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在煎熬中变得无比漫长。当下课的钟声终于敲响,孩子们欢呼着冲出教室,静怡几乎是虚脱般地靠在讲台边,摘下滤光眼镜,疲惫地揉着酸涩的眉心。窗外的围观者也渐渐散去。
就在她收拾教具,准备逃离这个让她窒息的“战场”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教室后方相对安静的图书角。几个平时在历史课上总是眼神飘忽、坐立不安的孩子——那个总爱偷偷画机械图的男孩,那个只对植物图谱感兴趣的女孩——此刻正挤在一起,脑袋几乎要碰到一块,专注地翻阅着一本厚重的《提瓦特风物志》。书页上是须弥智慧宫恢弘的穹顶壁画插图和若陀龙王古老的石刻拓影。
“静怡老师!”那个小女孩发现了她,兴奋地举起书,指着上面一幅描绘着巨大仙兽的图画,“这个!这个和您那天晚上遇到的魔物一样可怕吗?书里说它守护着宝藏,是真的吗?”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求知欲。
“还有这个,老师,”另一个孩子也凑过来,指着插画中一座宏伟的古代学府,“这个楼好高啊,比我们尘歌壶的磐键还高吗?它里面是不是也藏着很多很多书?像中心书库一样?”
那一瞬间,孩子眼中燃烧的、对广阔世界和历史星火的好奇光芒,像一道温暖的电流,击穿了静怡心头的阴霾与窘迫。她看着这几个因“英雄老师”而主动触碰知识的孩子,喉头微哽。或许……这突如其来的、让她无所适从的“英雄”身份,并非全是负担?它像一把奇特的钥匙,无意间打开了另一扇门,让一些曾被忽略的火星,接触到了文明火种的烛芯。
一丝微弱的勇气,悄然在她疲惫的心底重新燃起。
夕阳熔金,将A区公寓的窗棂染成温暖的橙色。静怡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自己的单元。门扉轻启,室内熟悉的书卷气息让她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稍稍松弛。目光扫过书桌,她蓦地顿住。
一个干净的、叠得方方正正的棉布小包,静静躺在桌面上。她走过去,指尖触到布料下温热的柔软。小心打开,两块洁白的、散发着清甜米香的米糕映入眼帘,豆沙馅的甜香隐隐透出。正是清晨掉落的那一种。
没有署名。但她知道是谁。只有那个人,会记得她慌乱中失落的早餐,会在她最狼狈的时刻,用这种无声的、带着温度的方式,递来一份笨拙的关怀。
她拿起一块米糕,轻轻咬了一口。温热的米香和豆沙的甜意在舌尖化开,清晨的混乱喧嚣、人群的灼热目光、课堂上的窘迫与孩子们最后那纯粹好奇的眼神……百感交集,如同潮水般漫上心头。窗外,尘歌壶结界的光晕在暮色中稳定流转,远处的霓裳花田在晚风里摇曳,这片小小的、来之不易的方舟世界,在经历了核心电站的黑暗与混乱后,依旧顽强地维系着它的秩序与生机。
她咀嚼着温热的米糕,目光落在书架上那排排修复好的古籍上。指尖无意识地抚过左脚乐福鞋那坚固的粗跟——那里没有裂痕,却承载着一段无法磨灭的、属于她的重量。前路或许依旧布满她所恐惧的注视与喧嚣,但此刻,这点点滴滴无声汇入的暖意,让她在暮色四合中,第一次清晰地触摸到了某种沉静下来的力量。
……
晨光穿过中心书库高大的琉璃窗,在恒温恒湿防护法阵笼罩的空气里,切割出几道静谧的光柱。静怡正埋首于一张宽大的修复台,指尖捏着特制的骨针,小心翼翼地将一片薄如蝉翼的桑皮纸衬入古籍残页的断裂处。空气里弥漫着旧纸、糨糊与某种干燥药草的混合气息,这是她最熟悉、也最能让她心安的领域。
“静怡小姐?”
轻柔的呼唤让她指尖一颤,差点带歪了衬纸。她抬起头,淡琥珀色的滤光眼镜后,映出甘雨那位总是面带温和笑意的秘书百闻的身影。百闻身后,还跟着两名捧着锦盒的千岩军卫士。
“百闻小姐?”静怡连忙放下工具,有些局促地站起身,下意识地将沾着少许糨糊的手指在修复袍上蹭了蹭。
“打扰您工作了。”百闻笑容得体,声音清晰而温和,“我谨代表七星紧急状态委员会,向您传达嘉奖。”
锦盒被郑重地打开。第一个盒中,是一卷用上好宣纸书写的奖状,边缘以璃月传统的祥云纹饰装点,落款处盖着七枚形态各异的印章——璃月玉衡、蒙德狮印、须弥教令院徽记等清晰可见。奖状文字简洁有力,表彰静怡于“核心电站重大危机事件中,以非凡勇气与智慧,力挽狂澜,保全壶内火种,功绩卓着”。
第二个稍小的锦盒里,则是码放整齐、闪烁着温润光泽的摩拉。数量不少,足以支撑她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用度,甚至添置些心仪的古籍修复材料。
“这是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心意,也是对您英勇行为的正式认可。”百闻将奖状和摩拉递到静怡手中。
捧着沉甸甸的奖励,静怡脸颊微红,心跳有些快。被官方如此郑重地表彰,是她从未想过的。“谢谢…谢谢委员会,谢谢大家。”她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微颤,目光在奖状上那些代表尘歌壶最高权力的印记上停留片刻,感受到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百闻等她的情绪稍平复,才微笑着继续道:“此外,委员会还有一项提议,希望能得到您的考虑。”
静怡的心提了起来。
“鉴于您在事件中展现出的非凡品格,以及您本身作为学者所拥有的深厚学识和声望,”百闻的语气带着一丝期许,“委员会希望邀请您,在《尘歌壶日报》上开设一个定期的专栏讲座,名字我们初步定为‘文明火种’。”
“专栏?”静怡下意识地重复。
“是的。”百闻点头,“内容完全由您自定。可以是古籍修复技艺的科普,讲述那些残破书页背后承载的历史重量;可以是剖析提瓦特历史上某个关键节点所蕴含的智慧与教训;也可以是您对文明传承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总之,利用这个平台,将您守护的知识火种,传递给更多壶内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您的声望,正是推广知识传承理念的最佳助力。”
传播知识…将历史的智慧传递给更多人…
这个念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瞬间激荡起强烈的涟漪。这正是她深埋心底的理想,是支撑她在深渊追袭下也要护住怀中古籍的信念!静怡的眼中瞬间迸发出明亮的光彩,仿佛看到了无数求知若渴的眼睛通过报纸的文字,接触到那些尘封的智慧。
然而,下一秒,冰冷的现实感如潮水般涌上。
报纸…专栏…“文明火种”…
这意味着她的名字、她的思想、她的见解,将定期出现在尘歌壶几乎每个家庭的桌面上。她将从那个默默修复古籍的“古籍娘”,彻底变成一个被无数目光审视、解读、甚至评判的公众焦点。清晨巷口那些灼热的目光、课堂上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追问、那份几乎要将她淹没的“英雄”光环带来的无所适从感…瞬间变得无比清晰和沉重。
向往与恐惧在她心中激烈交战。她攥紧了手中的奖状,宣纸边缘被捏出了细微的褶皱。嘴唇微微翕动了几下,那句几乎脱口而出的“好”,最终被巨大的压力硬生生堵了回去,化作一声迟疑而微弱的:“我…我需要…考虑一下,百闻小姐。这…这太重大了。”
百闻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眼中的光彩与瞬间黯淡下去的犹豫,以及那份几乎化为实质的抗拒压力。她体贴地没有追问,只是温和地笑了笑:“当然,静怡小姐。这是您的权利。委员会尊重您的意愿,也期待您的答复。请您务必保重身体。”她微微欠身,带着卫士安静地离开了书库。
修复台前重归寂静,只有恒湿法阵发出的微弱嗡鸣。静怡缓缓坐回椅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摩拉表面。奖状被她轻轻放在桌角,与那本正在修复的古老典籍并排。一个宏大的、充满吸引力的知识传播平台就在眼前,而她,却感觉自己像被钉在了聚光灯下,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