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吟
石崇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钦明冲默,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化则时雍。庭有仪凤,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万国率从。荡清吴会,六合乃同。
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和平。
匡佐伊何,守身为正。凌霜无怯,九死靡贞。
眺彼稷契,实弘典经。允兹二人,忠肃齐明。
横草之劬,功盖群生。恢恢大猷,万载是程。
……
赏析:
《大雅吟》是石崇创作的一首颂诗,旨在歌颂帝王功绩,宣扬理想政治与臣子品德,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主题思想
1. 歌颂帝王功绩:诗中对太祖和武王的功绩进行了细致描绘与高度赞扬。太祖“启土万里”,以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仁德,“仁格宇宙,义风遐畅”,开疆拓土,志向远大,如同周文王般得天下三分之二,奠定了王朝的基础。武王则“荡清吴会,六合乃同”,不仅凭借自身的聪慧、敬肃和文德,实现了天下统一,还营造出“庭有仪凤,郊有游龙”的祥瑞盛世景象,展现出卓越的统治才能,表达了诗人对帝王文治武功的崇敬与歌颂。
2. 宣扬理想政治:“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和平”描绘出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象征着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君主贤明,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反映出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这是帝王正确治理的结果,强调了贤君明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3. 强调臣子品德:“匡佐伊何,守身为正。凌霜无怯,九死靡贞”表明诗人认为臣子辅佐君主应坚守自身正直的品德,面对艰难险阻要不畏不惧,即便历经磨难也不能改变忠贞的操守。诗中还以稷和契为典范,称赞他们弘扬经典,忠诚恭敬,为国家和百姓建立了卓越功勋,倡导臣子应具备这样的品德和能力,以辅佐君主实现理想政治。
二、艺术特色
1. 结构严谨:诗歌层次分明,先分别歌颂太祖和武王的功绩,再描绘太平盛世的景象,最后阐述臣子应有的品德,从帝王到国家再到臣子,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使整首诗的主题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和深化,结构完整且严谨。
2. 用典巧妙:多处运用典故,如“三分有二,周文是尚”,以周文王得天下三分之二的典故来类比太祖的成就和志向,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还使对太祖的赞美更为含蓄且有力。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歌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3. 语言庄重典雅:整首诗语言风格庄重、典雅,用词考究。如“堂堂”“于穆”“渊弘”“钦明冲默”等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肃穆感和庄严感,与歌颂帝王、宣扬政治理想的主题相契合,营造出一种宏大、崇高的氛围,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对帝王和理想政治的崇敬之情。
……
解析:
1.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
- 解析:“堂堂”一词描绘出太祖形象的威严庄重,展现出其不凡的气质与地位。“渊弘其量”则着重刻画太祖的度量,“渊”表示深邃,“弘”意为广大,突出太祖有着宽广深远的胸怀,能够包容万物,为下文对其仁德与志向的描述做铺垫。
2. 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 解析:“仁格宇宙”中的“仁”是儒家核心思想,这里表示太祖的仁爱之心能够感通整个宇宙,体现其仁爱之广之深,遍及世间万物。“义风遐畅”指太祖所秉持的正义之风能够向远方畅快地传播,表明其正义的影响力极为广泛,从品德层面高度赞誉太祖,使太祖的高尚形象更加丰满。
3.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
- 解析:“启土万里”描述太祖致力于开疆拓土,取得了幅员辽阔的土地,彰显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展现出强大的国力拓展。“志在翼亮”表明太祖的志向在于辅佐王室、光大帝业,体现其不仅有开拓疆土的能力,更有高远的政治抱负,凸显其宏大的志向与使命感。
4. 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 解析:此句运用周文王的典故,传说周文王时周国已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却依然臣服于殷商,以仁德着称。这里将太祖与周文王相类比,表明太祖如同周文王一样,在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崇尚以仁德治理天下,强调太祖的统治理念与周文王相似,推崇其以仁取天下的高尚品德和政治智慧。
5.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
- 解析:“于穆”是古代用于赞美之词,起强调和美化的作用,表达对武王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奕世载聪”指武王世代都承载着聪慧的特质,说明其家族传承着智慧的基因,暗示武王的聪慧并非偶然,为后文对武王品德和功绩的描述奠定基础,突出其天生的卓越资质。
6. 钦明冲默,文思允恭。
- 解析:“钦明冲默”分别从不同方面刻画武王的品德。“钦”表示敬肃,体现武王对天地、对国家、对百姓怀有敬畏之心;“明”指明达,说明他对事物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冲默”形容其淡泊沉静,不骄不躁,有着沉稳的气质。“文思允恭”中,“文思”表明武王有文德、有思想,具备卓越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思考能力;“允恭”表示其谦逊恭敬,展现出良好的品德修养,从多个维度全面塑造出武王贤明的形象。
7. 武则不猛,化则时雍。
- 解析:“武则不猛”描述武王在军事方面的特点,虽拥有武力进行征伐,但并不凶猛残暴,体现其军事行动的克制与智慧,并非单纯依靠暴力,而是以合理的方式运用武力达成政治目的。“化则时雍”指出武王推行的教化能使社会风气和谐太平,“时雍”表示社会和谐、太平的状态,表明武王不仅擅长军事,在治理国家、推行教化方面也卓有成效,使国家在其统治下走向繁荣和谐。
8. 庭有仪凤,郊有游龙。
- 解析:运用象征手法,“庭有仪凤”描绘凤凰在庭院中出现,凤凰在古代象征着祥瑞、太平与美好,代表着君主圣明,政治清明,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幸福。“郊有游龙”说蛟龙在郊野游动,同样是祥瑞的象征,进一步渲染出武王统治时期天下呈现出的祥瑞之象,强化了对武王统治下太平盛世的描绘,从侧面烘托出武王的贤明统治。
9. 启路千里,万国率从。
- 解析:“启路千里”形象地描绘出武王为国家开辟出广阔的发展道路,寓意着国家在其领导下不断拓展前进的方向,取得显着的发展成果。“万国率从”则体现出武王统治的影响力之大,众多国家纷纷顺从跟随,展现出武王在当时拥有极高的威望,周边国家对其统治的认可和归附,突出了武王的强大领导力和国家的强盛地位。
10. 荡清吴会,六合乃同。
- 解析:“荡清吴会”明确指出武王成功平定了吴会地区,“荡清”强调了军事行动的彻底性,表明武王通过军事手段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实现了地区的稳定与统一。“六合乃同”中,“六合”指代天下,说明武王在统一吴会地区后,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局面,展现出武王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统一国家的伟大功绩,使国家走向完整统一。
11. 泰阶既平,洪水既清。
- 解析:“泰阶”在古代天文学中指三台星,又象征着朝廷和国家的政治秩序。“泰阶既平”寓意着朝廷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治秩序稳定,没有动荡和混乱。“洪水既清”中的“洪水”常被视为灾难的象征,这里表示各种灾害都已被清除,社会恢复安宁,描绘出一个政治稳定、灾害消除的太平景象,象征着武王统治下国家的繁荣昌盛。
12. 大人在上,区宇和平。
- 解析:“大人”指代圣明的君主,这里指武王。“大人在上”强调了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表明正是因为有像武王这样贤明的君主处于统治地位。“区宇和平”描绘出整个国家和天下都处于和平的状态,强调了贤明君主对于国家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武王统治下太平盛世的赞美。
13. 匡佐伊何,守身为正。
- 解析:此句开始阐述臣子辅佐君主的原则。“匡佐伊何”提出问题,即臣子应该如何辅佐君主呢?“守身为正”给出答案,强调臣子首先要坚守自身的正直品德,这是辅佐君主的基础和根本,为下文进一步阐述臣子应具备的品德做铺垫,突出了品德在臣子辅佐君主过程中的重要性。
14. 凌霜无怯,九死靡贞。
- 解析:“凌霜无怯”用在寒霜中毫不胆怯来比喻臣子面对艰难险阻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不被困难吓倒。“九死靡贞”中的“九死”表示历经无数艰难困苦,“靡贞”强调即使经历再多磨难也不能改变忠贞的操守,突出臣子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诚坚定不移,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和品德。
15. 眺彼稷契,实弘典经。
- 解析:“眺彼稷契”中,“眺”有仰望、看齐之意,“稷”和“契”是古代传说中舜帝的两位贤臣,稷教百姓耕种,契负责教化民众。这里以稷和契为典范,“实弘典经”指出他们切实弘扬了经典,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臣子树立了榜样,表明臣子应像稷和契一样,具备卓越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16. 允兹二人,忠肃齐明。
- 解析:“允兹二人”肯定了稷和契这两位贤臣。“忠肃齐明”具体阐述他们的品德,“忠”表示忠诚,对君主和国家忠心耿耿;“肃”体现严肃认真,对待工作和职责一丝不苟;“齐”可理解为公正、整齐,行事公正合理;“明”表示明达,对事物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高度赞扬了稷和契忠诚、认真、公正、明达的高尚品德,为臣子树立了全面的道德标杆。
17. 横草之劬,功盖群生。
- 解析:“横草之劬”中的“横草”指行草中使草倒下,比喻极为微小的事情;“劬”表示劳苦。此句表明稷和契即便做着看似微小的事情,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功盖群生”强调他们的功绩惠及天下百姓,超越众人,突出了他们即使从微小之事做起,却能凭借不懈努力为百姓带来巨大福祉,成就非凡功业,激励臣子要以他们为榜样,兢兢业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18. 恢恢大猷,万载是程。
- 解析:“恢恢大猷”中,“恢恢”形容宽广广大的样子,“大猷”指治国的大道、宏大的谋略。此句赞扬稷和契所践行的治国之道和谋略宽广宏大,具有深远的意义。“万载是程”表示这些谋略和品德可以作为千秋万代遵循的准则,强调其具有长久的价值和典范作用,进一步突出了诗歌所倡导的理想政治和臣子品德的重要性和永恒性。
……
句译:
1.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
威严庄重的太祖,有着宽广深邃的度量。
2. 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他的仁爱感通宇宙,正义之风远扬四方。
3.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
他开拓万里疆土,志向在于辅佐王室、光大帝业。
4. 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如同周文王拥有天下三分之二,他崇尚的是周文王的仁德。
5.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
美好庄严的武王,世代传承着聪慧。
6. 钦明冲默,文思允恭。
他敬肃明达、淡泊沉静,有文德且思虑周到、谦逊恭敬。
7. 武则不猛,化则时雍。
他运用武力却不凶猛残暴,推行教化使社会和谐太平。
8. 庭有仪凤,郊有游龙。
庭院中有象征祥瑞的凤凰,郊野有游动的蛟龙。
9. 启路千里,万国率从。
他开辟千里发展之路,众多国家都顺从跟随。
10. 荡清吴会,六合乃同。
他平定吴会地区,实现了天下统一。
11. 泰阶既平,洪水既清。
朝廷政治清明,就像洪水退去般灾害消除。
12. 大人在上,区宇和平。
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统治,天下一片和平。
13. 匡佐伊何,守身为正。
臣子该如何辅佐君主呢?要坚守自身正直的品德。
14. 凌霜无怯,九死靡贞。
面对寒霜毫不胆怯,历经无数艰难也不改变忠贞。
15. 眺彼稷契,实弘典经。
仰望稷和契,他们切实弘扬经典。
16. 允兹二人,忠肃齐明。
确实是这两位贤臣,忠诚、严肃、公正、明达。
17. 横草之劬,功盖群生。
他们付出如使草倒下般微小之事的辛劳,功绩却惠及天下百姓。
18. 恢恢大猷,万载是程。
他们宽广宏大的治国谋略,是千秋万代遵循的准则。
……
全译:
威严庄重的太祖,拥有宽广深邃的胸怀。
他的仁爱感通整个宇宙,正义的风尚向远方传扬。
他开拓万里疆土,一心志在辅佐王室、光大帝业。
如同周文王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太祖崇尚的正是周文王的仁德。
美好庄严的武王,世代都承载着聪慧的特质。
他敬肃明达、淡泊沉静,有文德且思虑周全、谦逊恭敬。
他动用武力却不凶猛残暴,施行教化使社会和谐太平。
庭院中有象征祥瑞的凤凰,郊野可见游动的蛟龙。
他开辟千里发展之路,引得万国顺从追随。
他平定吴会地区,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此时朝廷政治清明,恰似洪水消退般灾害尽除。
有贤明的君主居于上位,天下一片和平。
臣子该如何辅佐君主呢?关键在于坚守自身正直的品德。
要像历经寒霜而毫不怯懦,即便面临无数艰难也绝不改变忠贞。
遥看齐稷和契这两位贤臣,他们切实弘扬了经典。
确实是这二人,忠诚、严肃、公正又明达。
他们付出如使草倒伏般看似微小之事的辛勤努力,功绩却泽被天下百姓。
他们那宽广宏大的治国谋略,是千秋万代应当遵循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