事件引起了国际上和国内的广泛关注,美利坚、日耳曼和高卢媒体都在抨击这件事情,各个大学校长也在向北洋施压。
最后经过徐世杰居中调和,这场轰轰烈烈的闹剧终于结束,被捕的学生也被全部释放,回到了学校。
学校的学生们像迎接英雄般迎接回来的学生。
在安顿好后,周维思和唐豪召集一波学生,再次秘密商议。
周维思率先说道。
“我决定了,从北洋大学退学。”
有一些学生惊讶地问道:“怎么决定要退学了,上完再走吧。”
周维思则是坚定地说道:“北洋这两个字曾经是进步的代表,而现在已经成为了落后与愚昧的代表了。
我要去追寻我的理想,我决定好了,我要南下,报考武昌大学。
我在狱中联系了几位京师大学堂的代表,我们都共同约定南下,去看看那个北洋口中的恶魔之地在焕发着什么样的生机。”
唐豪紧跟着说道。
“我跟周维思一起南下,但是我学的是机械,我要去报考华中工业大学,不能和维思成为校友了,到时候记得多联系。
你们跟我们一起吗?
听说现在武昌的大街上都在跑公共汽车了,长江上的蒸汽轮船也是一艘接着一艘,我感觉一方广阔的天地在召唤我们。”
听到有开团的后,很多同学也都跟了上来。
当然了,也有些同学因为自己家庭原因,无法南下,只能送上美好的祝福。
就在这次游行结束后,数百名学生向各个大学提交了退学申请,收拾行李奔赴南方。
而校方也明白这些学生的想法,不仅没有为难这些学生,还通过自己的关系,为学生联系轮渡和铁路。
而此刻的北洋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这个国家未来的支持。
而委员会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迅速召开会议。专门为这些学生单开了一场考试,这样错过高考的这些学生们也不必再等一年了。
这些学生也基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通过率极高,武昌的学校根本无法承接这么多学生,只能向其他城市的大学分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