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插了进来:“佳梦,你喜欢艺术,就努力去走艺术的路。”
两人回头,只见丁亦秋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盘切好的西瓜,微笑着递给她们。
她在金佳梦身边坐下,看着女孩脸上未干的泪痕和提到舞蹈时眼中的光,了然地点点头。
“谢谢亦秋阿姨。”金佳梦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西瓜。
“佳梦,”丁亦秋的声音很柔和,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你有没有想过,在省一中,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赛道?”
“自己的…赛道?”金佳梦茫然地重复。
“嗯。”丁亦秋肯定道,“你的天赋和热情,显然不在传统高考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它们在这里,”她指了指金佳梦的四肢和心脏,
“在你的舞姿里,在你的歌声里。强迫自己去挤一条不适合的路,只会磨灭你的灵气,消耗你的自信。”
闻佳宁眼睛一亮:“亦秋阿姨,您的意思是……?”
丁亦秋看向金佳梦,眼神认真:“可以考虑一下艺术类院校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等等等,这些顶尖的艺术学府,才是真正能让你发光发热的地方!”
“在那里,你的舞蹈、你的表演、你的音乐,不再是‘不务正业’,而是你安身立命、追逐梦想的专业!”
“艺术…院校?”金佳梦喃喃道,这个词汇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涟漪。她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的光芒,“我…我可以吗?我能考得上吗?”
“当然可以!”丁亦秋的语气斩钉截铁,“你的舞蹈底子非常好,台风也大气,现在你也是小有名气了,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不过,”
她话锋一转,给金佳梦发热的头脑稍稍降温,“想要进入这些顶尖的艺术殿堂,除了过硬的专业课成绩,文化课成绩同样是一道门槛。虽然要求比普通高考低不少,但绝不是没有要求。”
“怎么会有人,文化课又好,艺术成绩又好的呢?”金佳梦的脸瞬间又垮下去。
丁亦秋笑了,她拿出手机,迅速翻找着:“谁说的,艺术领域的学霸可不在少数。”她把手机屏幕转向两个女孩。
“你看这位,李健,清华电子工程系的高才生,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音乐人、歌手。水木年华,知道吧?他就是成员之一。”
“还有这位,撒贝宁,北大法学院毕业的,现在是最着名的主持人之一。”
“这位女演员,马丽,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但你知道吗?她当年是以文化课高分考进去的,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演员!”
丁亦秋收起手机,目光灼灼地看着金佳梦:“类似的案例,非常多,这些成功的前辈们,他们证明了什么?证明艺术和文化并非对立!深厚的文化底蕴,反而能滋养艺术,让你的表演、你的创作更有深度和内涵!”
“艺考的文化课要求,对于你现在的‘坐牢’感来说,已经是降低了很大的难度。它不再是让你绝望的高山,而是一个你只要咬咬牙、用对方法就能翻越的丘陵!为了你真正热爱的事业,为了能站在梦寐以求的舞台上,这点‘丘陵’,不值得你去拼一把吗?”
丁亦秋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金佳梦心中那扇紧闭的、名为“可能性”的门。
那些她曾经仰望的名字,那些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的身影,此刻仿佛成为了可以追寻的灯塔!原来,通往舞台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原来,她厌恶的文化课,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而是通往梦想彼岸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一股久违的、混杂着希望和斗志的热流,在金佳梦胸中涌动。
她眼中的迷茫和颓丧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目标感的明亮光芒。“亦秋阿姨!之前大家都认为练艺术会影响文化课,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可以这样理解艺术和文化课的关系。”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闻佳宁紧紧握住她的手,由衷地为闺蜜高兴:“太好了,佳梦!亦秋阿姨说得对,你不用和省一中其他的同学比,你可以走自己的赛道。”
闺蜜俩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一个要冲击高考本科,一个要备战艺考,虽然道路不同,但那份为梦想拼搏的决心却如此相似。
开学第二天,就是闻佳宁正式离开原3+2班,转入高职考班的日子。
王玉兰帮闻佳宁收拾着最后几本书,动作慢得像在播放慢镜头。她低着头,长长的刘海遮住了眼睛,肩膀微微耸动。
“玉兰…”闻佳宁轻声唤她。
王玉兰猛地抬起头,眼圈红红的,像只委屈的小兔子。
她一把抱住闻佳宁,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宁宁…我舍不得你走!以后上课不能偷偷传纸条了,下课不能一起去小卖部了,放学也不能一起回家了…”她越说越伤心,眼泪吧嗒吧嗒掉在闻佳宁的肩膀上:
“你要去竞赛,我就一直等着你回来。原来以为你拿了金牌我们就可以天天一起上课了,没有想到,你彻底离开班级了……”
闻佳宁心里也酸酸的,用力回抱着这个陪伴了自己整个高一的好友。“傻玉兰,我只是转个班,又不是转学!还在一个学校呀!你在三楼,我在二楼,又不远,想我了随时来找我!午饭我们还一起吃!”
“可是……可是感觉就不一样了嘛……”王玉兰抽噎着,“你去了新班级,肯定会有新朋友……”
“王玉兰!”闻佳宁扶住她的肩膀,让她看着自己的眼睛,语气无比认真,“听着,你永远是我闻佳宁最好最好的闺蜜!这一点,无论我在哪个班,都不会改变!”
想到自己的抱负以及金佳梦的艺术赛道,她很认真地对王玉兰说:“玉兰,我们都要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适合赛道。我们约定好的,一起努力!你留在学生会好好干,我去高考班拼命学,我们顶峰相见!”
“顶峰…相见?”王玉兰重复着,眼泪还挂在睫毛上,但眼神已经亮了起来。
“对!顶峰相见!”闻佳宁用力点头,伸出小拇指,“拉钩!”
“拉钩!”王玉兰破涕为笑,伸出小拇指紧紧勾住闻佳宁的手。
两个女孩的手指用力地勾在一起,仿佛将彼此的承诺和情谊牢牢锁住。
王玉兰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包装得很用心的长方形小盒子,塞到闻佳宁手里:“喏,送你的…去了新班级…加油!”
闻佳宁打开一看,是一支崭新的、笔杆上刻着“全力以赴”四个字的签字笔。她心头一暖,紧紧攥住:“谢谢玉兰!我一定会加油的!”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王玉兰和原班的同学,闻佳宁抱着自己的书本和文具,深吸一口气,走向位于教学楼二楼的——高二高职考(1)班。
这是学校专门为有考本科意愿的学生设立的重点冲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