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东方舰队的巨舰大炮轰鸣于冲绳外海,九州空军铁翼遮蔽东瀛本土天空的时候,九州权力的最高核心——陆绍远,却并未将主要精力投注在这些辉煌的战术胜利上。
因为此时在他的战略蓝图中,有一件事远比攻克一城一地更为重要,这件事的意义足以决定未来百年九州的国运,乃至重塑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这便是关于“核能”的奥秘。
此时的全球科学界,原子核物理正悄然成为最前沿的热门领域。
在世界各大顶尖实验室里,诸如“中子”、“放射性”、“链式反应构想”等概念已在少数天才的头脑中孕育。
然而,对于普通民众、各国政府乃至大多数军方机构而言,这些词汇无异于天书。核物理,此时仍是一门“纯科学”,它深奥、抽象,远离世俗应用,既无显而易见的民生价值,也未被证实拥有军事潜力。
正因如此,在这个时间段的世界,尚未有任何国家启动国家级的核武器或核能应用计划。这宝贵的认知真空与时间窗口,为陆绍远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历史机遇。
凭借来自未来的记忆,陆绍远清晰地知道,不久的将来,一个名为“核裂变”的发现将彻底改变战争形态与国际秩序。他要做的,便是在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前,动用全部资源,提前截胡,将这股足以毁天灭地亦能驱动文明的力量,牢牢掌控在九州手中。
他要让九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
为此,他留出了一整个上午,紧闭办公室大门,除极端紧急事务外,一律由办公室主任陈安挡驾。
在静谧而专注的氛围中,陆绍远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将他记忆中那些即将在核物理史上留下不朽名字的人物,逐一罗列于一份绝密名单之上。
他不仅仅是在罗列名字,更是在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智慧之网,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曼哈顿计划”的蓝图,而且比原历史早了数年,规模更为宏大。
中午时分,他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一份完美的计划和名单出现在他的眼前。
陆绍远的计划宏大而精密,计划的核心,分为明暗两条线。
明线: 在灯塔国,利用华起集团强大的商业影响力、超强的财力和“科学无国界”的理想主义旗帜,高调成立“华起未来能源科学研究院”。
这个研究院的公开宗旨将会是:“汇聚全球智慧,探索宇宙终极奥秘,为人类下一个能源革命奠定基石。”至少在表面上这将是一个看似纯粹、中立且资金无限的科学圣地,这些条件足以吸引那些尚在象牙塔中,对政治与战争感到厌倦或恐惧的顶尖头脑。
暗线: 在九州内陆深处,依托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逐渐完善的工业基础,同步建设绝密的“001号基地”,作为理论研究的深化、工程实现的最终场所和核武器的组装地。
而连接明暗两线的,正是那份他呕心沥沥整理出的名单上的人们。
陆绍远认真的着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要全部不能有任何遗漏,此时的他仿佛能看到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巨大能量。
为了打动这些顶尖天才,陆绍远还亲自为名单上的部分核心人物,草拟了他们各自研究领域的一些“前瞻性构想”
这些片段化的、在旁人看来晦涩难懂的文字,在这些科学家眼中,将会是黑暗中指路的明灯,一定会让他们脑海中原本模糊的理论瞬间变得清晰且激动人心,届时他们看过之后一定会对这位神秘的资助者及其掌控的研究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敬畏。
名单上分别有:
一,利奥·西拉德: “链式反应”概念的先知。
招揽策略:1理念共鸣陆绍远在给他的私人信函中,详细描绘了基于链式反应的“原子锅炉”(核反应堆)和“终极能源”的构想.
2科学院邀请他担任研究院的“首席科学架构师”,不仅给予他无限的资源,更承诺将他的理论蓝图变为现实。对于西拉德这样一位既充满理想主义又对世界政局抱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科学家而言,一个能理解他、支持他并能将构想付诸实践的“知己”,是难以拒绝的。
二,恩里科·费米(罗马国): 实验物理学之王。
招揽策略:学术抱负与安全承诺。陆绍远将会指示接触人员,直接向他提供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回旋加速器”的预算批准文件,并许诺他研究院院长的职位,赋予其绝对的学术自主权。
2,同时,敏锐地指出其犹太裔妻子在阳台演说家法西斯政权下面临的潜在风险,承诺为他的整个家族提供政治庇护和顶级安全保障,学术雄心与家庭安全的双重保障,是打动费米的关键。
三,尼尔斯·玻尔(丹麦): 哥本哈根学派的“教皇”。
招揽策略:合作而非征服。陆绍远深知直接招募玻尔极为困难。因此,计划由华起集团出资,在玻尔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旁,建造一座设施极其先进的“玻尔国际交流中心”,作为研究院的欧洲分部。玻尔将以顾问身份参与,其最优秀的学生和合作者将获得资助前来进行长期研究。这相当于在不触动玻尔的前提下,将他的人才库和学术网络无缝对接到自己的计划中。
四,欧内斯特·劳伦斯(灯塔国): “回旋加速器之父”。
招揽策略:事业升级。陆绍远让霍夫曼亲自拜访劳伦斯在伯克利的辐射实验室,直接开出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作为对他研究的“无条件”赞助,条件是共享加速器设计的专利,并聘请他作为研究院的高级科学顾问,负责监造研究院的所有大型粒子加速器。对于劳伦斯这样一位热衷于建造“更大、更好”设备的科学家,巨额投资和宏伟的工程前景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五,罗伯特·奥本海默(灯塔国): 才华横溢的理论家与未来的“原子弹之父”。
招揽策略:知遇之恩与领袖平台。此时的奥本海默尚未完全展现其科研管理的惊世才华,更多是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尖锐的思维闻名,陆绍远在给他的邀请函中,直接任命他为研究院“理论部主任”,负责协调所有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并附上了一段陆绍远本人关于“原子核结构稳定性与临界质量”的简略推演。这段推演虽不完整,却精准地指向了核武器设计的核心难题,一定会让奥本海默惊为天人,深感遇到了真正的“伯乐”。
六,丽丝·迈特纳(奥地利): 核物理的杰出女性和未来核裂变的理论解释者。
招揽策略:雪中送炭。作为犹太裔科学家,她在德意志的处境日益艰难。华起集团将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发出邀请,提供丰厚的职位和绝对的安全通道,将她和她侄子奥托·弗里希一同接走。
七,奥托·哈恩(德意志): 放射化学的泰斗。
招揽策略:秘密合作。鉴于哈恩对德意志的感情,直接招募困难。但可通过迈特纳的关系,建立秘密的数据交换渠道,确保能第一时间获得他关于铀原子核实验的最新发现。
还有其他一系列各领域的人才都在这份报告内。
除了那些顶尖人才外,陆绍远还着手培养属于九州自己的本土精英:陆绍远计划在九州顶尖学府(如西南大学、柳城大学等)秘密选拔数百名在数学、物理、化学、工程领域最具潜力的青年学生和学者。他们将作为“种子”,参与到这个前所未有的计划中,在实践中学习,最终成长为九州核工业与科技事业的脊梁。
计划已定,执行成为关键。
陆绍远用电报将一份绝密文件发出,目的地正是远在海那边的灯塔国,接收人正是他最信任的臂膀,华起集团的总经理,大鹰国公爵,霍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