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位
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我杀了楚厉王的儿子,自立为楚国国君。
鼢冒弟熊通弑鼢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
我叫熊通,芈姓,名通。
若敖之孙,蚡冒之弟。
我即位后,立下“欲以观中原之国政”的目标,着力于扩展疆土。
我继位后,与邓国联姻,娶邓国公族女子邓曼为夫人。
(二)738权国
我继位不足三年,便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
我率军攻打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
于是,我转而攻打江汉平原西部,灭掉权国。
权国国土不广,但国力不弱。
楚国从熊渠至楚霄敖都未能把它灭掉,但我实现了历代先君的夙愿,灭了权国。
我灭了权国后,以权国故地设置权县,任命斗缗为权尹。
后来,斗缗占据权县而叛变楚国。
我派兵包围权县并杀死斗缗,再将权县的百姓迁到那处,改派阎敖治理那处。
(三)710预见
公元前710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三十一年。
蔡国和郑国在邓地会见。
当时蔡、郑二国虽然距离楚国较远,但因楚国的势力扩张速度极快,蔡、郑二国便从此时起早早的开始畏惧楚国了。
(四)
公元前706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三十五年。
三十五年,楚伐随。
随曰:“我无罪。”
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
我率军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求和,把军队驻在瑕地以等待结果。
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
斗伯比对我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
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
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于随国,就对楚国有利。楚国可以趁随国孤立无援时,攻打随国。
少师这个人很骄傲,也很得随国国君的器重。
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让他看到我楚军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骄傲之心。
备周则意怠。楚弱随强,少师就会自以为准备周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骄傲自满。
骄傲会使他丧失理智、智慧和常识。
所谓骄兵必败,这样助长他的骄傲对我军极为有利。”
熊率且比说:“有季梁这个深谋远虑的谋士在,这样做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此计未必可行。”
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只要少师心里知道可以攻楚,就会在将来某天选择攻楚。
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而季梁虽然可靠有谋略却不得国君的信任。”
我故意把军容弄得疲弱不堪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请求追逐楚军。
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随侯,随侯害怕,选择不攻楚国。
我没有胆量去攻打随国。
我强求随侯替楚国要挟周天子。
我说:“我们是蛮夷,现在中原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夺。
我也有一支不像样的队伍,想因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号。”
随侯畏惧楚国的兵威,按照我的想法照办不误,派遣使者向周天子进言,请求尊封楚国国君名号,但周天子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