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诗十六章·其八
潘岳
虎视眈眈,威彼好畤。
素甲日曜,玄幕云起。
谁其继之,夏侯卿士。
惟系惟处,乃侦乃伺。
皇曰载旆,式遄其轨。
亲奉成规,禀命天子。
朝发灵州,夕宿泾阳。
六军缮饬,五师争先。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八》承接前文对晋朝局势的描述,聚焦于一场具体的军事应对,通过对敌军威胁、将领行动及军事部署的刻画,展现出晋朝在困境中力图抵御外敌的过程,饱含着诗人对局势的关注与对军事行动的期待。
一、主题思想
1. 描绘敌军威胁与紧张局势:开篇“虎视眈眈,威彼好畤。素甲日曜,玄幕云起”,生动地勾勒出敌军对好畤地区的觊觎与压迫。“虎视眈眈”形象地描绘出敌军的凶狠与贪婪,“素甲日曜,玄幕云起”则通过对敌军装备和阵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肃杀氛围,凸显晋朝所面临的外部军事压力。
2. 突出将领担当与策略:“谁其继之,夏侯卿士。惟系惟处,乃侦乃伺”表明夏侯卿士肩负起应对危机的重任。“惟系惟处,乃侦乃伺”体现了他沉稳的作战策略,既坚守阵地,又密切侦察敌军动向,等待合适时机,展现出将领的冷静与智慧,为缓解危机带来希望。
3. 强调军事行动的有序与权威:“皇曰载旆,式遄其轨。亲奉成规,禀命天子”,说明军事行动是在皇帝的指令下有序展开的。皇帝下令出征,军队迅速按照既定路线前进,将领严格遵循既定军事计划并听从天子命令,强调封建王朝军事行动的权威性与纪律性,反映出晋朝在面对危机时试图通过正规、有序的军事部署来应对。
4. 展现军事行动的迅速与士气:“朝发灵州,夕宿泾阳。六军缮饬,五师争先”描绘出军队行动的迅速,一天之内从灵州出发并抵达泾阳,体现出军队的行动力和机动性。“六军缮饬,五师争先”表明各部队积极准备、奋勇争先,展现出高昂的士气,反映出晋朝军队在抵御外敌时的积极态度和决心。
二、艺术特色
1. 生动的描写与氛围营造:诗中运用“虎视眈眈”“素甲日曜,玄幕云起”等生动的描写,将敌军的威胁和紧张的战争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人物与行动的简洁刻画:对于夏侯卿士,通过“惟系惟处,乃侦乃伺”简洁而准确地刻画了他的作战策略与行事风格,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对军事行动如“朝发灵州,夕宿泾阳”的简洁描述,突出了行动的迅速,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
3.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诗歌从描绘敌军威胁,到引出应对将领,再到叙述皇帝指令下的军事行动,最后展现军队的行动和士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地呈现了整个军事应对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事件发展脉络。
三、文学价值
1. 历史场景的生动记录:此诗为研究晋朝军事活动和对外战争提供了生动的文学资料。它详细描绘了一场军事行动的准备、部署及军队的行动过程,有助于后人了解晋朝的军事制度、作战方式以及面临的外部威胁,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2. 文学表现手法的传承:在文学创作上,其通过环境描写营造氛围、简洁刻画人物和清晰叙述事件的手法,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诗歌的表现技巧。这些手法为后世诗歌在描绘战争场景、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叙事结构安排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
解析:
1. 虎视眈眈,威彼好畤
- 解析: “虎视眈眈” 一词源于《周易》,本就用来形容像老虎一样凶狠、专注地注视,这里用来形容敌军对 “好畤” 这个地方的窥视。“好畤” 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此句以 “虎视眈眈” 这样生动形象的词汇,将敌军觊觎好畤的贪婪与凶狠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紧张且充满压迫感的氛围,表明好畤正面临着敌军强大的威胁,仿佛随时会遭受攻击。
2. 素甲日曜,玄幕云起
- 解析: “素甲日曜” 中,“素甲” 指白色的铠甲,暗示着军队装备整齐。在阳光(“日”)的照耀(“曜”)下,铠甲闪闪发光,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敌军装备精良,也渲染出战场上的肃穆与冷峻。“玄幕云起” 里,“玄幕” 可理解为黑色的幕布,这里比喻敌军黑色的军旗或者像黑色幕布一样庞大的军队阵势;“云起” 描绘出这些军旗或阵势如同乌云般涌起,形象地写出敌军阵容的庞大与气势汹汹,如乌云压境一般,进一步强化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
3. 谁其继之,夏侯卿士
- 解析: “谁其继之” 是一个疑问句,在前面描述完敌军的威胁后,抛出这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究竟谁能承担起应对如此严峻局势的重任。紧接着给出答案 “夏侯卿士”,明确指出是夏侯氏的卿士挺身而出,负责抵御敌军。这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的危机,又引出下文对夏侯卿士应对行动的描述。
4. 惟系惟处,乃侦乃伺
- 解析: “惟系惟处”,“惟” 加强语气,“系” 有心系、关注之意,“处” 表示驻守。此句表明夏侯卿士全身心地驻守在当地,心系局势变化,专注于应对敌军威胁。“乃侦乃伺” 中,“侦” 是侦察,“伺” 为伺机,说明夏侯卿士一方面积极侦察敌军的一举一动,获取情报;另一方面等待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体现出他谨慎、沉稳且富有策略的军事素养,展现了一个优秀将领在战争中的正确应对方式。
5. 皇曰载旆,式遄其轨
- 解析: “皇曰载旆”,“皇” 指皇帝,皇帝下达命令,“载旆” 意思是竖起军旗,在古代,竖起军旗通常意味着军队出征,所以此句表明皇帝下令军队出征。“式遄其轨” 里,“式” 在这里作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遄” 表示迅速,“轨” 原指车辙,这里可引申为行军路线,整句意思是皇帝命令军队要迅速按照既定的行军路线前进,体现出军事行动在皇帝指令下的高效与有序,突出了封建王朝军事行动的权威性和纪律性。
6. 亲奉成规,禀命天子
- 解析: “亲奉成规”,表明夏侯卿士亲自遵循已经制定好的军事计划,体现出他对军事部署的严格执行,不擅自更改既定方案,显示出其严谨的军事作风。“禀命天子” 强调他所有的行动都听从天子的命令,突出了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军事行动的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天子,而将领必须绝对服从,进一步强化了军事行动的权威性和纪律性,同时也体现出夏侯卿士作为臣子对天子的忠诚。
7. 朝发灵州,夕宿泾阳
- 解析: 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朝” 指早晨,“夕” 为傍晚,从早晨从灵州出发,傍晚就宿营在泾阳,极言军队行动速度之快,一天之内跨越了相当长的距离。这不仅体现出军队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行动力,也反映出军情紧急,军队在争分夺秒地赶赴战场,侧面烘托出战争局势的紧张。
8. 六军缮饬,五师争先
- 解析: “六军” 和 “五师” 都指代军队,“缮饬” 表示整治、整顿,说明军队对武器装备、军容军纪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整顿,展现出军队良好的备战状态。“争先” 描绘出各部队之间奋勇向前、不甘落后的场景,表现出军队高昂的士气和积极的战斗态度,反映出晋朝军队在面对外敌时团结一心、积极抵御的精神风貌。
……
句译:
1. 虎视眈眈,威彼好畤:
敌军如老虎般凶狠地注视着,对好畤形成强大威慑。
2. 素甲日曜,玄幕云起:
白色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黑色的战旗如乌云般涌起。
3. 谁其继之,夏侯卿士:
谁来承担应对这局势的重任?是夏侯氏的卿士。
4. 惟系惟处,乃侦乃伺:
他专注驻守此地,一边侦察敌情,一边等待时机。
5. 皇曰载旆,式遄其轨:
皇帝下令竖起军旗出征,军队迅速按既定路线前行。
6. 亲奉成规,禀命天子:
夏侯卿士亲自遵循既定的军事计划,听从天子的命令。
7. 朝发灵州,夕宿泾阳:
军队早晨从灵州出发,傍晚便宿营在泾阳。
8. 六军缮饬,五师争先:
全军精心整顿准备,各部队奋勇争先。
……
全译:
敌军如猛虎般,以凶狠贪婪的目光,死死盯着好畤,对这个地方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他们身着的白色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而那黑色的战旗,犹如大片乌云般翻涌升起,铺天盖地。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究竟由谁来肩负起应对如此严峻局势的重任呢?正是夏侯氏的卿士挺身而出。
夏侯卿士全身心地驻守在当地,时刻心系着局势的变化。他一边仔细侦察敌军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边耐心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准备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皇帝下达命令,要求军队竖起军旗,即刻出征。并责令军队务必迅速沿着既定的行军路线,火速前进。
夏侯卿士坚决执行皇帝的命令,亲自遵循事先制定好的军事计划,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的一举一动,皆听从天子的指示,彰显出对天子的忠诚与服从。
军队在清晨时分从灵州拔营出发,马不停蹄,到了傍晚便已顺利抵达泾阳并安营扎寨。
全军上下都进行了精心的整顿与准备,武器装备擦拭一新,军容军纪严整有序。各个部队之间士气高昂,纷纷奋勇争先,展现出强烈的求战欲望和必胜的决心,随时准备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