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室的灯亮着,沈逸没有起身。他重新打开了通讯面板,调出战队后台的数据界面。屏幕上的信息数量让他皱了下眉——私信增长三百七十条每分钟,官方邮箱已经触发过滤机制,自动屏蔽重复内容。
第一条弹窗跳出来:“夜莺大大能不能来我们城市见面会?”
第二条附带截图:社交平台话题#夜莺战队值得被看见#阅读量破亿。
他滑动页面,看到更多消息。有粉丝寄来的礼物清单,写着“支持你们走到决赛”;有人上传了自制的应援视频,背景音乐是他们比赛时的经典回放;还有几个城市自发组织了线下聚会,时间定在下周,邀请函直接发到了战队公共账号。
热度起来了。
他点开地图标记,三个主要邀约分别来自南城、临江和北原。主办方都提供了身份认证和场地备案,规模从两百到八百不等。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计划的活动。
这不是坏事。
但他也知道,太多外界干扰会影响训练节奏。小舟喜欢热闹,星语容易分心,林悦虽然稳重,但一旦投入事务就会忽略休息。如果处理不好,支持可能变成负担。
他把所有请求按优先级分类:可响应、待评估、暂缓处理。然后发起紧急会议指令,将整理好的文件同步到内部频道。
不到五分钟,门被推开。
林悦走进来,顺手关上门。她看了眼墙上的时间,晚上十点十七分。“这么晚?出什么事了?”
“粉丝的事。”沈逸指着屏幕,“消息太多,得有人管。”
林悦走过来,低头看数据。她的表情从疑惑变成惊讶。“这么多人都在讨论我们?连临江那边都有人组织活动?”
“不止。”沈逸翻出几条高关注度的私信,“已经有三场线下聚会提交申请,都在等回复。”
林悦抬头:“我们要去吗?”
“不能全去。”沈逸说,“训练不能停。但也不能完全不理。”
林悦沉默了几秒,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想回应,但要有规则?”
“对。”沈逸打开一个新的文档,“我打算设一个专门的对接流程。第一,专人负责;第二,分级响应;第三,所有活动必须提前报备。”
林悦看着他打字的速度,忽然笑了下。“你连方案都写好了?”
“只是初步。”沈逸停下手指,“你来做负责人。”
“我?”林悦愣了一下。
“你沟通能力强,队员也信任你。”沈逸说,“而且你不会让情绪影响判断。”
林悦没立刻答应。她绕到另一台终端前坐下,快速浏览了几份申请资料。“南城那个场地最大,报名人数最多,但他们没提供安保方案。临江的虽然小,但组织方是高校电竞社,背景清楚。北原的是商业公司办的,有赞助商介入。”
她说完看向沈逸:“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先试点。”沈逸说,“选两个安全系数高的城市,做小型交流会。其他的,用视频和电子卡回馈。”
林悦点头。“我可以录一段感谢视频,再设计一套纪念头像框发给参与者。这样既能回应,又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可以。”沈逸把计划补充进文档,“另外,在官网开个专栏,叫‘粉丝之声’。每月更新一次互动动态,收集建议。”
林悦眼睛亮了些。“还能让大家提活动想法?”
“前提是不影响训练。”沈逸说,“每次活动前要评估时间成本。比如,不能安排在赛前四十八小时内,也不能连续两天外出。”
林悦记下重点。“那谁来审核这些申请?”
“我。”沈逸说,“你汇总信息,我做最终决定。”
林悦合上设备,靠在椅背上。“以前没人理我们,现在倒怕忙不过来。”
“以前我们也没赢过这种比赛。”沈逸说。
林悦笑了笑,站起身走到窗边。基地外的路灯还亮着,公告屏滚动着明日的训练安排。她看了一会儿,回头说:“其实很多人支持我们,不只是因为赢了比赛。”
沈逸没说话。
“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放弃。”林悦说,“哪怕被人看不起,也一场场打下来了。他们觉得,我们在替他们坚持。”
沈逸低头看着屏幕。数据还在涨,新消息不断弹出。
他想起第一次被人围在新手村嘲讽的时候,没有人帮他。现在,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喊他的名字。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也许是从第一场逆转胜利,也许是从系统解锁那一刻,也许就是从他们不再逃避失败开始。
“明天我把小组名单拉出来。”林悦说,“找两个靠谱的队员一起处理消息。”
“好。”沈逸说,“先从临江和南城开始准备。”
林悦拿起包,走到门口,手搭在门把手上时停下。“你说……他们会失望吗?如果我们不去每一个地方?”
“会。”沈逸说,“但我们只能做能做的事。”
林悦点点头,拉开门走了出去。
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刷新了一遍后台,发现又有两条新的邀请进来。其中一个附带了一张照片——一群年轻人穿着自制的队服,举着写有“夜莺战队加油”的横幅站在广场上。
拍摄时间是今天下午,地点在临江大学门前。
他放大图片,看到最前面的女孩脸上贴着夜莺标志的贴纸,笑容很亮。
他把这张图截了下来,放进“可响应”文件夹。
然后点开录制功能,开始练习一段简短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