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沈钧行的问题,谢景俭轻轻弯了弯唇角:“祖父心善,只是敬佩李泊明一腔热血忠心,又喜杨家子嗣多俊才,便交代人拉一把,仅此而已。至于旁的……剩下的都是些妇孺罢了。”
言外之意便是不足在意,对于她们的去处,做了什么全部都不晓得。
他看向依旧寒着一张脸的沈钧行,一甩袍袖,转身而行:“我谢家做事自有风骨,这案子手段太过卑劣下乘,又扫不干净尾巴,你就不用费心往谢家猜。至于杨家那几个女子……”
他回首轻笑,“到底是祖父交代过的人,我身为孙儿,为祖父分忧是分内之事。毕竟我等都不似沈大公子那般好命,头一份的长孙,连个敢和他争的人都没有。武安侯,我去睡了,你多想多熬。”
帘子抬起又落下,屋中只剩下沈钧行和谢景俭讽刺的余音
他沉默良久,提步向外走去……
温清宁踏出京兆府廨时,天色方明,府门口却热闹的好像要过年。
米大郎双臂夹着柴火儿的腋下,蹭的一下把人举高在半空中飞了半圈,伴随着孩童特有的“咯咯”笑声,把人放到马车上:“你去车上坐好,米叔进去和侯爷说一声,咱们就回家过年。”
见米大郎要离开,原本笑着的孩子立刻没了笑脸,小手紧紧地攥着他的衣袖。
对上柴火儿紧张惶恐的小脸,米大郎指着后面满登登的马车,小声哄着:“那一车的节礼,还有那些送咱们回家的人,还有这马车,都是侯爷安排的。火儿,得了人家的好,咱得记恩,做不了别的总要道声谢吧。”
柴火儿攥着衣摆的小手松了又紧,挣扎了一会儿,眼角余光看见不远处的身影,突然小声说了什么,跟着看了眼温清宁,嗖的一下缩躲到马车里。
米大郎怔了一下,顺着柴火儿刚才看过的方向看去,上前说道:“温仵作,柴火儿说他常听喝醉的院主念叨‘侍读’。”
侍读?
温清宁双眉微微蹙起,眼神疑惑:“可还有说别的?”
米大郎摇摇头:“我再去问问?”
温清宁看向露出拉痕伴随轻轻颤抖的车帘,摆了摆手:“算了。”话锋一转说起他们回三原县的事,“这一次回去,有车马相送,若是路上好走,今日夜里便能到家了吧。”
“要是放在其他时节,赶着城门关上前是肯定能到的。”米大郎笑着纠正,“但是现在积雪路滑,要费上些时候,到家得明儿晌午了。”
“晚上一夜半日的也不要紧,能平平安安到家就成。”温清宁语带感慨,“只要能回家就行。”
听到“平平安安”四个字,米大郎忽然想起她已成孤身一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温清宁正要开口,看到沈钧行从府廨中出来,面露微讶:“侯爷怎么不去歇歇?”
“出城去接人。”沈钧行走到她身边,看向米大郎,“都收拾妥当了?”
米大郎连忙见礼:“多谢侯爷惦念,正要进去向您面辞。”
说着看向温清宁,见她不提刚才的事,立时明白这是让自己告诉沈钧行,随即将柴火儿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沈钧行颔首表示知道,看眼天色,便让他们上路。
目送两架马车往城东走去,低声说道:“顺路送你回延祚坊。”
温清宁感受到他语气中暗藏的阴郁,点了点头:“天冷允你坐一段马车暖和下。”
略显俏皮的话由她一本正经地说出来,带着几分违和的滑稽。
沈钧行望向女子邀请自己上车的动作,心头的憋闷忽然散了个干净。
他取走平安手中的马凳,弯腰在车旁放下:“多谢小娘子借车,便借花献佛聊表谢意。”
话音一落,二人面上闪过一丝极有默契的浅笑。
平安和发财待二人上车后,对视一眼,心有余悸地松了口气。
“侯爷那脸色和见到老侯爷时一样,吓死我了。”
发财一把推开和自己咬耳朵的平安,抬手蹭了蹭喷到耳朵上的口水,万分嫌弃:“赶车,赶车。”
沈钧行想起她和米大郎说起回家的事,忍不住问道:“想回汝州?”
“这里不适合我。”温清宁掀开车帘,看向街道上的行人,慢悠悠的马车,急匆匆的行人。
要怎样才适合?
话将要从嘴里问出来时,又被沈钧行死死咬住。
谢景俭话中透露的威胁,以温清宁的聪慧,她怎么可能想不到。
便是当年因丧父之痛而无暇他顾,三年后回到长安的经历也足以让她一点点想通。
马车在延祚坊外停下,沈钧行从车上下来,翻身上马,垂目对上从车窗望过来的双眸,唇角微微上扬。
温清宁望着打马离去的背影,大约能猜到他要接的人是谁了。
-------------------------------------
十一月二八日早,休息了一整日的温清宁用过药后带着发财和平安,去书林还了书画。
出门时,正好碰到往桌子上摆放纸笔的李先生。
温清宁心中一动,转身朝那边走去:“李先生,小女要写些东西。”
李先生铺好纸笔:“温小娘子要写些什么?”
温清宁偏着头笑眯眯地盯着他:“枯落散人和他父亲静远斋人,先生听说过吗?”
李先生执笔的手一颤,淡淡道:“不曾,小娘子可以换一个。”
“哦——”温清宁拖长了音调,从谏如流,“那就写元和十年,彼时还是黄门侍郎的李泊明写给圣人的谏疏。先生知道他是谁吗?”
李先生没有回答,面含微笑,目光沉沉。
温清宁刻意压低声音,故作神秘:“李泊明就是静远斋人哦!《通命纪略》就是他写的。”
说完,就看到对面之人眉心不受控制地跳了一下。
“小娘子说的在下都不知道。”李先生面色平静,“在下就是走街串巷混口饭吃,那些读书人看的文章在下不懂。”
温清宁故作失望的叹了口气:“我还以为你自家的事你会清楚些呢。打扰了,我还要去置办些年货,过两日就返乡过年了。”