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和管仲立我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照应我。
桓公卒,我们这五位公子开始争夺君位,原桓公宠臣易牙与竖刁拥立公子无亏为君,我只能逃奔宋国。
(1)宋国
宋襄公召集群臣问道:“从前齐桓公曾把公子昭托付给我,立为太子,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不敢忘记。现在易牙、竖貂在齐国作乱,太子被驱逐,我想约会诸侯,共同讨伐齐国的罪行,送太子昭回到齐国,安定他的君位后再返回。如果这件事成功了,我的名声就会在诸侯中传开,就可以率领诸侯会盟,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称霸诸侯,你们认为怎么样?”公子目夷反对。
宋襄公说:“我以仁义为主,不救助遗孤,就是不仁;受人托付却抛弃不管,就是不义。”
(2)卫国
卫大夫宁速向国君进言说:“立嫡子为君,没有嫡子就立长子,这是礼的常规。无亏年长,而且有守卫卫国的功劳,对我们有恩,希望您不要参与这件事。”
卫文公说:“公子昭已经被立为太子,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守卫卫国,是私恩;立太子,是公义。因为私恩而废弃公义,我不做这样的事。”
(3)鲁国
鲁僖公说:“齐桓公把太子昭托付给宋国,没有托付给我,我只知道长幼的次序。如果宋国讨伐无亏,我应当去救援。”
……
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我归国争位。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将死,齐桓公想要将相国位传给鲍叔牙,但管仲认为太过他刚直容易得罪主上。所以齐桓公让公孙隰朋称相。一月后,公孙隰朋逝世,齐桓公坚持让鲍叔牙称相,鲍叔牙说称相可以,但是必须辞去易牙、开方、竖刁三人。齐桓公照做了,但一段时间过后,齐桓公想念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又把他们征召回来。不久,鲍叔牙因此抑郁而终。
齐桓公病重之际,易牙、竖刁和开方等人为了获得主动权而将齐桓公软禁在一个用高高的围墙禁锢住的房间里,隔绝了齐桓公与外界的接触。以至于齐桓公死了之后遗体在床上躺了67天才得以入殓。
前642年,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国众位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
但当我进入齐国后,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我,我只能逃回宋国。
前642年,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国的众位公子。我终于顺利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并即位成为齐公。
前634年夏,我继位的第九年,鲁国大饥,我决定进攻鲁国。
乙喜在齐鲁边界上和我见面,以牛羊、酒食犒劳齐国军队。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场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
展禽让乙喜带着酒食去慰劳齐国军队,说:“我们国君不才,没有侍奉好贵国边界上的官员,让您非常生气,以至带兵来到我国的郊野经受风雨,所以派我斗胆前来慰劳贵国的大军。”
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
我问:“鲁国害怕了吗?”
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回答说:“小人倒是怕了,但君子并不怕。”
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我说:“你们国库空虚,田野大旱,凭仗什么不怕?”
”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
回答说:“我们凭仗着周公和太公的职守。从前周成王命令我们两国的始祖周公和太公说:‘你们要全力支持王室,辅佐先王。赐给你们土地,你们要用牺牲祭祀天地,立誓以为质信,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不互相侵害。’现在你来讨伐我国的过失,目的也是让我们知错顺从就宽恕了,一定不会灭亡鲁国。难道还会贪图我们的土地,而抛弃先王的遗命吗?那样还怎么能称霸诸侯?凭仗这个所以不怕。”
就这样,我同意讲和,退兵返回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