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屏幕暗下去后,沈逸靠在椅背上停了几秒。指尖还停留在回车键上,指腹有些发僵。他把眼镜摘下来放在桌角,顺手端起那杯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
清晨六点三十二分,系统提示音响起。
三百七十六封粉丝信的扫描件被自动归集到主文件夹,右上角弹出一条分类标记:“手写原件优先级A”。这是他昨晚设置的筛选规则之一,专门识别非模板化内容。
他重新戴上眼镜,调出第一封信的预览图。纸张边缘有折痕,字迹工整,开头写着“你们好,我是高三学生”。
语音指令同步到后勤组:“今天九点前完成信件数字化归档,按鼓励类、建议类、互动类三级标签分类,每类提取五封典型样本送交会议室。”
接着他拨通林悦的频道:“你负责挑适合公开的内容,注意别涉及个人隐私。”
林悦的声音很快传来:“明白,我马上过去。”
上午十点,训练厅会议室。
投影屏亮起,第一封信全文显示出来。发信人是个高中生,说每天放学打两小时游戏,就为了能和他们用同一个地图视角看世界。他说自己成绩不算好,但每次看到团队打出精彩配合,就觉得努力也有意义。
林悦轻声读完最后一句。
屋里安静了几秒。一名突击位队员低头搓了搓手:“原来有人真的把我们当榜样。”
另一人接话:“我之前还以为粉丝就是图个热闹。”
沈逸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被看见、被需要、被信任。
他说:“他们不是在追一个Id,是在相信某种可能性——比如,像我这样普通的人也能打出精彩操作。”
他顿了一下,“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林悦看着屏幕上的信纸照片,小声问:“要不要回信?”
沈逸点头:“设立月度回信计划。每人每月至少回一封,不用长,一句真心话就行。”
他看向林悦,“你可以做个模板,教大家怎么写得真诚。”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陆续离开。有人边走边讨论刚才那封信里的句子,有人说想把自己的操作录像剪一段附在回信里。
沈逸回到指挥室,终端还在运行。
他打开待办事项列表,新增一条:“每周一晨会前播放一条粉丝语音留言。”
然后从素材库中调出一封夹着干玫瑰花瓣的信,拍照存入新文件夹,备注:“低谷期心理重建备用”。
林悦走进来,手里拿着整理好的回信范例草稿。
“我觉得可以加一句‘谢谢你在某个晚上坚持没放弃’,”她说,“很多人写信都说是在低落时看了我们的比赛才撑下来的。”
沈逸看了看范例,点头:“加上。”
林悦又说:“还有个女生写,她因为身体原因很少出门,但每次看直播都觉得像是和我们一起在战斗。”
她声音轻了些,“她说希望有一天能在观众席喊一次我的名字。”
沈逸手指在键盘上停住。
他想起昨夜替换进诱饵文件的真实战术参数,也想起凌晨三点那个来自东南亚的访问记录。那些事需要继续盯紧,对手不会停下试探。
但现在这一刻,屋里光线明亮,外面传来队员们的说话声和笑声。
他把最新一批数据流调出来,开始检查异常连接日志。系统后台仍在扫描,数据库自动归类新的行为痕迹。
林悦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忽然说:“其实我也收到过一封信,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说她学我用辅助职业,虽然总被队友骂菜,但她不想删号。”
她笑了笑,“她说只要我还在线,她就不会退游。”
沈逸转头看她一眼。
“所以我们要一直打得干净利落。”他说。
林悦点头,转身离开前留下一句话:“那封信我贴在了储物柜内侧,每天换装备都能看到。”
终端警报突然震动。
一条新日志弹出:虚假内网目录中的伪造阵型表再次被访问。Ip来源仍是东南亚节点,停留时间五十一秒,浏览了全部子文件夹,并尝试下载加密层文件。
沈逸没有刷新页面,也没有追踪路径。
他默默打开隐藏界面,将最新一次推演中的真实战术参数重新打包,替换进诱饵文件的核心层。加密等级提升至三级,触发反向追踪埋点。
然后关闭所有窗口。
屏幕上只剩下一排监控进程在跳动。光标停在“下次更新时间:03:00”上。
他坐直身体,双手放回收纳槽两侧,掌心贴住金属边缘。
通风口吹出的风扫过后颈,带来一丝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