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是他们在1969年创办的,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们彻底放弃了凤楼生意,全心投入媒体行业。
到了1972年,《东方日报》的日销量就已经突破五十万份。
五十万份听起来不算夸张,但在这个城市里,已经相当惊人了。
要知道,整个港岛人口两千多万,每天所有报纸加起来的总销量也就三百来万份。
报纸售价目前是一块二港纸一张。
一天卖出五十万份,收入就有六十万港纸。
除去分销和人工成本,利润大概能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也就是每天净赚二十多万港纸。
一年下来,利润差不多有七千多万。
这还只是报纸这一块的收益,再加上旗下其他的刊物。
虽然杂志的发行量比不过报纸,但单价更高,每年也能稳定入账两三千万。
更别提还有其他方面的产业。
综合来看,马家兄弟一年净收入破亿完全是常态。
要是将来东方报业上市,身价几十亿也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相比起卖粉的营生,这种赚钱方式简直不要太轻松。
也难怪他们愿意舍弃凤楼生意,专心经营报业。
而且不止合法体面,收入也远胜从前。
东方日报之所以能迅速扩张,除了他们的背景之外,也因为拥有特殊资源。
不管是黑白两道,只要不是太过火,很少有人会为了新闻报道跟他们翻脸。
至于港府方面,也不可能随便查封一家报社,那样引起的舆论反弹太大。
而这样的优势,苏天义同样也有。
他虽然对媒体行业了解不多,但没关系,有乐慧贞在,她懂就行。
他女人办的报纸,哪个组织敢来惹事?
“能行吗?”
乐慧贞眼神立刻亮了起来,看向苏天义。
乐慧贞和一般的女人不一样,如果有机会,她真的很想成为一个事业型女性。
“当然可以。”
苏天义点头说道:“只要你愿意做,我在后面给你撑腰,你想报道什么都可以,没人敢来找麻烦。”
苏天义脸上带着十足的信心。
他马家兄弟过去在道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他自己更是红得发紫。
谁会为了这种事得罪他?
“阿义,谢谢你。”
乐慧贞一脸感动地看着苏天义。
说着,她缓缓地向苏天义靠了过去。
“哎哟,你们俩怎么搞的,这大白天的……”
半个小时后,李欣欣一进门,看到沙发上的情形,有些不屑地说道。
“你少说吧,你和阿义以前在沙发上也不安分呢……”
乐慧贞白了她一眼。
她自己以前疯起来,可不比别人差。
听到乐慧贞这么说,李欣欣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她哪有乐慧贞那么大胆开放。
“欣欣,过来。”
苏天义朝李欣欣招手。
李欣欣听话地走了过来,坐在苏天义身边。
“刚才我和阿贞商量了一下,打算让她办一份报纸,你觉得怎么样?”
苏天义看着李欣欣开口问道。
“报纸?”
李欣欣愣了一下,随即说道:“那当然好啊。”
“不过,现在报业竞争很激烈,从哪儿开始比较好呢?”
确实如此,如今港岛大大小小的报纸,已经有上百份之多。
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你怎么看?”
苏天义转头看向阿贞。
“我是这么考虑的。”
乐慧贞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我们先从娱乐报做起。
现在港岛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明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
随着她的话,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不愧是做过记者的人,眼光独到,反应敏捷。
按照她的设想,先以娱乐报纸打开市场,打响品牌。
港岛娱乐圈背后,不少影视公司其实都和社团有关联,因为这是最理想的洗钱渠道之一。
许多电影公司其实就是社团开设的。
一般的报纸不敢随便报道这些艺人,怕的就是被社团报复——毕竟他们也是靠这些明星赚钱的。
而乐慧贞则完全不用担心这些。
她有苏天义这座大靠山,谁敢说什么?
当然,前提是别触碰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不然事情就不好说了。
“等我们的娱乐报纸站稳脚跟之后,再拓展到日报、财经报这些领域。”
乐慧贞一脸志在必得的模样,描绘着自己心中的蓝图。
“别忘了,还有赛马资讯。”
苏天义望着乐慧贞说道,“买马可是港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是能出一份专业的赛马情报刊物,肯定大受欢迎。”
“对,还有赛马情报。”
要不是现在赛狗已经不太热门了,否则早几年光靠狗报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东方日报》是怎么起家的?不就是靠着狗经打开市场的,借此打响名号,然后迅速崛起。
像《星岛日报》、《明报》这类报纸,在销量上根本拼不过《东方日报》。
“阿义,那你说我们的报刊该取什么名字?”
阿贞转头看向苏天义,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地问道。
“名字嘛……”
苏天义沉吟片刻,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随即说道:“不如就用‘星辰’来命名,怎么样?”
“星辰?”
阿贞有些不解。
苏天义解释道:“这代表着我们志在高远,目光如星辰般辽阔。”
“娱乐类的刊物可以叫《星辰娱乐周刊》,时事新闻类就叫《星辰时报》,每日新闻就称《星辰日报》,再比如《星辰赛马快报》、《星辰财经报》等等,都统一使用‘星辰’作为前缀。”
“以后还可以拓展其他板块,比如推出周刊、专业期刊也都沿用这个名称。”
“这样一来,我们‘星辰’这个品牌就能迅速建立起来。”
苏天义一边说,一边想到一个新的思路。
他看着阿贞继续说道:“也不必先从娱乐报切入市场,直接把所有类型的报刊同时推出。”
“这么多种类的星辰系报刊一起上市,一定会引起轰动。”
“阿义,这样的话,投入会不会太大?”
阿贞语气有些迟疑。
万一赔了,几百万就打水漂了。
按照苏天义的设想,要真正铺开摊子,光是外派记者就得几百甚至上千人。
再加上写稿的撰稿人、负责审稿的编辑、印刷人员等各个岗位,加起来至少需要千人以上。
按每人月薪平均两千来算,单是每月的人工成本就要两百万。
再加上办公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出,整体预算千万起步。
“不就是钱的事儿么。”
苏天义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一千万而已,不算什么。”
他现在每个月光是从走私生意里分到的利润就有两千万。
随着年底临近,走私的生意越来越火爆。
内地物资紧缺的情况太严重,他们运输的那些货物,也只是杯水车薪。
真正的巨额利润都被东南亚和港岛的大鳄们赚走了。
他和韩宾两人合起来占的市场份额可能连5%都不到,还属于边缘角色。
至于人力开支方面,一个月三百万绰绰有余。
最花钱的反而是初期的场地建设与设备购置。
但苏天义坚信,这份事业前景非常可观。
“那就这么办。”
苏天义凝视着阿贞,语气沉稳地说道:“回头你让阿敏去联系义慧,让她在铜锣湾那边租一栋写字楼。”
将公司设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苏天义心里更有底。
其他帮派要是想动手,也得掂量一下,有没有胆子踏进铜锣湾。
“嗯。”
阿贞轻轻点头。
就在这时,何敏推开门走了进来。
“大家都在啊。”
她一进门,看到苏天义、李欣欣和乐慧贞三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
“阿敏,你回来了。”
苏天义开口说道。
何敏把包放下,挂在门口,换了拖鞋,走到了沙发旁。
“你们在聊什么呀?”
她带着几分好奇问道。
自从那次美丽的误会之后,苏天义就把她带回了家。
而她与阿Ann完全不同。
“我们刚刚在谈报纸的事……”
乐慧贞随即把刚才大家讨论的内容,向何敏讲述了一遍。
“这真是个好消息。”
何敏听后,眼睛一亮,满脸欣喜地说。
特别是听到苏天义的想法后。
“太好了,阿敏你明天让义慧过来一趟,帮我把公司注册下来,顺便我再招些人手。”
乐慧贞对何敏说道。
“没问题。”
何敏爽快地答应了,接着对乐慧贞说:
“这样吧,我让悭妹和海潮先过去帮你一段时间,等你那边走上正轨,再让她们回来。”
“真的吗?那太好了。”
乐慧贞一听,脸上顿时洋溢起喜悦的笑容。
反正熊猫集团这边也没太多事务,主要就是做贴牌加工。
把货送进厂房,贴上标签再运出去,流程简单,别的都不用操心。
正好可以让悭妹和海潮去帮帮她。
“悭妹?海潮?”
苏天义听了这两个名字,露出疑惑的神情,望向何敏。
“阿义,我还没跟你说过……”
何敏忽然想起自己还没提起过这两人,便解释了一下。
原来,这两个人正是之前余义慧向苏天义汇报过的女员工。
何敏接手熊猫公司之后,观察过她们,做事认真踏实,不懂就问,学习很积极。
‘这不是小犹太吗?’苏天义心中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