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村在姜清曼的带领下,成功解决了小麦灌溉难题,田里的麦苗如获新生,在充足水分的滋养下疯狂生长,一片绿意盎然,仿佛预示着未来的丰收。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村的村民却没有这般幸运。
此前那场持续数日的寒潮,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无情地肆虐着周边村落。寒冷的侵袭让许多村民难以承受,缺衣少食加上恶劣的环境,致使村民们死的死,伤的伤。原本热闹的村庄,如今大多只剩下寥寥数人。
如今,寒潮虽已过去一月有余,但那些村子仿佛被抽去了生机。幸存的村民们病病恹恹,身体和精神都还未从那场灾难中恢复过来。
他们望着荒芜干燥的田地,心中满是绝望。由于缺乏劳动力和有效的应对措施,田里的土地早已干涸,看这个情况,今年颗粒无收似乎已成定局。
寒潮虽已过去,但其带来的创伤却如一道深深的伤口,在这片土地上久久无法愈合。不仅永安镇,全国各地在那场严寒的肆虐下,无数人失去了生命。
大部分死者曝尸荒野,或是无声无息地死在家中。家中若有幸存者,还能勉强料理后事,可那些全家都在寒潮中罹难的,尸体便只能那样一直扔着。
这并非人们冷血无情,实在是经历了寒潮的重创,大家身心俱疲,整个人都仿佛陷入了一团混乱之中,有心无力。
死去的人实在太多,挖坑掩埋都成了奢望。官府虽积极派人处理这些尸体,无奈人手太少,面对堆积如山的尸体,也只能杯水车薪。
随着天气一天天回暖,那些暴露在外的尸体开始迅速腐烂,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一些受灾严重的村子,简直臭气熏天,根本无法靠近。
还没走到村口,那股刺鼻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呕吐不止。前去处理尸体的官差们,不少人也因此病倒,使得本就艰难的处理工作变得更加麻烦。
这日,姜清曼从镇上办事回来。马车行驶在大路上,突然,车夫猛地拉住缰绳,马车停了下来。姜清曼好奇地掀起车帘,只见大路旁有几个人,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在风中冻得畏畏缩缩。
一看到有马车经过,他们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立马“扑通”一声跪在前面,声泪俱下地哀求着:“姑娘,行行好,我们一家就只有这几个人在寒潮中幸存下来,我们村里没有一点吃的了,求姑娘随便给点什么吃的,孩子已经饿晕了。”
姜清曼心中一紧,赶忙下车。她来到那孩子身边,蹲下身子,仔细地给孩子把脉。脉象显示,孩子确实是因为饥饿、疲倦和过度害怕导致的昏迷。
然而,当她抬头看向孩子的父母时,却发现二人神色不对劲。只见他们一直干呕,面色发红,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似乎在发着高烧,还时不时伴随几声轻微的咳嗽。
姜清曼心中警铃大作,她立刻也给这对夫妻把了脉。一番诊断后,她的心沉了下去。这应该是伤寒和痢疾合并引发的症状,也就是传播性极强的瘟疫。
好在目前刚出现症状,对于身体康健的正常人来说,传染性相对较低。但即便如此,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姜清曼不再迟疑,她迅速从口袋里拿出一条丝巾,紧紧地系在自己口鼻处。
随后,她又拿出两条丝巾,递给这对夫妻,急切地说道:“大哥,嫂子,不瞒你们,你们这病具有传染性。现在孩子虚弱,不能再得病了,所以你们也得把口鼻遮住。”
这对夫妻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但还是听话地接过丝巾,捂住了口鼻。
姜清曼转身走向马车,从空间里拿出一些包子和瓦罐装的米粥。得益于空间的保鲜特性,这些食物还是热乎乎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她把食物递到这家人手中,说道:“这些够你们一家吃几天了,你们赶紧吃点吧。”
那对夫妻接过食物,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跪在地上不停地说着:“谢谢姑娘,谢谢姑娘……”然后孩子的父亲立马小心翼翼的把粥喂给孩子,孩子喝完小半碗,悠悠转醒。
看到孩子醒了,二人才放心了,孩子的母亲狠狠咬了一口包子,哽咽着说:“姑娘,你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啊。我们村在寒潮里死了好多人,剩下的人也都病恹恹的。”
孩子的父亲接着道:“大家都没吃的,也没钱看病,我们实在没办法了,才出来打算去投奔亲戚,谁知路上孩子饿晕了,这才跟您讨口饭吃……”
姜清曼看着他们悲惨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她问道:“大哥,你们村离这儿远吗?还有多少人有这种症状?”
孩子的父亲抹了抹眼泪,说道:“不远,就在前面那个山坳里,叫李家村。村里原本有四百多口人,寒潮死了一大半,现在剩下的人里,有好些都像我们这样,又吐又烧的。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等死……”
姜清曼眉头紧皱,她深知瘟疫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她决定立刻去李家村看看,虽然她知道这很危险,但作为医者,救死扶伤是她的使命。
姜清曼回到马车,拿出一些自己研制的的药丸,递给这对夫妻,说道:“你们先把这些药丸吃了,多少能预防一下。没有必要不要摘下口鼻上的丝巾。我一会去你们村里看看,希望还来得及。”
那个孩子的爹一拍大腿,“姑娘,应该已经来不及了。哎,从前几日我们村还有邻近几个村子的村民,都陆陆续续已经离开了,说是去各地投奔亲戚了。”
姜清曼听了担心不已,看来这场瘟疫在东盛不可避免了,她得抓紧找人去京城通知萧逸尘。让他们在京城提前做好防护才行。
姜清曼又给那个孩子拿了一些别的吃食,那家人对她千恩万谢。她心里着急,坐上马车又往镇上跑去。
她手写一封信,拿出萧逸尘当初送她的玉佩当作信物。嘱咐方刚方强此事不容小觑,二人务必日夜不停的把信送到摄政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