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战区组织力量突袭东瀛本土长崎,并将其自杀艇巢穴化为火海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九州各大军区。
当战报送至东方战区司令部时,指挥中心内先是一静,随即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
一个年轻参谋下意识地脱口而出:“我擦!北方那帮家伙可以啊,直接干到鬼子本土去了?这么猛!”
站在巨幅作战地图前的东方战区空军副司令,一个少将听见转过头,脸上也带着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友军战绩的赞赏,也有一丝被比下去的不服气。
他用手点了点地图上高丽半岛的位置,语气带着一丝不服输的劲头,但更多的是冷静分析:“他们是占了地利。从他们辖区内的高丽半岛东部的机场起飞,毕方可以直飞东瀛本土,航程足够,连中途加油都不用,不过确实是打了个漂亮仗!但是——”
他话音一转,手指重重地敲在代表冲绳的那个岛屿标志上,“咱们东方战区也不能被他们比下去!要想咱们的轰炸机也能直飞鬼子本土,就得先把眼前这个‘南大门’——冲绳岛,给我彻底砸开!拔掉这颗钉子,咱们的翅膀才能伸得更远!”
他立刻转向身边的作战参谋,命令道:“立刻联系东方舰队司令部,以战区空军参谋部的名义,申请启动海空联合立体侦察机制!我们需要最详细、最新的冲蝇岛鬼子防御部署,特别是那些藏在山沟里、岩洞里的老鼠洞!”
这一需求迅速得到了东方战区参谋部的批准,并列为优先事项。战区内各方力量闻风而动。
台岛北部,一处戒备森严的空军基地。
两架外形与“毕方”轰炸机相似,但机腹和机鼻处有明显凸起光学窗口的飞机,在晨光中缓缓滑向跑道。
这是经过特殊改装的“毕方-h”高空侦察机,它们拆除了所有轰炸武装,加装了多台高精度、长焦航空相机和电子侦察设备,专门用于执行高风险、高价值的远程战略侦察任务。
它们这次的任务至关重要:利用其卓越的高空性能和精密相机,详细侦查冲绳岛,特别是南部山区,摸清鬼子那些依托石灰岩洞穴构建的防御工事的虚实,评估前期轰炸的效果,并重点搜寻海岸线附近任何可能藏匿自杀艇或设置岸防炮的隐秘地点。
因为,东方舰队真正的王牌——那两艘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白鲨”级大型巡洋舰,即将进场,必须为它们扫清潜在的水面和水下威胁。
“毕方-h-1”号侦察机上,主侦察官王炜正全神贯注地操控着相机控制面板。飞机在近万米高空平稳飞行,下方是蔚蓝的海洋和逐渐清晰的冲绳岛轮廓。
“进入目标区域,开始第一次航线扫描。”飞行员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传来。
“相机启动,连续拍摄。”王炜下达指令。机腹下的相机镜头无声地转动,以极高的分辨率,贪婪地捕捉着下方地面的每一寸细节。
岛屿上空依旧弥漫着一些尚未散尽的烟尘,那是之前轰炸的痕迹。地面遍布弹坑,许多地方已成焦土,这些都是前期轰炸的“杰作”。
但王炜和他的搭档知道,真正的威胁都隐藏在地下和反斜面。
“放大b-7区域,那片崖壁看起来有点奇怪。”王炜对操作员说。高倍率镜头迅速拉近,相机上立刻就显示出陡峭的、布满植被的石灰岩崖壁。
“注意看崖壁底部,靠近水线的地方,植被颜色有细微差异,似乎有人工修整的痕迹……还有,那里,看到那条极细反光的线了吗?很像伪装网边缘或者通讯线路!”王炜的语速加快,带着发现猎物的兴奋。
“标记!b-7区,崖壁底部,疑似隐蔽洞口或后勤补给点,坐标825。”他迅速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并通过数据链传回后方指挥部。
像这样的可疑点,在接下来的侦察航线上,被不断发现和标记。有些是岩壁上不自然的阴影,有些是植被中突兀的“小路”,有些则是岸边看似废弃、但周围水域有轻微油污扩散的小型湾口。
侦察机的发现,立刻转化为了打击指令。
情报就是命令。不到一个小时,由六架“毕方”轰炸机组成的、满载着炸弹的快速打击小队,便根据侦察机传回的坐标,飞临了那些被标记的地点上空。
虽然现在的技术还达不到精确轰炸的能力,但是毕方轰炸机直接使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量大管饱,全覆盖!
“锁定b-7目标,投弹!”
一枚沉重的炸弹脱离挂架,带着尖锐的呼啸,朝着那片看似寻常的崖壁底部精准坠下。
“轰——!”
剧烈的爆炸声中,崖壁底部被炸开一个巨大的缺口,碎石混杂着扭曲的金属构件和隐约可见的坑道内部结构暴露出来!甚至能看到几个被震得晕头转向的小鬼子士兵从烟雾中仓皇跑出,随即被后续的爆炸吞没。
空中打击取得了一定成果,摧毁了一些暴露的或伪装不够完美的目标,但毕方轰炸机飞行员和侦察机机飞行员的同事们都清楚,这种来自空中的“点名”效果有限,正如战前情报分析所指出:
空中打击对于深藏于反斜面、地下纵横交错的坑道体系,效果终究有限。鬼子的工事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的天然遮蔽,侦察机的相机无法看穿山体,炸弹也难以拐弯去打击山背后的目标。
许多精心伪装的射击孔、观察哨和坑道辅助出口,依然如同毒蛇一般,在暗处窥伺。
特别是在冲蝇岛的南部,这里多山,鬼子在这里的工事大量构建在山体的“反斜面”,即背向大海的一面。轰炸机从海上方向飞来,视线和炸弹弹道都被山脊线阻挡,难以有效打击这些目标。
这里的鬼子充分利用植被、岩石阴影和天然洞穴,坑道出口往往小而隐蔽,并精心处理活动痕迹,空中极难分辨。
而且除非直接命中洞口,否则大多数炸弹只是在山体表面制造弹坑,对深藏于内的坑道系统毁伤效果甚微。
所以最终剥开这颗硬核桃的任务,还得交给海军的重锤。
在空军尽可能地将已发现的可疑目标“梳理”了一遍之后,两艘“鳄鱼”级驱逐舰,凭借着其相对较小的吨位和灵活性,开始执行危险的抵近侦察任务。
它们小心翼翼地游弋在距离海岸线更近的海域。舰桥上,巨大的光学测距仪和指挥仪被操作手们缓缓转动,其高倍率和精密度远超飞机上的设备。
观测员们如同经验丰富的老猎手,透过这些“望远镜”,一寸寸地扫描着海岸线上的每一处岩石缝隙、每一片植被异常的区域。
“报告!c-4区,发现反斜面岩壁有异常反光,疑似金属构件或玻璃!”一艘驱逐舰的观测员大声报告。
“记录坐标,标注为c-4可疑点。”舰长命令道。
“d-1区,水线附近发现人工开凿痕迹,周围植被有踩踏迹象!”
“记录,d-1可疑点。”
驱逐舰的抵近侦查,凭借其更稳定、更细致的观察平台,又发现并标记了大量空中侦察难以察觉的细微迹象,进一步完善了对冲绳岛海岸防御体系的“点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