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初升,那一轮红日如同一颗炽热的火球,将万道霞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整个文曲广场瞬间被照得一片辉煌。
少了镇北侯萧长风昨日那般无理取闹的扰乱,场内的考生们纷纷摩拳擦掌,一个个满怀期待地将目光投向主考官。
主考官手里紧握着复试考生名册,面色却有些难看。
他微微俯身,凑近方孝存,低声说道:“方老,还有一名考生至今尚未到场。”
“此为何人,竟敢迟迟不入考场,难道是想主动被取消参赛资格不成?”
方孝孺的话语中已然带上了明显的怒气。
说罢,他直接从主考官手中拿过报名册,目光急切地一路看下去。
“强者,总是最后才会登场的。”
就在此时,一个高傲且自负的声音,在考场之中悠悠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萧天赐在一众侍女的簇拥下,正缓缓走来。
今日的他身着一袭月白锦袍,那锦袍的面料宛如月光般柔和,随着他的步伐轻轻飘动。
腰间挂着一块晶莹剔透的君子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一看就非凡品。
头戴玉冠,衬得他面容愈发俊朗,只是那眼神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傲,根本没把众人放在眼里。
他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负手而立,以一种俯瞰全场的姿态,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微笑。
他甚至完全无视正在监考的方孝存,眼睛死死地盯着萧凌云,仿佛眼中只有这个对手。
“萧凌云,你真以为有了伴生儒器就能胜过我了?”萧天赐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轻蔑,“不过是我不屑参与的初试魁首,还真让你得意起来了。”
“凭我萧天赐的儒道修为,捏死你就如同捏死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
说罢,他周身气息微微一震,一股强大的修身境儒道修为,毫无保留地展露无遗。
“天啊,小侯爷儒道修为竟然也是修身境,果然气度不凡!”
“听说他自幼天赋异禀,文道武道皆为绝顶。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镇北侯府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小侯爷此次复试,必定能拔得头筹!”
“我等能与小侯爷同台比试,也算是与有荣焉啊!”
……
周围的考生们见状,纷纷出言恭维,脸上无一例外地带着谄媚的笑容,试图讨好这位身份尊贵的小侯爷。
萧天赐仅仅矜持的微微颔首,对众人的夸赞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他目光扫过众人,随后望向高处监考的方孝存,不紧不慢地说道:“方大儒,本世子昨夜苦读诗书,沉浸其中,误了些许时辰。如今既然本世子已到了,那就请宣布复试开始吧!”
一众围观的百姓听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还纷纷出声夸赞。
“想不到小侯爷不仅武道冠绝同代,就连儒道也如此刻苦,真是位盖世天骄啊!”
“如此说来,小侯爷迟到些许,也是情有可原啊!”
方孝存心中虽对萧天赐的傲慢颇为不满,但奈何其身份超然,即使故意姗姗来迟,自己也难以借题发挥。
他只得冷哼一声,说道:“既是如此,小侯爷速速落座吧!”
随后,他看向站在身边一侧的主考官。
主考官立刻心领神会,快步走上高台,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声音朗声道:
“登龙大考复试,正式开始!今日复试题目为 —— 治国策论,论述国家强盛之根本。各位考生,可开始作答!”
题目一出,全场瞬间哗然。
今日复试的难度,相较于初试,简直有天壤之别。
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策论,不仅需要考生熟读四书五经,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更要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绝非易事。
果不其然,大量复试考生看见题目后,纷纷面露难色。
有的眉头紧锁,像是被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的咬着笔杆子,眼神中满是迷茫,迟迟难以下笔。
更有甚者,直接起身,满脸无奈地退出考场,干脆放弃了复试资格。
这些考生本就是镇北侯武官一脉的子弟,虽然也渴望得到文运加持,但遇到此等难题,也只能无奈做罢。
方孝存坐在监考台上,看着这一幕,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
不过,好在尽管有大量考生被题目难住,场中依然有两人在奋笔疾书,丝毫不为所动。
萧凌云脸色淡然,神色平静如水。
他有条不紊地铺好宣纸,略作思索,脑海中便如同一幅幅画卷展开,万千良策涌上心头。
只见他提笔挥毫,笔锋在宣纸上如龙蛇游走,仿佛在与纸张倾诉着自己的治国之见,将胸中的智慧与谋略全部倾墨于纸上。
萧天赐不屑地瞥了一眼萧凌云,冷笑出声:“装模作样,萧凌云你那脑子里,能挤出些许诗文就是极限了。”
“而我跟随大儒李长思,日夜苦学,早已学富五车,文贯古今。区区治国策论对我来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完成。”
说罢,他也不甘示弱,立刻落笔成文,那自信的模样仿佛胜券在握。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际的浮云渐渐散去。
突然,两束耀眼的金光笔直落下,分别将萧凌云与萧天赐二人笼罩。
那金光宛如神只的光辉,闪耀夺目。
“文章未成,便引动文脉金光附体,这两人皆为我玄胤大才啊!”
主考官两眼放光,忍不住出声赞叹道,眼神中满是惊喜与欣赏。
二人挥毫落墨的身影,与其余那些难以落笔、面露窘态的考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仿佛两轮灼灼烈日横空出世,释放出的光辉是如此强烈,将其余考生那点如荧光般微弱的光芒彻底掩盖下去,使得整个考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他们二人身上。
啪!
萧天赐的考位上传来一声放笔声。
他放下毛笔,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迹,嘴角勾起一抹得意到近乎张狂的微笑。
他手持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文章,胸有成竹地起身,看向仍在专注书写的萧凌云,挑衅道:“萧凌云,你可以停笔了!”
“本世子的文章既成,你写再多也只是无用功。在本世子面前,你注定只能是失败者。”
萧凌云连眸子都未曾抬一下,萧天赐的话语仿佛只是耳边风,自顾自地继续笔走龙蛇,洋洋洒洒书写着策论。
“萧凌云,你一天是废物,一辈子都是废物!”
萧天赐见被无视,心中的怒火更甚,忍不住咒骂两句,一步跨出,来到了监考台下。
“诸位考官,我已完成策论,请容我诵读。”萧天赐微微昂首,眼神中带着一丝傲然。
主考官点了点头,说道:“恭请小侯爷诵读高论,我等洗耳恭听。”
萧天赐展开宣纸,腰间的君子玉发出淡淡微光,衬托得他愈发超凡脱俗,宛如仙人临世。
他深吸一口气,稍稍酝酿了一下情绪,高声朗诵道:“昔年曾有六国,地力丰饶,民殷国富,然终为强秦所灭,何也?”
“非其智不及秦,乃其武备松弛,畏秦如虎也!”
萧天赐的语气愈发激昂,手中的宣纸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抖动。
“秦以武力强横,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此乃亘古不变之真理 —— 武力者,国之根基也!”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武者之勇,乃国之胆魄!”
萧天赐越说越激动,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看到了玄胤王朝在他的理念下走向强盛的未来。
“我玄胤王朝以武立国,欲求强盛之路,当以战止战!训练精兵,锻造利器,让四方蛮夷,闻我玄胤之名,便望风而逃!”
话音刚落,自萧天赐策论稿上传来杀伐之音,那声音仿佛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
周围听众耳边似有金戈铁马奔腾而过,心中无不涌起万丈豪情。
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战场,气吞万里如虎。
一文既出,便如千军万马之势,引得皇城百姓群情激奋,纷纷振臂高呼:
“杀!杀!杀!”
尽管方孝存平日里对萧天赐极为厌恶,但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篇《六国论》写得精妙绝伦。
妙笔生花,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
“绝也妙也!小侯爷此文当为复试甲等第一啊!”
“好!好一篇策论!以史为鉴,论述武力之重要性,视角独特,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文采飞扬,当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诸多考官对萧天赐的《六国论》赞不绝口,毫不吝惜夸赞之词。
在场的考生听罢,纷纷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萧天赐的差距犹如天壤之别,不少人直接停笔作罢。
“如此文章,如此高论,我输得心服口服。”
“输给小侯爷这等人物,俺不丢人。”
萧天赐满脸得意,尽情享受着众人的追捧和夸赞。
他挑衅地再次看向萧凌云,似乎在等待着对方乖乖认输。
然而,萧凌云并未回应他的挑衅。
他轻轻停笔,取下镇砚,动作优雅而沉稳。
随后,他面向监考官,轻声却坚定地说道:“学生萧凌云《治国策》完成,请准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