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实验室的地下三层,暗物质储备模块的隔离场正泛着诡异的紫光。薛逸辰盯着场中那团纯紫色的暗物质,眉头微蹙——自上次剥离虚空色后,暗物质的形态变得极不稳定,边缘的紫色光晕像沸腾的岩浆般翻涌,时不时喷溅出细碎的暗金色光点,落在mAx材料轨道上,灼烧出针孔大小的凹痕。
“原初,分析暗物质能量波动频率。”他对着空气下令,全息投影立刻展开一组波浪状的曲线。曲线的峰值比第三阶段时高出47%,波谷处却出现了不规则的锯齿——这是暗物质内部能量失衡的征兆,就像一锅即将炸开的沸水。
林教授站在旁边,雪白的长发被防静电帽束在脑后,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紧盯着轨道上的凹痕:“这些暗金色光点是mAx材料的分子结构,被暗物质能量强行剥离了。”她调出材料分析报告,指尖在“分子键断裂强度”一栏轻点,“暗物质的能量密度已经超过mAx材料的承载极限,再这么下去,约束环会被彻底撑爆。”
薛逸辰的指尖在控制界面上滑动,将约束环的能量输出调到最大值。mAx材料轨道的四色光带骤然变亮,蓝色、白色、黑色、紫色的纹路像锁链般收紧,试图压制暗物质的躁动。但这次,暗物质没有顺从,反而发出一声低沉的嗡鸣,纯紫色的光晕突然膨胀,将轨道的光带撑得向外凸起,仿佛随时会断裂。
“常规约束没用了。”他猛地按下紧急制动按钮,隔离场的光幕瞬间增厚三倍,将暗物质的能量锁在其中,“必须找到新的平衡方式——暗物质的能量密度太高,单纯压制只会引发反噬。”
林教授推了推眼镜,调出暗物质与虚空色的共振数据:“第三阶段剥离的虚空色,其实是暗物质的‘压力阀’。”她将数据与当前的能量曲线叠加,两条曲线在波峰处完美吻合,“就像高压锅需要排气阀,暗物质也需要虚空色来释放过剩的能量,我们强行剥离,反而打破了它的自然平衡。”
薛逸辰的冰蓝色眼瞳亮了。他想起虚空容器里那缕近乎透明的颜色,当时只以为是增强空间压缩的“添加剂”,现在看来,它更像是暗物质的“共生体”。“把虚空色还回去。”他转身走向存放虚空容器的隔离箱,“但不是全部,只注入30%,看看能不能重新建立平衡。”
当30%的虚空色被注入隔离场时,奇妙的景象发生了。纯紫色的暗物质突然安静下来,那缕虚空色像一条透明的丝带,在紫色光晕中缓缓游走,每经过一处翻涌的能量,那里的躁动就会平息几分。mAx材料轨道的光带不再凸起,暗金色的表面渐渐恢复平滑,之前的凹痕在四色光带的滋养下,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共振频率稳定了!”林教授的声音带着惊喜,监测屏上的能量曲线从锯齿状变回平滑的波浪,“30%的虚空色刚好能中和过剩的能量,就像给高压锅装上了精准的压力阀。”
薛逸辰却盯着暗物质与虚空色的结合处。那里的紫色光晕正在变淡,隐隐透出一种新的颜色——介于纯紫与虚空色之间的“暗紫”,这种颜色既保留了暗物质的能量密度,又带着虚空色的空间特性,像两种力量融合后的新生命。
“这才是暗物质的稳定形态。”他调出暗紫区域的能量参数,瞳孔骤然收缩,“空间势能提升20%,湮灭反应概率下降至0.01%——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它驱动星舰,不必担心能量失控。”
林教授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将新参数输入问天II的设计图:“如果用暗紫色的稳定暗物质,光速驱动的核心寿命能延长5倍,空间压缩效率再提升8%,0.345倍光速的目标可以提前实现。”她顿了顿,雪白的长发滑落肩头,“但暗紫色区域的形成需要精准控制虚空色的注入量,多1%就会引发空间震荡,少1%则无法平衡能量,量产难度极大。”
薛逸辰看向隔离场中的暗物质。纯紫色的光晕正在被暗紫色吞噬,那缕虚空色像画笔,一点点将狂暴的能量驯服成温顺的溪流。他突然想起mAx材料的特性——四色纹路能自动调节能量输出,或许可以将这种特性融入暗物质的约束系统。
“改造约束环,加入自适应调节模块。”他对着原初下令,“用mAx材料的四色纹路作为传感器,实时监测暗物质的能量波动,自动调节虚空色的注入量,误差控制在0.1%以内。”
原初的虚拟形象在全息投影中闪烁,0和1组成的数据流像瀑布般刷屏:“自适应模块设计完成,需调用3块特级mAx材料,预计改造时间12小时。”
林教授看着设计图上的自适应约束环,突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当约束环能自动平衡暗物质与虚空色的比例,暗紫色的稳定形态就能批量复制,暗物质驱动的星舰将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能真正列装孤狼军团的武器——这才是暗物质开发最关键的一步:从理论突破到实际应用。
改造在深夜进行。当最后一块特级mAx材料嵌入约束环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暗金色的轨道上,四色纹路与自适应模块的传感器完美融合,纯紫色的暗物质在隔离场中缓缓旋转,暗紫色的区域稳定在70%的比例,像一颗悬浮在虚空中的双色星球。
“启动能量输出测试。”薛逸辰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
当暗紫色的能量顺着mAx材料轨道注入模拟驱动核心时,实验室的灯光突然变得异常明亮,全息投影的分辨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监测屏上的数字显示:“能量输出稳定,空间压缩效率42%,湮灭反应0次——测试成功。”
林教授靠在操作台上,雪白的长发遮住了闭上的眼睛,镜片后的睫毛微微颤抖。从第一阶段的约束,到第二阶段的提取,再到第三阶段的虚空剥离,直到现在第四阶段的稳定融合,暗物质开发的每一步都像在走钢丝,而此刻,他们终于稳稳地踏上了对岸。
薛逸辰关掉隔离场的光幕,暗紫色的暗物质在约束环中安静沉睡,仿佛在积蓄着飞向星空的力量。他看向窗外,珠穆朗玛峰的雪顶在晨光中泛着金光,孤狼军团的训练场上传来问天I的引擎声——那是新一批飞行员在进行亚光速训练,他们将是第一批驾驭暗物质驱动星舰的战士。
“暗物质开发第四阶段完成。”他在进度条上写下这句话,进度条已经跳到了65%,剩下的35%,是关于暗物质与光速驱动的最终融合,关于那缕虚空色背后的高维空间秘密,关于mAx材料四色纹路的终极奥秘。
林教授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测试报告发送给量产部门:“让他们按照自适应约束环的设计图准备生产线,暗紫色暗物质的提取流程我会亲自盯着——问天II的首飞,必须用上我们自己开发的暗物质驱动。”
薛逸辰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隔离场中央那团暗紫色的物质上。那里,纯紫色与虚空色的博弈已经结束,新的平衡正在形成,就像华夏的科技文明,在一次次突破与妥协中,终于摸到了2级文明中期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